一种苯肼生产过程中SO2吸收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7500发布日期:2022-10-22 10:3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苯肼生产过程中SO2吸收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苯肼生产过程中so2吸收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so2吸收回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苯肼生产过程中so2吸收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苯肼生产过程中会产生so2尾气,尤其在连续化生产的过程中,so2气体产生的量比较多,对于这部分so2尾气的处理,通常将其输送至环保车间进行吸收处理,会带来一定的工作负担,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后续还要解决对吸收液进行处理的问题,更加增大了人力、物力的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苯肼生产过程中so2吸收回用装置。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苯肼生产过程中so2吸收回用装置,包括缓冲罐、降膜吸收塔、尾气吸收罐,缓冲罐的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出气口处通过导气管连接至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处,降膜吸收塔的出液口处通过出液管连接至尾气吸收罐的进液口,尾气吸收罐的循环液出口处通过导液管连接至降膜吸收塔的循环液进口处,且在导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泵体,尾气吸收罐的出液口处连接有排液管,并在尾气吸收罐上的吸收液进口处连接吸收液进管。
6.进一步的,尾气吸收罐上还连接有进水管。
7.进一步的,降膜吸收塔内部的反应仓和塔体之间设置空腔的夹套,在降膜吸收塔下端处连接有与夹套连通的循环水进管,在降膜吸收塔上端处连接有与夹套连通的循环水出管。
8.进一步的,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位于降膜吸收塔的上端处,降膜吸收塔的循环液进口也位于降膜吸收塔的上端处,且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循环液进口均与降膜吸收塔内部的反应仓相连通。
9.进一步的,降膜吸收塔的出液口位于降膜吸收塔底部,并在出液管上设有视镜,且降膜吸收塔的出液口与降膜吸收塔内部的反应仓相连通。
10.进一步的,排液管上设有第二泵体。
11.进一步的,进气管的进气端连接冷凝器。
12.进一步的,尾气吸收罐的循环液出口和出液口均设置在尾气吸收罐的底部。
13.进一步的,进气管、导气管、出液管、导液管、排液管、吸收液进管、进水管、循环水进管和循环水出管均通过法兰与相应的缓冲罐、降膜吸收塔或尾气吸收罐连接,并在进气管、导气管、出液管、导液管、排液管、吸收液进管、进水管、循环水进管和循环水出管上均设置阀门。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苯肼生产过程中so2吸收回用装置在使用时将so2经缓冲罐进入降膜吸收塔被塔内的循环液所吸收,吸收后的溶液排入尾气吸收罐内,然后通过导液管和第一泵体反复将尾气吸收罐内的溶液打入降膜吸收塔,使吸收更充分,得到一定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度,最终所得溶液经排液管排出即可。该装置直接在生产车间内进行工作,实现了尾气中so2的循环利用,减少人力、物力的投资,大大节约了成本,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环保末端引风负荷以及so2远距离输送泄露的风险。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苯肼生产过程中so2吸收回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缓冲罐;2、降膜吸收塔;3、尾气吸收罐;4、进气管;5、导气管;6、出液管;7、导液管;8、第一泵体;9、排液管;10、第二泵体;11、循环水进管;12、循环水出管;13、吸收液进管;14、进水管;15、视镜;16、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4.如图所示,一种苯肼生产过程中so2吸收回用装置,包括缓冲罐1、降膜吸收塔2、尾气吸收罐3,缓冲罐1的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4,出气口处通过导气管5连接至降膜吸收塔2的进气口处,降膜吸收塔2的出液口处通过出液管6连接至尾气吸收罐3的进液口,尾气吸收罐3的循环液出口处通过导液管7连接至降膜吸收塔2的循环液进口处,且在导液管7上设置有第一泵体8,尾气吸收罐3的出液口处连接有排液管9,并在尾气吸收罐3上的吸收液进口
处连接吸收液进管13。本实施例中,so2经缓冲罐1进入降膜吸收塔2被塔内的循环液所吸收,吸收后的溶液排入尾气吸收罐3内,通过导液管7和第一泵体8反复将尾气吸收罐3内的溶液打入降膜吸收塔2,使吸收更充分,能得到产品所需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度,最终所得溶液经排液管9排出即可。
25.尾气吸收罐3上还连接有进水管14。
26.降膜吸收塔2内部的反应仓和塔体之间设置空腔的夹套,在降膜吸收塔2下端处连接有与夹套连通的循环水进管11,在降膜吸收塔2上端处连接有与夹套连通的循环水出管12。本实施例中,通过循环水对反应仓内进行热传导,达到降温效果,且此处反应仓和夹套均为现有的降膜吸收塔2内部的结构,因此此处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27.降膜吸收塔2的进气口位于降膜吸收塔2的上端处,降膜吸收塔2的循环液进口也位于降膜吸收塔2的上端处,且降膜吸收塔2的进气口、循环液进口均与降膜吸收塔2内部的反应仓相连通。
28.降膜吸收塔2的出液口位于降膜吸收塔2底部,并在出液管6上设有视镜15,且降膜吸收塔2的出液口与降膜吸收塔2内部的反应仓相连通,通过视镜15可以人工观察出液管6内液体的颜色和流量。
29.排液管9上设有第二泵体10,通过第二泵体10将尾气吸收罐3内反应后的溶液导入回收中间罐内备用。
30.进气管4的进气端连接冷凝器,通过冷凝器对从反应釜排出的so2进行降温。
31.尾气吸收罐3的循环液出口和出液口均设置在尾气吸收罐3的底部。
32.进气管4、导气管5、出液管6、导液管7、排液管9、吸收液进管13、进水管14、循环水进管11和循环水出管12均通过法兰与相应的缓冲罐1、降膜吸收塔2或尾气吸收罐3连接,并在进气管4、导气管5、出液管6、导液管7、排液管9、吸收液进管13、进水管14、循环水进管11和循环水出管12上均设置阀门16。本实施例中,在尾气吸收罐3的循环液出口和出液口处均设置阀门16,且在导液管7上位于第一泵体8的两端均设置阀门16,第一泵体8进口端的阀门16用于断开尾气吸收罐3内的物料,方便对第一泵体8进行维修;由于降膜吸收塔2的高度较高,因此在第一泵体8出口端设置阀门16,用于结束抽取循环液后防止循环液由高处倒流回来,对第一泵体8造成损害,在实际施工时,第一泵体8出口端的阀门16靠近第一泵体8出口端设置,尽量减小因倒流造成的损害。
33.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34.在使用前循环水进管11和循环水出管12已连接至冷却水箱,在进行循环水冷却时,可以通过冷却水泵抽取循环水,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掌握的公知常识,因此此处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35.使用时,首先将循环水进管11和循环水出管12上的阀门16打开,使循环水对降膜吸收塔2进行降温冷却;然后打开吸收液进管13上的阀门16,通过吸收液进管13向尾气吸收罐3内注入氢氧化钠成分的吸收液;再打开导液管7上的阀门16、尾气吸收罐3的循环液出口处的阀门16,并启动第一泵体8,使尾气吸收罐3内的吸收液以循环液形式经导液管7进入降膜吸收塔2;之后再将进气管4和导气管5上的阀门16打开,使so2进入降膜吸收塔2内与循环液进行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出液管6上的阀门16,使反应后的溶液从降膜吸收塔2的出液口处经出液管6进入尾气吸收罐3内,并通过视镜15观察溶液颜色和流量;此时尾气吸
收罐3内的溶液继续经导液管7循环进入降膜吸收塔2进行反应,使化学反应更彻底;反应结束后,在尾气吸收罐3内得到亚硫酸氢钠溶液,此时打开尾气吸收罐3的出液口处的阀门16和排液管9上的阀门16,并启动第二泵体10,将亚硫酸氢钠溶液从尾气吸收罐3经排液管9流入回收中间罐以备用。
36.当然,在将亚硫酸氢钠溶液从排液管9排出前,工作人员会先对该液体取样分析浓度等参数,合格后才能经排液管9排出。
37.当尾气吸收罐3内的溶液排空后,打开进水管14上的阀门16,经进水管14向尾气吸收罐3内注入工艺水,对降膜吸收塔2和尾气吸收罐3进行清洗。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