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浮渣无动力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7852发布日期:2022-10-29 05:2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二沉池浮渣无动力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沉池浮渣无动力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污水处理系统中,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通常,二沉池整体呈圆形,在二沉池内安装有桥式刮吸泥机,通过该刮吸泥机将污泥排出。但是,在实际生产(污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会有一些浮渣进入到二沉池,这就需要在二沉池中将浮渣清除。
3.目前,二沉池浮渣清除,主要是通过在桥式刮吸泥机的桥臂上安装喷水装置,将浮渣冲往二沉池边缘,然后在二沉池边缘设置排渣管,通过控制排渣管升降的方式来实现浮渣的排出。但是,现在的排渣过程中,排渣管的升降主要通过电机控制,而电机的启停主要通过继电器或芯片等来控制,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安装和使用成本,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一旦电器部分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浮渣无法有效清除;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沉池浮渣无动力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能够大大降低二沉池浮渣排出机构的安装和使用成本,并且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二沉池浮渣无动力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管,所述排渣管具有竖向设置的进渣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的下端从排渣挂的进渣段上端套入进渣段,并与进渣段滑动配合相连;在活动套筒的外侧上部设有浮力装置;在活动套筒的上端还竖向设有至少一导向杆;
6.还包括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导向杆连为一体,或者与导向杆分体结构,其中,当驱动杆与导向杆为分体结构时,驱动杆用于与桥式刮吸泥机的刮臂相连;通过该驱动杆能够驱动活动套筒向下移动。
7.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高度小于第二导向杆的高度,且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分布于活动套筒的两侧。
8.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连为一体时,驱动杆呈倾斜状态,其中部同时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驱动杆的下端延伸至活动套筒上端的下方。
9.作为优选,当驱动杆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为分体结构时,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用于与刮吸泥机的桥臂相连,另一端弯曲呈弧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上端均设有与驱动杆相配合的导向槽。
11.进一步地,所述浮力装置绕活动套筒一周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浮力装置采用中空充气装置或者采用固体浮力材料制成。
13.进一步地,所述排渣管的进渣段上端具有向外翻折形成的凸沿;所述活动套筒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包边,且该包边与进渣段的外壁贴合。
14.进一步地,在排渣管的进渣段的外壁竖向设有至少一滑槽,在活动套筒的下端,对应滑槽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相连。
15.一种二沉池浮渣无动力排渣系统,包括二沉池本体,在二沉池本体内设有桥式刮吸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排渣装置,所述排渣装置靠近二沉池本体边缘,其中,排渣管的出渣段伸出二沉池本体,并与二沉池本体固定连接;初始状态,在浮力装置的作用下,活动套筒的上端能够伸出水面;当桥式刮吸泥机的桥臂与驱动杆作用,或者安装于桥臂上的驱动杆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作用时,能够将活动套筒的上端下压至水面下方。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该装置采用纯机械结构,工作过程中,通过刮吸泥机的桥臂(或驱动杆)与驱动杆(或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相互作用,使活动套筒下沉,从而实现排渣;整个过程无需其他能源,能够大大降低二沉池浮渣排出机构的安装和使用成本,并且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1中活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1中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排渣管,2—活动套筒,3—浮力装置,41—第一导向杆,42—第二导向杆,5—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一种二沉池浮渣无动力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管1,所述排渣管1具有竖向设置的进渣段。还包括一活动套筒2,所述活动套筒2的下端从排渣挂的进渣段上端套入进渣段,并与进渣段滑动配合相连。所述排渣管1的进渣段上端具有向外翻折形成的凸沿;所述活动套筒2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包边,且该包边与进渣段的外壁贴合;这样,既能够保证活动套筒2与排渣段连接的稳定性,又能够有效防止活动套筒2与进渣段结合处漏水。作为优化,在凸沿与活动套筒2之间还设有密封圈,从而进一步提高密闭效果。为提高活动套管在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排渣管1的进渣段的外壁竖向设有至少一滑槽,在活动套筒2的下端,对应滑槽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相连;从而避免活动套筒2移动过程中产生转动,从而影响整个装置的稳定工作。
23.在活动套筒2的外侧上部设有浮力装置3。为保证活动套筒2的稳定性,所述浮力装置3绕活动套筒2一周设置。实施时,所述浮力装置3采用中空充气装置或者采用固体浮力材料制成;如类似游泳圈结构的中空充气装置,或者采用轻质泡沫、符合塑料、木材的材料直接制成等。
24.在活动套筒2的上端还竖向至少一根导向杆,实施时,导向杆为两根:第一导向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杆41的高度小于第二导向杆42的高度,且第一导向
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分布于活动套筒2的两侧;装配时,第一导向杆41位于桥式刮吸泥机转动方向的前方,第二导向杆42位于桥式刮吸泥机转动方向的后方。
25.还包括一驱动杆5,所述驱动杆5或者与第一导向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为分体结构,其中,驱动杆5用于与桥式刮吸泥机的刮臂相连;当桥式刮吸泥机的桥臂转动过程中,该驱动杆5能够与第一导向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相互作用,通过该驱动杆5能够驱动活动套筒2向下移动。具体地,所述驱动杆5的一端用于与刮吸泥机的桥臂相连,另一端弯曲呈弧形。这样,桥式刮吸泥机的桥臂转动过程中,驱动杆5的弧形段先与第一导向杆41接触,并通过第一导向杆41下压活动套筒2,然后再与第二导向杆42接触,并通过第二导向杆42进一步下压活动套筒2,当活动套筒2的上端下移至水面下方时,即可进行排渣;随着桥臂的转动,驱动杆5的直段始终与第二导向杆42作用,从而保证排渣时间足够,直至驱动杆5与第二导向杆42分离,此时,在浮力装置3的作用下,活动套筒2复位。
26.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导向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的上端均设有与驱动杆5相配合的导向槽。实施时,所述第一导向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整体呈y型。这样,驱动杆5与第一导向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的配合稳定性更好。
27.实施例2:参见图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驱动杆5与第一导向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连为一体;其中,所述驱动杆5与第一导向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连为一体时,驱动杆5呈倾斜状态,其中部同时与第一导向杆41和第二导向杆42的上端固定连接,驱动杆5的下端延伸至活动套筒2上端的下方。装配过程中,驱动杆5的下端延伸至水面下方,并位于桥式刮吸泥机转动方向的前方,桥式刮吸泥机的桥臂转动过程中,先接触驱动杆5的下端,继续转动过程中,通过驱动杆5带动活动套筒2下移,并使活动套筒2的上端下沉至水面下方,实现排渣;直至桥臂与驱动杆5分离,此时,在浮力装置3的作用下,活动套筒2复位。
28.一种二沉池浮渣无动力排渣系统,包括二沉池本体,在二沉池本体内设有桥式刮吸泥机。还包括上述的排渣装置,所述排渣装置靠近二沉池本体边缘,其中,排渣管的出渣段伸出二沉池本体,并与二沉池本体固定连接。初始状态,在浮力装置的作用下,活动套筒的上端能够伸出水面。作为一种方式,驱动杆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固定连接,当桥式刮吸泥机的桥臂转动过程中与驱动杆作用时,能够将活动套筒的上端下压至水面下方。作为另一种方式,驱动杆通过连接支架与桥臂固定连接,当安装于桥臂上的驱动杆先后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作用时,能够将活动套筒的上端下压至水面下方。
29.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