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粒高精度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2692发布日期:2022-10-14 23:2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粒高精度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粒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粒高精度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市场上大多微粒制备装置都采用直接搅拌和投放的方式,无法控制精细的投放速率与投放密度,微粒状态难以达到一些高端实验或精密制造的要求。并且,在微粒进行搅拌打散的同时,固体颗粒容易粘连在一起,难以将其均匀搅拌。再者,经搅拌过的微粒难以从搅拌腔内运输去特定腔内。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粒高精度制备装置,通过气流带动微粒进入微粒搅拌部,通过调节气体压力和气体流速来对微粒进行精细搅拌,使微粒更均匀,达到用户想要投放的微粒密度及投放速率。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微粒高精度制备装置,包括:气流开关部、压力调节部、气体流速调节部、微粒搅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开关部、所述压力调节部、所述气体流速调节部及所述微粒搅拌部之间具有贯通通道。
5.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流速调节部及压力调节部位于所述微粒搅拌部和所述气流开关部之间。
6.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开关部具有第七连通口与第八连通口。
7.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调节部具有第五连通口与第六连通口。
8.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流速调节部具有第三连通口与第四连通口。
9.进一步地,所述微粒搅拌部具有第一三通口。
10.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开关部和所述压力调节部通过所述第六连通口和所述第七连通口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调节部和所述气体流速调节部通过所述第四连通口和所述第五连通口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流速调节部和所述微粒搅拌部通过所述第三连通口和所述第一三通口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第八连通口、所述第七连通口、所述第六连通口、所述第五连通口、所述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与所述第一三通口依次连通。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气流带动微粒进入微粒搅拌部,通过调节气体压力和气体流速来对微粒进行精细搅拌,使微粒更均匀,达到用户想要投放的微粒密度及投放速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微粒搅拌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微粒搅拌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微粒搅拌部的结构示意图三;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微粒搅拌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微粒高精度制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体流速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体流速调节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力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力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流开关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微粒搅拌部;101、顶板;1011、顶板孔;102、上支撑部;103、夹板;1031、夹板孔;104、下支撑部;105、底板;106、电机底板;107、凸柱;108、压力调节部定位板;201、出气口;202、第一连通口;203、第二连通口;204、第一三通口;205、第二三通口;206、第三三通口;207、第三连通口;208、第四连通口;209、第五连通口;210、第六连通口;211、第七连通口;2111、第七连通口密封圈;212、第八连通口;2121、第八连通口密封圈;213、端盖;31、电机;301、电机转轴;302、同步转轴;32、同步带;33、第一同步轮;34、第二同步轮;41、压力监测部;401、信号传输线;402、压力监测定位板;4021、定位板孔;51、微粒搅拌腔;501、搅拌盖件;502、搅拌叶;6、气体流速调节部;61、气体流速调节钮;62、气体流速调节密封圈;7、压力调节部;71、压力检测表;72、压力调节钮;8、气流开关部;81、电源线接头;82、气流开关消声部;821、气流开关部密封圈;83、手动开关部。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各本公开实施例在不冲突的前提下,可相互组合,其中的结构部件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27.在本技术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8.在本实施例中,微粒搅拌部1包括:电机31,所述电机31具有电机转轴301,所述电机31带动电机转轴301旋转;微粒搅拌腔51,所述微粒搅拌腔51具有搅拌叶502、搅拌盖件501及同步转轴302,所述搅拌叶502套设在同步转轴302上,所述搅拌盖件501位于同步转轴302的上端部;第一同步轮33,所述第一同步轮33连接所述电机转轴301,所述电机转轴301带动第一同步轮33转动;第二同步轮34,所述第二同步轮34连接所述同步转轴302,所述第
二同步轮34带动所述同步转轴302旋转;同步带32,所述同步带32套于所述第一同步轮33和所述第二同步轮34外侧,所述第一同步轮33通过所述同步带32带动所述第二同步轮34转动。压力监测部41,所述压力监测部41位于所述微粒搅拌腔51侧面,用于监测微粒搅拌腔51内的压强。
29.具体实施例如下:如图1所示的微粒搅拌部1,其具有顶板101、夹板103、底板105以及上支撑部102、下支撑部104。顶板101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板,顶板101上方具有出气口201,顶板101与夹板103之间设置了四个长度相同的柱状的上支撑部102,顶板101上还设置了有能够容纳上支撑部102的四个顶板孔1011,夹板103通过上支撑部102支撑顶板101,顶板孔的上端与上支撑部102之间为静摩擦,顶板孔的下端与上支撑部102之间为滑动摩擦。微粒搅拌腔51位于四个上支撑部102中间,出气口201与微粒搅拌腔51连通。如图4所示,微粒搅拌腔51内设置有搅拌叶501、搅拌盖件502以及同步转轴302的部分(图中未示出),搅拌叶501具有多个扇叶及中心孔,搅拌叶501通过孔套设在同步转轴302上并在搅拌叶501的上方留置出同步转轴302的上端部,搅拌盖件502卡设在同步转轴302上端部,防止在搅拌叶501转动时从同步转轴302上脱离。
30.夹板103侧面还设置有一个l形的压力监测定位板402,压力监测定位板402上具有定位板孔4021,压力监测部41通过定位板孔与定位板相固定,压力监测部41间接固定与夹板103上。压力监测部41上方具有顶板101,压力监测部41尾部具有信号传输线401,用于将压力监测部41的信号传输给实验人员。在本实施例中,压力监测部41为距离传感器,当微粒搅拌腔51内的压强变大时,腔内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此时腔内气体推动顶板101朝远离上支撑部102的方向运动,此时夹板103与顶板101之间的距离增加,间接固定在夹板103上的压力检测部41与顶板101之间的距离也同时增加,作为距离传感器的压力监测部41检测到距离变化,即可实时将信息通过信号传输线401传递出去。
31.夹板103下方与电机底板106的一部分固定连接,电机31设置在电机底板106的另一部分,在此实施例中,电机31设在微粒搅拌腔51的侧面。从微粒搅拌腔51中伸出的同步转轴302穿过夹板103到达电机底板106的下方,插设在电机底板106下方的第一同步轮33的中心。电机31中伸出电机转轴301,电机转轴301下端具有第二同步轮34,第一同步轮33与第二同步轮34通过一条同步带32连接,第一同步轮33和所述第二同步轮34外侧具有齿状突起,便于与同步带32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带动同步带32运动,同步带32与第一同步轮33、第二同步轮34之间大多为静摩擦。在本实施例中,电机31转动带动电机转轴301转动,电机转轴301带动第二同步轮34旋转,第二同步轮34通过同步带32将动能传递给第一同步轮33上,第一同步轮33旋转带动同步转轴302转动,同步转轴302随后带动微粒搅拌腔51中的搅拌叶502运动,以此达到搅拌微粒的作用。
32.夹板103通过夹板孔1031与四个圆柱状的下支撑部104的上端固定连接,底板105与四个圆柱状的下支撑部104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05通过下支撑部104支撑夹板103。电机底板106的部分、同步转轴302的端部、第一同步轮33及部分同步带32位于夹板103与底板105之间。
33.夹板103上还设置有第一连通口202与第二连通口203,第一连通口202、第二连通口203均与微粒搅拌腔51连通。底板105上设置有被凸柱107固定的三通口,分别为:第一三通口204、第二三通口205和第三三通口206。第一三通口204、第二三通口205和第三三通口
206彼此两两连通。同时,第二三通口205与第二连通口203通过管道连接,第三三通口206与第一连通口202通过管道连接。
34.在本实施例中,微粒搅拌部中,微粒通过气体带动移动,实验人员将管道装接与第一三通口204连通,微粒通过管道从第一三通口204进入,经过第二三通口205和第三三通口206分流,分别从第一连通口202与第二连通口203进入微粒搅拌腔51内,此时启动电机31,电机31引导电机转轴301转动

带动同步转轴302转动

带动第二同步轮34转动

带动同步带32传动

带动第一同步轮33转动

带动同步转轴302转动

带动搅拌叶502旋转,以此过程来对进入微粒搅拌腔51中的微粒进行搅拌,搅拌一段时间后,通过气体带动微粒从出气口201流出。在此过程中,压力监测部41实时监测微粒搅拌腔内的压强,当压强变化时,压力监测部41与顶板101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对应的传输给实验人员的信息也就发生变化,实验人员可通过调节输入第一三通口204的气体流速来调节微粒搅拌腔51内的压强大小,以此达到实验需要的腔内压。
35.微粒搅拌部通过同步轮和同步带,使电机间接带动搅拌装置的搅拌叶转动,防止电机热量直接传输到搅拌腔内部。同时,利用多通道入口将微粒导入微粒搅拌腔内,使微粒将搅拌轴上的少许热量进一步分散开来,更进一步的,多通道输入使微粒与搅拌轴和搅拌叶接触更全面,使微粒能量更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受热现象,满足实验所需的微粒状态精度。
36.如图6所示的气体流速调节部6,气体流速调节部6具有气体流速调节钮61,气体流速调节钮61通过气体流速调节密封圈62安装在气体流速调节部6上。气体流速调节钮61通过向下压缩气体流速调节部6的内部腔室来调节通过气体流速调节部6的气体流速。如图7所示的气体流速调节部6的截面图,气体流速调节部6具有对立设置的第三连通口207与第四连通口208,且第三连通口207与第四连通口208在气体流速调节部6内部连通。本技术中,多个连通口不重合即可,对立设置为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
37.如图8和图9所示的压力调节部7,压力调节部7具有压力检测表71,压力检测表71用于检测通过压力调节部7的气体气压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压力调节钮72设置于压力调节部7的上端,压力调节部7还具有第五连通口209与第六连通口210,第五连通口209与第六连通口210在压力调节部7内部进行连通。压力调节按钮72可通过人为旋转来调节通过第五连通口209和第六连通口210的气体压力。压力调节部7还具有能够将压力调节部7固定的压力调节部定位板108。
3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流开关部8的结构示意图。气流开关部8具有电源线接头81,电源线接头81用于气流开关部8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使气流开关部8接入外部指令,维持气体的通断。电源线接头81的周围还有通过端盖213设置在气流开关部8的内部线路。气流开关部8还具有气流开关消声部82及手动开关部83,气流开关消声部82用于气流消声,减少噪声对气流流动的影响。手动开关部83用于在电源线断电情况下手动控制气体通断。气流开关部8还具有第七连通口211和第八连通口212。第七连通口211和第八连通口212在气流开关部8内部连通。
39.在本实施例中,气流开关部和压力调节部通过第六连通口和第七连通口连通。压力调节部和气体流速调节部通过第四连通口和第五连通口连通。气体流速调节部和微粒搅拌部通过第三连通口和第一三通口连通。第八连通口、第七连通口、第六连通口、第五连通
口、第四连通口、第三连通口与第一三通口依次连通。
40.在本实施例中,带有微粒的气体流向为:实验人员向第八连通口注入带有微粒的气体

气流开关部内部

第七连通口

第六连通口

压力调节部内部

第五连通口

第四连通口

气体流速调节部内部

第三连通口

第一三通口

分别从第二三通口和第三三通口流出

分别进入第二连通口和第三连通口

微粒搅拌部内

出气口。
4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流带动微粒进入微粒搅拌部,通过调节气体压力和气体流速来对微粒进行精细搅拌及高精度制备,使微粒更均匀、且易投放,并且达到用户想要投放的微粒密度及投放速率。
4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