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2790发布日期:2022-10-01 00:0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质机构件,尤其涉及一种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


背景技术:

2.请参见附图1,现有技术的均质机的进料结构包括固定法兰、卡箍组件、主管道和分管道;主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卡箍组件,请参见附图2,卡箍组件包括卡箍、卡箍接头、密封垫和蒙盖,卡箍接头的一端与主管道对接,蒙盖通过卡箍经密封垫密封连接在卡箍接头的另一端。多根分管道的一端分别间隔连接在主管道上,多根分管道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固定法兰连接至泵体。
3.均质机工作时,泵体将物料从主管道吸入,图1中箭头方向为物料的流动方向,经过分管道分流后流至多个泵体内部,再由多个泵体将物料送至阀体完成均质。主管道和分管道流道内壁表面需要光滑、管道角度顺畅,使物料在管内流动时的阻力减小,物料流动性更好,从而使得设备运行平稳,避免震动;同时,主管道和分管道需要彻底清洗,需要有利于设备清洗及卫生保障。
4.现有技术的主管道采用加长管道,使主管道与末端的分管道之间存在l 形的直角流道,并通过卡箍组件密封主管道的端部,从而使主管道与分管道之间的直角流道形成清洗盲区,其直角结构不利于物料在主管道和分管道内的顺畅流动,且物料和清洗污水容易在清洗盲区中残留,无法彻底清洗主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优化了流道结构,能在保证物料流动顺畅的基础上提高进料管的清洗效果。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包括固定法兰、卡箍组件、主管道和分管道,卡箍组件设置在主管道的一端,多根分管道的一端分别间隔连接在主管道上,多根分管道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固定法兰连接至泵体;
8.所述的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还包括弯头组件,弯头组件包括接头部、弯管部和末端分管道;接头部的一端与主管道的另一端同轴连通,接头部的另一端与弯管部的一端同轴连接,弯管部的另一端与末端分管道的一端同轴连接,末端分管道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法兰连接至泵体。
9.所述的接头部为一端直径大、另一端直径小的变径管状结构,接头部的大头端直径与主管道的直径一致,接头部的小头端直径与弯管部的直径一致。
10.所述的接头部的大头端形成有第一过渡段,第一过渡段为与主管道等径的直管段结构。
11.所述的第一过渡段与接头部为一体结构并与主管道同轴焊接固定。
12.所述的接头部的小头端形成有第二过渡段,第二过渡段为与弯管部等径的直管段
结构。
13.所述的第二过渡段与接头部为一体结构并与弯管部同轴焊接固定。
14.所述的弯管部呈四分之一圆弧形结构,使末端分管道与多根分管道平行设置。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接头部和弯管部,将主管道的尾端直接与末端分管道连接,利用弯管部保证了物料在主管道和末端分管道内的流动顺畅性,优化了物料的流道结构,减小了物料流动阻力;同时,取消主管道的加长尾部,避免了主管道尾部与分管道形成l形结构的清洗盲区,有利于高效的清洗管道内部,满足均质机的使用卫生要求;且无需在主管道尾部设置卡箍组件,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装配更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是现有技术的均质机进料管的主视图;
18.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的主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中接头部的剖视图。
21.图中,1固定法兰,2卡箍组件,3主管道,4分管道,5卡箍,6卡箍接头, 7密封垫,8蒙盖,9接头部,91第一过渡段,92第二过渡段,10弯管部,11末端分管道,100直角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参见附图3,一种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包括固定法兰1、卡箍组件 2、主管道3和分管道4,卡箍组件2设置在主管道3的一端,多根分管道4的一端分别间隔连接在主管道3上,多根分管道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固定法兰1连接至泵体。位于进料管前部和中部的主管道3及分管道4可采用现有技术进料管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24.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述的均质机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还包括弯头组件,弯头组件包括接头部9、弯管部10和末端分管道11;接头部9的一端与主管道3 的另一端同轴连通,接头部9的另一端与弯管部10的一端同轴连接,弯管部10 的另一端与末端分管道11的一端同轴连接,末端分管道1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法兰 1连接至泵体。在主管道3的末端,采用接头部9和弯管部10直接连接至末端分管道11,避免了末端主管道3与分管道4之间直角流道的清洗盲区,有利于物料的顺畅流动和清洗,也取消了主管道3末端封闭的卡箍组件2,简化了主管道3尾部结构。将传统均质机进料结构主管道3末端处的分管道4采用末端分管道11替换,末端分管道11可采用与分管道4管径相同的管道,末端分管道11的长度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调整,由于弯管部10的设置,末端分管道11的长度通常小于分管道4的长度。
25.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述的接头部9为一端直径大、另一端直径小的变径管状结构,接头部9的大头端直径与主管道3的直径一致,接头部9的小头端直径与弯管部10的直径一致。由于主管道3的管径大于末端分管道11的管径,采用变径结构的接头部9确保主管道3与弯管部10的有效过渡连接。
26.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述的接头部9的大头端形成有第一过渡段91,第一过渡段91为与主管道3等径的直管段结构,通过第一过渡段91的设置能提高接头部9的大头端与主
管道3的连接可靠性。
27.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述的第一过渡段91与接头部9为一体结构并与主管道3同轴焊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接头部9的大头端与主管道3的焊接牢固性。
28.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述的接头部9的小头端形成有第二过渡段92,第二过渡段92为与弯管部10等径的直管段结构,通过第二过渡段92的设置能提高接头部9的小头端与弯管部10的连接可靠性。
29.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述的第二过渡段92与接头部9为一体结构并与弯管部10同轴焊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接头部9的小头端与弯管部10的焊接牢固性。
30.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述的弯管部10呈四分之一圆弧形结构,使末端分管道11与多根分管道4平行设置,保证了流道角度的顺畅。利用弯管部10的圆弧形结构保证了末端分管道11与原有分管道4的设置位置相同,基本不改变主管道3末端的分管道与泵体的连接结构,也不改变物料在进料管内的流动方向及其流动顺畅性。
31.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的进料管相同,其工作原理如下:
32.先由多根分管道4和末端分管道11上侧的泵体将物料从主管道3吸入,经过多根分管道4和末端分管道11分流至各泵体,图3中箭头方向为物料的流动方向。主管道3尾端采用接头部9和弯管部10连接形成一体式的进料管尾管弯头结构,流道角度顺畅,物料能通过接头部9和弯管部10经末端分管道11顺畅流入泵体内。主管道3的尾端取消加长结构,从而避免了尾端处卡箍组件2的安装,既简化了结构,又避免了由于主管道3尾端的l形结构导致的清洗盲区,保证物料顺畅流动的同时也使清洗工作更轻松省力。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