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塔用除雾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4158发布日期:2022-11-22 22:0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塔用除雾填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雾填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塔用除雾填料。


背景技术:

2.吸收塔的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10-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so2、其他酸性组分或盐分,会造成风机、管道等玷污和严重腐蚀,另外排放气体湿度过大,冬天在烟囱出口容易形成“白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此类设备均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进行除雾。
3.过滤法除雾的机理主要为不同粒径的雾滴悬浮在气流中,由于互相碰撞而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在经过除雾层时,在惯性效应作用下,附着在除雾填料上。不断附着的结果使细小的液滴增大并降落下来,后流回集液箱。
4.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除雾填料,有规整填料丝网除雾器、波形板除雾器等,也有散装的空心球、泰勒花环等。大多数填料对密度较大、易凝聚的酸雾的净化效果较好,但对雾滴较小的水雾,气液接触效果不佳,去除水雾效果也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比表面积大,除雾效果好的吸收塔用除雾填料。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收塔用除雾填料,包括填料主体,所述填料主体包括至少两个相交的中心轴和多个同心的环形支撑条;
7.至少两个所述中心轴的相交点为所述填料主体的中心,多个所述环形支撑条的圆心与所述中心重合;
8.多个所述环形支撑条自所述中心向所述中心轴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且多个所述环形支撑条的直径自内向外逐步增长;
9.所述中心轴与多个环形支撑条形成若干个呈网状分布的栅格,所述栅格的两侧均设有分布均匀且相对称的滴水柱;所述滴水柱的高度至所述中心向外逐步递减。
10.进一步的,所述填料主体的径向长度和高度比例为2:1。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中心轴等长且相互垂直。
12.进一步的,所述填料主体还包括4个加强件,4个所述加强件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中心轴之间,并与多个所述环形支撑条相连。
13.进一步的,部分所述滴水柱的根部还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枝条。
14.进一步的,所述栅格的一水平面上设有向其内侧延展的内分液部和向其外侧延展的外分液部,所述内分液部和外分液部均位于所述填料主体的同一侧;
15.所述内分液部和所述外分液部之间的部分所述栅格为弧形凸部。
16.进一步的,所述滴水柱的根部均设有圆台,所述圆台自所述滴水柱的端部向竖直方向延伸。
17.进一步的,所述填料主体为一体式构造。
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收塔用除雾填料,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用于一般气体吸收和空气净化,适用的应用场合广泛。通过填料本上设置有多个对称的滴水柱,填料主体的比表面积大,能够大幅度提升其气液接触效果,提升除雾效果。
20.此外,在栅格上连接有多个滴水柱,在喷淋传质过程中,滴水柱上液体流动到栅格上,通过栅格的内分液部和外分液部将下滴的液体流动汇集分散,不但能使填料表面有很好的润湿,而且可使液体形成最多液滴,可促进液体的表面更新,有利于气液两相间的传质效率;并且在除雾过程中多层均匀分布的滴水柱和网状结构的栅格使碰撞除雾原理发挥到极致,除雾效果好。
21.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俯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侧视图。
27.图中标号:
28.1、填料主体;2、中心轴;3、环形支撑条;4、滴水柱;5、加强件;6、枝条;7、圆台;8、内分液部;9、外分液部;10、栅格;101、弧形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吸收塔用除雾填料,包括填料主体1,所述填料主体1包括至少两个相交的中心轴2和多个同心的环形支撑条3;至少两个所述中心轴2的相交点为所述填料主体1的中心,多个所述环形支撑条3的圆心与所述中心重合;
33.其中,所述中心轴2设有两个,两个中心轴2等长且相互垂直。
34.多个所述环形支撑条3自所述中心向所述中心轴2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且多个所述环形支撑条3的直径自内向外逐步增长;
35.所述中心轴2与多个环形支撑条3形成若干个呈网状分布的栅格10,所述栅格10的两侧均设有分布均匀且相对称的滴水柱4;所述滴水柱4的高度至所述中心向外逐步递减。
36.此外,所述填料主体1还包括4个加强件5,4个所述加强件5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中心轴2之间,并与多个所述环形支撑条3相连,加强件5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中心轴2形成的90
°
夹角之间,每个加强件5与相邻的中心轴2之间形成45
°
夹角,设置对称均匀,并且进一步与环形支撑条3形成多个栅格10,每个栅格10的四角均有滴水柱4,栅格10的大小自填料主体1的中心向填料主体1边缘逐步增大,且各个栅格10上分布的滴水柱4数量也自填料主体1的中心向填料主体1边缘逐步增多,使得填料主体1上的滴水柱4分布均匀。
37.此外,部分所述滴水柱4的根部还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枝条6,其中,位于填料主体1边缘处的滴水柱4根部设有一个向外侧延伸的枝条6,在栅格10上除栅格10四角上的滴水柱4,其他滴水柱4根部均设有向两侧延伸的枝条6,增加填料主体1的比表面积。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主体1为一体式构造,所述填料主体1的径向长度和高度比例为2:1。
39.此外,所述滴水柱4的根部均设有圆台7,所述圆台7自所述滴水柱4的端部向竖直方向延伸,相对称的两个滴水柱4上的圆台7相互对应,圆台7与滴水柱4一体成型,且滴水柱4与圆台7的连接处径长相等,下滴的液体通过滴水柱4经过圆台7汇流至栅格10上。
40.所述栅格10的一水平面上设有向其内侧延展的内分液部8和向其外侧延展的外分液部9,所述内分液部8和外分液部9均位于所述填料主体1的同一侧;所述内分液部8和所述外分液部9之间的部分所述栅格10为弧形凸部101。经过滴水柱4滴落的液体流至栅格10上,经过栅格10的弧形凸部101流至内分液部8和外分液部9进行汇集和分散,不但能使填料表面有很好的润湿,而且可使液体形成最多液滴,可促进液体的表面更新,有利于气液两相间的传质效率。
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