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围挡式抑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6280发布日期:2023-02-03 18:3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围挡式抑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围挡式抑尘装置。


背景技术:

2.围挡是指为了将建设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各种砌体材料砌筑的围墙、采用各种成型板材构成的维护体等,城市建筑工地外围围蔽,遮挡物,起到一种美化,整洁,统一的作用,现在基本城市建设中,都会用,围挡的高度一般在2米以上,常见的有2米,4米,6米和8米,或更高的12米等,围挡表面和张贴该项目的效果图和宣传画面等,或用于城市公益广告,在现有的工程建设中的围挡均只有保护建设施工现场的功能,且在使用时难以阻拦施工现场内部的大量灰尘,并且在使用时难以将周围的空气进行相互流动降低空气流动,不便于工作人员在其中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围挡式抑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现有的工程建设中的围挡均只有保护建设施工现场的功能,且在使用时难以阻拦施工现场内部的大量灰尘,并且在使用时难以将周围的空气进行相互流动降低空气流动,不便于工作人员在其中工作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围挡式抑尘装置,包括外壳,其设置为板状的凹形结构,所述外壳上端设置有支撑壳,且外壳下端一侧设置有回收口,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插板一,且外壳另一侧设置有插板二;
5.进水管,其等距贯穿设置在所述支撑壳,所述进水管中间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下端设置有挡板一,并且另一个限位板下端设置有挡板二;
6.转动杆一,其设置在所述挡板一上端,所述转动杆一上端设置有环形圈,且转动杆一环形圈一侧设置有齿块,所述转动杆一环形圈啮合连接齿条一。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内部的进行降尘和抑尘,提高装置内部的使用效果。
8.优选的,所述外壳一侧连接有拦网,且拦网设置有两层,所述拦网外层一侧设置六边形开口小于拦网内层一侧设置的六边形开口。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一侧的风进入,另一侧的风由于开口变小,减少风量带走的灰尘进行阻拦。
10.优选的,所述插板一卡合连接插板二,且外壳下端内部等距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端滑动连接转杆,且转杆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硅胶圈,并且转杆上端连接有承托板。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之间的位置进行卡合连接,便于装置之间的拆卸。
12.优选的,所述承托板上端连接有挡板二,且另一个承托板上端连接有挡板一,并且挡板一与挡板二为交错分布。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挡板一与挡板二之间的进行错位开启,便于内部的透风。
14.优选的,所述挡板一与挡板二内部均设置有积水仓,且积水仓上端被进水管贯穿,并且挡板一与挡板二一侧均匀设置有圆形开口,所述挡板一内部积水仓高度高于挡板二内部积水仓高度。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挡板一与挡板二之间的积水仓进行错位,便于更好的进行降尘。
16.优选的,所述挡板二上端设置有转动杆二,且转动杆二上端设置有环形圈,并且转动杆二环形圈啮合连接齿条二,所述齿条二一侧齿块均匀设置有4组,且齿条二每组齿块之间等距分布。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一侧的挡板一与挡板二之间可以错开打开,便于装置的使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围挡式抑尘装置:
19.1.在使用该装置时,挡板一与挡板二的设置,在使用时不仅具有挡住建筑工地位置的需求,且可以在施工现场的后期单独拉开挡板一或者是挡板二的位置进行透风,并且装置之间通过插板一与插板二之间的卡合连接后,通过插销固定两个之间的卡合连接,便于装置整体的拆卸;
20.2.通过进水管与积水仓,在需要将对工地内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进行喷水降尘,通过向进水管内部的积水仓放水的过程当中积水,通过挡板一与挡板二一侧的圆形孔洞喷淋水柱降尘,且通过外壳下端的回收口回收水源过滤后二次使用,并且回收口还可以辅助外壳进行支撑;
21.3.通过装置内部一侧的拦网与挡板一和挡板二之间的交错分布,在拉动齿条一与齿条二同时打开挡板一和挡板二之后,由于拦网中外侧的六边形开口大于拦网中内侧的六边形开口,在外侧的风灌入内部之后,内侧的伴随灰尘被内侧的六边形开口拦下减少灰尘的涌出。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板一和插板二安装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壳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硅胶圈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拦网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外壳;2、支撑壳;3、回收口;4、插板一;5、插板二;6、进水管;7、限位板;8、挡板一;9、挡板二;10、承托板;11、转杆;12、硅胶圈;13、滑轨;14、积水仓;15、转动杆一;16、齿条一;17、转动杆二;18、齿条二;19、拦网。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围挡式抑尘装置,包括外壳1、支撑壳2、回收口3、插板一4、插板二5、进水管6、限位板7、挡板一8、挡板二9、承托板10、转杆11、硅胶圈12、滑轨13、积水仓14、转动杆一15、齿条一16、转动杆二17、齿条二18和拦网19;
31.其中,外壳1,其设置为板状的凹形结构,外壳1上端设置有支撑壳2,且外壳1下端一侧设置有回收口3,外壳1一侧设置有插板一4,且外壳1另一侧设置有插板二5,外壳1一侧连接有拦网19,且拦网19设置有两层,拦网19外层一侧设置六边形开口小于拦网19内层一侧设置的六边形开口,插板一4卡合连接插板二5,且外壳1下端内部等距设置有滑轨13,滑轨13上端滑动连接转杆11,且转杆11与外壳1之间设置有硅胶圈12,并且转杆11上端连接有承托板10,承托板10上端连接有挡板二9,且另一个承托板10上端连接有挡板一8,并且挡板一8与挡板二9为交错分布;
32.在使用该装置时,装置一侧插板一4与另一个装置一端的插板二5卡合连接之后使用插销固定,且在外壳1一侧的回收口3向建筑工地内部设置,辅助外壳1进行固定,在使用时将拦网19固定在外壳1另一侧,由于拦网19外层一侧的六边形开口小于拦网19内层一侧的六边形开口,在风从外部灌入时不影响,风携带灰尘从内部向外部流动时,被减弱,在安装转杆11时,将承托板10下端中间与转杆11连接之后,将转杆11下端在滑轨13内部可以滑动之后,将硅胶圈12都放在转杆11与外壳1之间防止回灰尘落入滑轨13内部导致的转杆11难以滑动,由于承托板10上端交错设置有挡板一8与挡板二9,且挡板一8与挡板二9上端均放置有限位板7固定挡板一8与挡板二9内部的进水管6位置;
33.进水管6,其等距贯穿设置在支撑壳2,进水管6中间设置有限位板7,且限位板7下端设置有挡板一8,并且另一个限位板7下端设置有挡板二9,挡板一8与挡板二9内部均设置有积水仓14,且积水仓14上端被进水管6贯穿,并且挡板一8与挡板二9一侧均匀设置有圆形开口,挡板一8内部积水仓14高度高于挡板二9内部积水仓14高度;
34.在挡板一8与挡板二9内部的进水管6上端贯穿支撑壳2上端,与建设工地内部的水管连接,在需要对工地内部进行降尘时,打开水管,水进入进水管6内部后,从进水管6进入挡板一8与挡板二9内部设置的积水仓14,通过挡板一8与挡板二9一侧密布的圆形开口向外部喷出,在水喷出时,由于挡板一8内部积水仓14高度高于挡板二9内部积水仓14高度,便于对不同高度的灰尘进行喷洒,进行降尘;
35.转动杆一15,其设置在挡板一8上端,转动杆一15上端设置有环形圈,且转动杆一15环形圈一侧设置有齿块,转动杆一15环形圈啮合连接齿条一16,挡板二9上端设置有转动杆二17,且转动杆二17上端设置有环形圈,并且转动杆二17环形圈啮合连接齿条二18,齿条二18一侧齿块均匀设置有4组,且齿条二18每组齿块之间等距分布;
36.在卡合连接两个装置时,一个装置一侧的转动杆一15与转动杆二17一端与另一个装置一侧的转动杆一15与转动杆二17一端卡合连接通过插销固定如图3所示,在需要打开挡板一8时,拉动齿条一16一侧带动转动杆一15环形圈带动挡板一8转动打开进行透风,如果需要单独打开挡板二9拉动齿条二18一组齿块带动转动杆二17环形圈向一侧打开,在齿
条二18每组之间的空气与转动杆一15之间留有空隙避免误触,需要同时打开只需要拉动转动杆一15与转动杆二17即可,且挡板一8与挡板二9打开的大小有拉动转动杆一15与转动杆二17进行控制。
3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围挡式抑尘装置时,通过两个装置之间的插板一4与插板二5之间的卡合来进行固定,通过回收口3支撑外壳1同时可以回收一部分,由进水管6进入挡板一8与挡板二9内部的积水仓14喷出的水源进行回收,且进水管6由限位板7进行限位,在挡板一8与挡板二9上端的转动杆一15环形圈与转动杆二17环形圈分别被齿条一16与齿条二18啮合连接拉动时,可以打开挡板一8与挡板二9,在挡板一8、挡板二9转动时带动承托板10联动转杆11在滑轨13转动,且外壳1与转杆11通过硅胶圈12挡住灰尘之后,开启的挡板一8与挡板二9在外壳1外部一侧的拦网19外侧风灌入内部后,内部的风难以携带灰尘从内部向外灌出,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