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0256发布日期:2022-09-24 01:4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过滤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喷漆工艺大多采用高压雾化油漆的手段进行涂装,由于喷漆向物体喷涂时难以控制目前精准度,因此部分油漆颗粒会随着气流形成游离的漆雾,若作业过程中不对漆雾进行净化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而且对车间工作的人员会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的伤害。
3.漆雾处理手段一般有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离心分离法、冷凝法等,其中的物理吸附法的装置一般为填充有吸附材料的过滤装置,这类吸附过滤装置因其造价低、处理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而成为中小型喷漆车间采用最多的空气净化手段。但是,现有的吸附过滤装置填充的吸附材料多以平面的方式铺设,吸附效率不尽理想,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对漆雾的吸附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一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以及三级过滤层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一级过滤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靠近进气口一侧的一级过滤板;所述二级过滤层包括若干二级过滤球,若干所述二级过滤球在壳体内位于一级过滤层远离进气口的一侧,且所述二级过滤球在壳体内紧密铺设有若干层;所述三级过滤层包括若干三级过滤球,若干所述三级过滤球在壳体内位于二级过滤层远离进气口的一侧,且所述三级过滤球在壳体内紧密铺设有若干层,所述三级过滤球尺寸小于二级过滤球;所述二级过滤层与所述三级过滤层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中。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漆雾经过一级过滤层的初步过滤后,气流中的大颗粒漆雾得到吸附去除,漆雾经过二级过滤层时,由于二级过滤球相比普通的过滤层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使得漆雾在二级过滤球内部发达的比表面积流道中不断地改变方向和加速从而产生折流与碰撞,从而得到更好的捕集过滤效果;漆雾经过三级过滤层时,由于三级过滤球尺寸比二级过滤球更小,使得含有漆雾的气流能够进一步被均匀分散,有助于漆雾在三级过滤球中进一步被分离过滤。
8.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三块分隔网片,三块所述分隔网片间隔固定于壳体内并分别位于所述二级过滤层靠近所述一级过滤层的边缘处、所述三级过滤层靠近所述出气口的边缘处、所述二级过滤层与所述三级过滤层(4)相接的边缘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过滤球能够被分隔网片稳定地固定于箱体内,且便于工人通过拆卸分隔网片来取出过滤球进行更换。
10.优选的,沿气流方向的相邻层所述二级过滤球之间对齐排布,相邻层且相接触的
所述二级过滤球的球心连接线与气流方向平行,沿气流方向的相邻层所述三级过滤球之间对齐排布,相邻层且相接触的所述三级过滤球的球心连接线与气流方向平行。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二级过滤层以及三级过滤层形成许多沿着气流方向的气道,有助于气流保持高速的流动,除此之外,对齐排布的二级过滤球以及对齐排布的三级过滤球沿气流方向的重叠部分存在许多贯通的孔隙,由于三级过滤球的尺寸大于二级过滤球的尺寸,使得二级过滤层与三级过滤层界面处贯通的孔隙形成了近似漏斗状的气道,从而使得漆雾在进入三级过滤层时产生文丘里效应而加速流动,使得气流保持高速流动碰撞三级过滤球,不仅有效提高了漆雾的吸附效率,而且有助于气流在过滤装置中流通顺畅,降低了排气装置的负荷,也降低了运行的电力成本。
12.优选的,所述二级过滤球表面至少设置有一组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所述二级过滤球的平面之间衔接的表面为圆弧面,所述三级过滤球与所述二级过滤球的形状一致,且均为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的空腔结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球的圆弧面则能够增加过滤球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对漆雾的过滤效果,而过滤球的平面则能够使得相邻的过滤球贴紧接触从而更平稳地放置在箱体内,减少了因气流吹动滤球旋转或振动引起的气流减速问题。
14.优选的,所述二级过滤球表面不同组的所述平面相互垂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过滤球在铺设整齐时,在竖向、横向或纵向方位的相邻过滤球之间能够更加稳定安置,进一步提高了过滤效果,而且便于工人更快捷地将过滤球铺设整齐,工人在铺设每一层过滤球的时候,只需要往壳体内倾倒单层所要铺设数量的过滤球,并通过水平摇晃壳体,使得相邻的过滤球圆弧面与平面接触的时候能够自行转动,直至相邻的过滤球平面与平面相贴合从而自行排布整齐,减少了工人逐个铺设过滤球的麻烦。
16.优选的,所述一级过滤板设置有若干块,若干所述一级过滤板横向排布且倾斜设置在壳体内,所述一级过滤板倾斜方向与气流方向互不平行,相邻所述一级过滤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每两个所述一级过滤板为一组,同组的一级过滤板之间的夹角开口迎向所述进气口,相邻组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一级过滤板之间留有间隙。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一级过滤板一方面能够提高漆雾与一级过滤板的接触面积,使得大颗粒漆雾能够在一级过滤层处得到更好的吸附过滤效果,另一方面,当气流通过相邻组的一级过滤板间隙时,由于间隙相比进气口尺寸更小,使得含有漆雾的气流能在此处受到吸附作用,从而使漆雾能够加速进入二级过滤层中,通过高速碰撞二级过滤球从而具有更高的吸附过滤效率。
18.除此之外,由于二级过滤球与三级过滤球的对齐铺设形成了贯通的气道,一级过滤层中留有的间隙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漆雾的加速效果,使得从进气口进入的气流能够被后续的气流持续向前推动,大幅提高了整个二级过滤层以及三级过滤层中的漆雾折流碰撞程度,从而使得漆雾能够更好地被过滤材料所捕集吸附过滤。
19.优选的,所述二级过滤球的直径大于相邻组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一级过滤板靠近所述进气口的端部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组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一级过滤板靠近所述出气口的端部之间的间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一级过滤板之间的空隙流向二级过滤球时,既能
够受到较小的气流阻碍,使漆雾保持较高的流通速度,又能够使漆雾冲撞至二级过滤球表面时得到充分的打散拦截吸附的效果。
21.优选的,相邻组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一级过滤板的间隙中央沿着气流方向正对于所述二级过滤球的球心位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漆雾从一级过滤板之间的空隙进入时,漆雾能够直接碰撞至二级过滤球表面,从而具有良好的均匀分散吸附的效果,减少了漆雾直接从二级过滤球之间的空隙泄漏至三级过滤层的情况。
23.优选的,还包括四级过滤层,所述四级过滤层包括设置在壳体内位于三级过滤层远离进气口一侧的四级过滤板,所述四级过滤板覆盖所述出气口。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多等密集铺设的三级过滤层后形成了更加稳定均匀的气流,气流减速流向四级过滤层处,从三级过滤层中泄漏的漆雾颗粒能够在四级过滤板上得到精确的拦截过滤,从而使整个过滤装置的过滤效率更好。
25.优选的,所述二级过滤球与三级过滤球的填充材料为阻漆玻纤、活性炭棉、过滤棉、不锈钢丝或塑料丝的任一种或多种的掺杂。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过滤球内部形成更为丰富的比表面积流道,漆雾在高速经过流道时发生折流与碰撞,从而被过滤球中的填充材料拦截吸附过滤。
27.优选的,所述一级过滤板、四级过滤板的过滤材料包括多层玻璃纤维阻漆棉与活性炭过滤棉。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层玻璃纤维阻漆棉与活性炭过滤棉对于流速较小的漆雾时也能够具有良好的拦截吸附效果,使得未在间隙中加速的漆雾,以及经过三级过滤层减速后的气流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吸附净化效率。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通过在壳体中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布设置一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三级过滤层以及四级过滤层,大颗粒漆雾在一级过滤板中能够得到初步吸附效果,再依次通过二级过滤球以及尺寸更小的三级过滤球,使得漆雾能够在过滤球内部发达流道的过程中发生折流和碰撞而被捕集分离过滤,最后经过四级过滤板的精确拦截过滤,使得漆雾颗粒能够得到逐层充分精准拦截吸附过滤,相比传统的平面过滤层具有更高的漆雾过滤效率;
31.2.通过对二级过滤球以及三级过滤球的对齐排布设计,使得二级过滤层与三级过滤层中形成了许多沿气流方向延伸并贯通的孔隙,不仅能够使漆雾在二级过滤层中保持较高的流速而发生高速碰撞,并且这些贯通的孔隙在二级过滤层与三级过滤层的界面处形成了近似漏斗状的流道,还能够使得从二级过滤层进入三级过滤层的气流在尺寸逐渐变小的流动中加速,继续在三级过滤层中发生高速碰撞,有效提高了过滤球对漆雾的拦截捕集过滤效果;
32.3.通过设置“v”型分布的一级过滤板,不仅能够增加漆雾在一级过滤层中与一级过滤板的接触面积,使得气流在流向形成夹角的两个一级过滤板之间能够更好的吸附过滤效果,并且中间留出的间隙能够让含有漆雾的气流加速,漆雾快速流向二级过滤层,有助于提高二级过滤球对漆雾的拦截捕集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二级过滤球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2、一级过滤层;21、一级过滤板;22、安装座;3、二级过滤层;31、二级过滤球;31-a、平面;31-b、圆弧面;4、三级过滤层;41、三级过滤球;5、分隔网片;6、四级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实施例1: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
42.参照图1-4,一种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一级过滤层2、二级过滤层3以及三级过滤层4。如图1、图2所示,壳体1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进气口11平面到出气口12平面的垂线即为气流方向,一级过滤层2、二级过滤层3、三级过滤层4在壳体1内以气流方向依次排布设置。
43.参照图2,壳体1中靠近出气口12的上下内壁设置有安装座22,上下内壁的安装座22上对称开设有若干安装槽,用于安装固定一级过滤层2。其中,一级过滤层2包括多个横向排布的一级过滤板21,一级过滤板21由不锈钢网片的外框体包裹过滤材料组成,过滤材料具体为多层玻璃纤维阻漆面与活性炭过滤棉,一级过滤板21的上下端通过与安装座22的安装槽卡接而安装固定于壳体1内。
44.参照图1、图2,一级过滤层2的若干一级过滤板21均为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气流方向互不平行,且相邻的两个一级过滤板21的倾斜方向相反,每两个一级过滤板21为一组,同组的两个一级过滤板21倾斜形成“v”型的结构,同组的两个一级过滤板21夹角开口的方向迎向进气口11,同组的两个一级过滤板21夹角处留有约为3mm的间隙,使得大颗粒漆雾进入过滤装置后能够在“v”型的区域中更好地被吸附过滤,同时也不影响气流在一级过滤层2中的高速流动。另外,相邻组的两个相邻的一级过滤板21靠近进气口11的端部之间留有约为30mm的间隙,当气流从进气口11进入一级过滤层2后,由于空气动力学的文丘里效应,气流通过该间隙时由于气道变小从而产生吸附作用,使漆雾粒子能够快速向前流动。
45.参照图2,二级过滤层3包括若干形状、尺寸相同的二级过滤球31,二级过滤球31的直径大于相邻组的两个相邻的一级过滤板21靠近进气口11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且小于相邻组的两个相邻的一级过滤板21靠近出气口12的端部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沿着气流方向的二级过滤球31排布有四层,每层二级过滤球31的铺设数量为9
×
9个,相邻层的二级过滤球31之间对齐排布,使得相邻层且相接触的二级过滤球31之间球心连接线与气流方向平行,各层的二级过滤球31之间的孔隙贯通,且同一层的二级过滤球31之间的孔隙与一级过滤层2的相邻“v”型一级过滤板21的间隙相错,使得相邻“v”型一级过滤板21间隙中央沿着气流方向正对于二级过滤球31的球心位置。
46.具体的,二级过滤球31的形状参见图3,二级过滤球31的表面设有六个等大的平面31-a,两个相平行的平面31-a为一组,同组的两个平面31-a的圆心连线穿过二级过滤球31的球心,三组平面31-a之间相互垂直,使得二级过滤球31在其横轴、纵轴与竖轴方向各分布两个相平行且对称的平面31-a,二级过滤球31表面的六个平面31-a能够有利于同一层以及相邻层之间的二级过滤球31更好地贴合排布,使得工人在安装时更加方便。另外,六个平面31-a的之间衔接的表面为圆弧面31-b,使得二级过滤球31的形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使漆雾粒子更好地发生碰撞吸附过滤。二级过滤球31为空腔结构,且其表面密布开设有过滤通孔,二级过滤球31内的填充材料为尼龙丝球,使得二级过滤球31内部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流道,在其他实施例中,二级过滤球31内的填充材料也可以为阻漆玻纤、活性炭棉、过滤棉、不锈钢丝或塑料丝的任一种或多种的掺杂。
47.参照图2,三级过滤层4包括若干形状、尺寸相同的三级过滤球41,三级过滤球41的形状、填充的材料与二级过滤球31相同,尺寸相比二级过滤球31更小。在本实施例中,沿着气流方向的三级过滤球41排布有八层,每层三级过滤球41的铺设数量为33
×
33个,相邻层的三级过滤球41之间对齐排布,使得相邻层且相接触的三级过滤球41之间球心连接线与气流方向平行,各层三级过滤球41之间形成贯通的孔隙。壳体1内安装有三块与壳体1内腔截面等大的分隔网片5,三块分隔网片5分别位于二级过滤层3靠近一级过滤层2的边缘处、三级过滤层4靠近所述出气口12的边缘处、二级过滤层3与三级过滤层4相接的边缘处,分隔网片5将二级过滤球31与三级过滤球41平稳固定于在壳体1中,且使得二级过滤层3与三级过滤层4之间紧密排布。
48.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49.将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安装于需要净化空气的位置处,过滤装置出气口12的一侧安装有排气装置,使得气流从过滤装置进气口11一侧往过滤装置出气口12一侧流动。漆雾进入一级过滤层2时,“v”型排布的一级过滤板21能够将大颗粒漆雾捕集吸附,相邻的“v”型一级过滤板21之间留出间隙能够起到加速气流的作用,且该间隙中央正对二级过滤球31的球心位置,使得从间隙中流入二级过滤层3的漆雾粒子能够直接碰撞至二级过滤球31表面从而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漆雾在经过多层密布铺设的二级过滤球31后流向三级过滤层4时,由于二级过滤层3的各处二级过滤球31对齐铺设,且三级过滤球41的尺寸小于二级过滤球31,使得从二级过滤层3进入三级过滤层4时气道突然变小,使得气流能够得到加速,在上部加速气流的推动下,气流加速流向三级过滤层4,从而使得气流在流经二级过滤层3与三级过滤层4时都能够保持较高的气流速度,有助于漆雾粒子更好地通过高速碰撞而达到良好的吸附截留效果。
50.实施例2:
51.一种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有四级过滤层。参照图4、图5,四级过滤层为一块与壳体1内腔截面等大的四级过滤板6,四级过滤板6的过滤材料为多层玻璃纤维阻漆棉与活性炭过滤棉,四级过滤板6位于三级过滤层4靠近出气口12的一侧,且紧贴于分隔网片5与出气口12之间,四级过滤板6将出气口12覆盖,使得从三级过滤球41中泄漏的漆雾粒子能够被四级过滤板精准拦截过滤。经检测,本实施例漆雾分离吸附过滤装置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
52.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53.漆雾经过三级过滤层4的多层阻力拦截吸附后,形成了均匀的气流并流向完全覆盖出气口12的四级过滤板6,使得从前面三级过滤层4泄漏的漆雾能够得到精准的拦截吸附,通过在壳体1内依次排布设置一级过滤层2、二级过滤层3、三级过滤层4一级四级过滤层,使得本技术过滤装置相比传统的以散堆填料或平面过滤层为过滤材料的过滤装置具有更高的漆雾吸附效率。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