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溶解性水溶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0797发布日期:2023-01-17 17:4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溶解性水溶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溶性肥料(water soluble fertilizer,简称wsf),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一般而言,水溶性肥料可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如n、p、k、ca、mg、s以及微量元素等。这样一来,人们完全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特点来设计配方,科学的配方不会造成肥料的浪费,使得其肥料利用率差不多是常规复合化学肥料的2-3倍(在中国,普通复合肥的肥料利用率仅为30%-40%)其次,水溶性肥料是一个速效肥料,可以让种植者较快地看到肥料的效果和表现,随时可以根据作物不同长势对肥料配方作出调整。当然水溶性肥料的施用方法十分简便,它可以随着灌溉水包括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时施肥,既节约了水,又节约了肥料,而且还节约了劳动力,这在劳动力成本日益高涨的今天使用水溶性肥料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3.然而固体颗粒状的水溶肥是有多种含有不同元素的原料混合而成,如果在混合过程中搅拌不充分,会在存袋包装的过程中出现每袋肥料中元素配比不同的问题,这影响到了肥料的使用效果,严重时会造成作物产量下降或作物死亡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溶解性水溶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溶肥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高溶解性水溶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罐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料仓与搅拌仓,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一端与第一料仓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另一端与罐体的外壁连接,所述搅拌仓位于第一料仓远离第一进料口的一端,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与搅拌仓连接,所述出料口的另一端与罐体的外壁连接;还包括出料通孔,所述出料通孔的一端与第一料仓连接,所述出料通孔的另一端与搅拌仓连接;还包括中空的引料管,所述引料管的一端与罐体远离出料口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引料管的另一端穿过出料通孔并向搅拌仓延伸;还包括第三螺旋叶片,所述第三螺旋叶片围绕引料管设置;还包括动力装置和驱动齿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转动杆,所述驱动齿轮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引料管的外壁设置有与驱动齿轮配合设置的凸出部,所述驱动齿轮与凸出部啮合连接;还包括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与引料管朝向出料口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装置远离引料管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出料孔,所述出料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导料管,所述驱动装置的另一端转动
连接有第二导料管,所述第一导料管与第二导料管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导料管与第二导料管的转动方向相反;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搅拌杆,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罐体远离第一进料口的一端,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搅拌杆的另一端向第一料仓延伸;还包括若干搅拌叶片,若干所述搅拌叶片围绕搅拌杆设置。
7.其中,所述搅拌杆包括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形叶片,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搅拌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搅拌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搅拌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8.其中,还包括镂空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出料口与出料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搅拌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与固定板转动连接。
9.其中,所述第二搅拌杆为多个,多个第二搅拌杆组成环形阵列,所述第一搅拌杆位于环形阵列的中心。
10.其中,所述第一导料管与第二导料管均与引料管垂直,并且第一导料管与第二导料管的延伸方向相反。
11.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与引料管朝向出料装置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与第一导料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马达与第二导料管转动连接。
12.其中,还包括锥形遮挡罩,所述遮挡罩位于驱动装置与引料管之间,所述遮挡罩的底面覆盖驱动装置。
13.其中,所述出料装置为圆台结构,所述出料装置的上底面面积小于出料装置的下底面面积,所述出料装置的上底面与引料管连接,所述出料装置的下底面朝向出料口。
14.其中,还包括固定壳,所述动力装置与固定壳朝向出料口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杆与固定壳远离出料口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引料管穿过固定壳。
15.其中,所述固定壳内还设置有若干辅助齿轮以及若干连接杆,所述辅助齿轮与连接杆转动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杆围绕引料管设置,所述连接杆与转动杆平行,所述连接杆与固定壳转动连接,所述辅助齿轮与凸出部啮合连接。
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引料管外壁上设置的螺旋叶片既对第一料仓中存储的第一原料进行了搅拌,防止第一原料结块,又将第一原料通过出料通孔送入到了搅拌仓中;而引料管在转动时,使得螺旋叶片会将第一原料向四周抛洒,避免了第一原料在同一位置堆积。而从出料装置中流出的第二原料会随着出料装置的转动向四周抛洒,这使得第二原料与第一原料在下落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实现混合。
18.2.搅拌装置在搅拌仓中转动,使得落入到搅拌仓中的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能够进一步混合,从而实现了本装置高效混合的功能。
附图说明
19.图1是高溶解性水溶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的剖视图。
20.图2是动力装置的俯视图。
21.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22.图4是高溶解性水溶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溶解性水溶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25.如图1-3所示,一种高溶解性水溶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包括罐体101,所述罐体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02,所述罐体10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0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1内部设置有第一料仓104与搅拌仓105,所述第一进料口102的一端与第一料仓104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口102的另一端与罐体101的外壁连接,所述搅拌仓105位于第一料仓104远离第一进料口102的一端,所述出料口103的一端与搅拌仓105连接,所述出料口103的另一端与罐体101的外壁连接;还包括出料通孔106,所述出料通孔106的一端与第一料仓104连接,所述出料通孔106的另一端与搅拌仓105连接;还包括中空的引料管107,所述引料管107的一端与罐体101远离出料口10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引料管107的另一端穿过出料通孔106并向搅拌仓105延伸;还包括第三螺旋叶片108,所述第三螺旋叶片108围绕引料管107设置;还包括动力装置109和驱动齿轮110,所述动力装置109包括转动杆111,所述驱动齿轮110与转动杆111转动连接,所述引料管107的外壁设置有与驱动齿轮110配合设置的凸出部112,所述驱动齿轮110与凸出部112啮合连接;还包括出料装置113,所述出料装置113与引料管107朝向出料口103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装置113远离引料管107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出料孔114,所述出料装置113包括驱动装置115,所述驱动装置1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导料管116,所述驱动装置1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导料管117,所述第一导料管116与第二导料管117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叶片118,所述第一导料管116与第二导料管117的转动方向相反;还包括搅拌装置119,所述搅拌装置119包括驱动电机120和搅拌杆121,所述驱动电机120位于罐体101远离第一进料口102的一端,所述搅拌杆121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20转动连接,搅拌杆121的另一端向第一料仓104延伸;还包括搅拌叶片122,所述搅拌叶片122围绕搅拌杆121设置。假设本装置制作的水溶肥所需原料为两种,即分为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第一原料通过第一进料口102进入到第一料仓104,第二原料通过中空的引料管107进入到出料装置113。动力装置109带动转动杆111转动,转动杆111带动驱动齿轮110转动,由于驱动齿轮110与凸出部112啮合连接,因此驱动齿轮110带动引料管107转动。又由于引料管107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螺旋叶片108,因此当引料管107转动时,第三螺旋叶片108既能够搅拌第一料仓104中的第一原料,防止第一原料在第一料仓104中出现结块的现象,又带动了第一原料通过出料通孔106进入到搅拌仓105。其中,转动的第三螺旋叶片会带动第一原料向四周抛洒出射,使得第一原料能够均匀的落入到搅拌仓105中。出料装置113中的第一导料管116与第二导料管117均设置有螺旋叶片118,这使得进入到出料装置113的第二原料会随着第一导料管116与第二导料管117的转动而通过出料孔114落入到搅拌仓105中。在本方案中,引料管107在转动时也会带动出料装置113转动,这使得从出料孔114流出的第二原料也会向四周抛洒,此时的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会在下落的过程中初
步混合。为了使得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进一步混合,因此本方案引入了搅拌装置119,驱动电机120驱动搅拌杆121转动,同时搅拌杆121带动搅拌叶片122对搅拌仓105中的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能够充分混合。最终,搅拌完成的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会从出料口103流出搅拌仓105。
26.如图4所示,为了使得搅拌仓105中的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能够充分混合,优选的,所述搅拌杆121包括第一搅拌杆123和第二搅拌杆124,所述搅拌叶片122为螺旋形叶片,所述驱动电机120包括第一电机125和第二电机126,所述第一电机125与第一搅拌杆12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26与第二搅拌杆12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23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搅拌杆124的转动方向相反。当第一搅拌杆123与第二搅拌杆124工作时,由于第一搅拌杆123的转向与第二搅拌杆124的转向相反,因此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会被螺旋形叶片抬升和下降,进而使得搅拌仓105中的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能够被充分搅拌。为了保证第一搅拌杆123与第二搅拌杆124的稳定性,优选的,还包括镂空的固定板127,所述固定板127位于出料口103与出料装置113之间,所述第一搅拌杆123远离第一电机125的一端与固定板12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124远离第二电机126的一端与固定板127转动连接。固定板127使得第一搅拌杆123与第二搅拌杆124的两端均被固定,从而使得第一搅拌杆123与第二搅拌杆124可以平稳的转动。而固定板127镂空的目的是避免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无法进入到搅拌仓105。为了避免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在固定板127上堆积,因此固定板127为锥形,其中固定板127的底面朝向出料口103。
27.为了进一步提高搅拌装置119的搅拌能力,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杆124为多个,多个第二搅拌杆124组成环形阵列,所述第一搅拌杆123位于环形阵列的中心。其中,每个第二搅拌杆124的外围均设置有螺旋形叶片,目的是方便第二搅拌杆124对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进行搅拌。
28.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料管116与第二导料管117均与引料管107垂直,并且第一导料管116与第二导料管117的延伸方向相反。这种设计使得第一导料管116与第二导料管117能够带动第二原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扩大了第二原料落下时的分布范围,进而使得第二原料能够与第一原料进行初步的混合。为了避免保证驱动装置115为第一导料管116与第二导料管117的转动提供充足的动力,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115与引料管107朝向出料装置113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驱动装置115包括第一马达128与第二马达129,所述第一马达128与第一导料管11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马达129与第二导料管117转动连接。
29.为了避免引料管107中的第二原料进入出料装置113时堵塞驱动装置115,优选的,还包括锥形遮挡罩130,所述遮挡罩130位于驱动装置115与引料管107之间,所述遮挡罩130的底面覆盖驱动装置115。锥形的遮挡罩130的作用一是阻止第二原料直接从引料管107落入到驱动装置115上,二是能够均匀的分流第二原料,使得第二原料能够均匀的到达第一导料管116与第二导料管117。
30.为了保证第二原料能够扩大分布范围,优选的,所述出料装置113为圆台结构,所述出料装置113的上底面面积小于出料装置113的下底面面积,所述出料装置113的上底面与引料管107连接,所述出料装置113的下底面朝向出料口103。
31.为了避免动力装置损坏,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壳131,所述动力装置109与固定壳131朝向出料口103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杆111与固定壳131远离出料口103的一端转动连
接,所述引料管107穿过固定壳131。而为了方便动力装置109驱动引料管107转动,所以所述固定壳131内还设置有若干辅助齿轮132以及若干连接杆133,所述辅助齿轮132与连接杆133转动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杆133围绕引料管107设置,所述连接杆133与转动杆111平行,所述连接杆133与固定壳131转动连接,所述辅助齿轮132与凸出部112啮合连接。在本方案中,辅助齿轮132(在图中由132a-132b组成)和连接杆133(在图中由133a-133c组成)相配合设置,减少引料管107在转动时所受到的阻碍,也增加了引料管107转动时的平稳性。
32.在本方案中辅助齿轮132与连接杆133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使用数量,并非图2所示数量。
33.在本方案中,第三螺旋叶片108、螺旋叶片118均为螺旋式叶片,其功能相同。
34.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