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7459发布日期:2022-11-29 22:2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搅拌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搅拌锅领域,尤其是涉及搅拌锅。


背景技术:

2.现有大多原料加工通常都需要使用搅拌锅来进行原料混合,在搅拌时需要定时的往搅拌锅中加入原料进行混合,而大多需要人工进行加入原料,耗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精力,难以准确的把控加料的时间,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对此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大多需要人工进行加入原料,耗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精力,难以准确的把控加料的时间,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的缺点,本技术提供的搅拌锅。
4.本技术提供的搅拌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搅拌锅,包括罐体,还包括下料装置,所述罐体的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所述罐体的一侧设置有水软管,所述罐体的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罐体的上表面,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与罐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下表面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闭合板,所述闭合板的表面开设有辅料孔,所述辅料孔与下料口卡合连接,所述辅料孔与下料口错位设置,所述闭合板通过转动使辅料孔正对下料口。
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下料装置,有效控制设备进行下料,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设备的使用难度。
6.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下料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与盖板一侧的卡槽卡合连接。
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挡杆,使用时,转动挡杆与盖板相抵,便于将盖板定位,减少了设备的操作难度,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
8.作为优选,所述圆杆的表面套设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杆和挡杆固定连接。
9.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扭转弹簧,使用时,扭转弹簧产生弹力推动挡杆进行转动,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降低了设备的操作难度。
10.作为优选,所述罐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滑套,所述滑套与罐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的内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套,所述卡套与水软管卡合,所述卡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软套,所述软套与卡套卡合连接,所述软套与卡套远离转动连接位置的另一端卡合连接。
11.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装置,有效对水软管进行支撑,减少了水软管弯曲的情况,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降低了水软管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12.作为优选,所述卡套的一侧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板,所
述软套的一侧开设有环形孔,所述卡板与环形孔卡合连接。
13.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软套,使用时,转动软套与卡套将水软管套设,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减少了设备的使用难度。
14.作为优选,所述滑套的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贯通滑套并与滑孔滑动连接。
1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杆,使用时,滑动支撑杆与水软管相抵,便于对水软管进行支撑,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降低了设备的安全性。
16.作为优选,所述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远离卡块的一侧与滑套固定连接。
1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弹簧,使用时,固定弹簧产生弹力推动卡块进行滑动,辅助支撑杆进行复位,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
18.作为优选,所述滑套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卡块与定位孔卡合连接。
19.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套杆,使用时,滑动套杆便于将卡块套设,用于对支撑杆进行定位,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
20.综上所述,1、通过设置下料装置,使用时,转动挡杆脱离盖板,此时转动盖板打开下料斗,并将原料加入下料斗中,此时关闭盖板,并松开挡杆,扭转弹簧产生弹力推动挡杆与盖板相抵完成定位,打开电机,电机驱动闭合板进行转动,当辅料孔与下料口对应时,物料通过下料口流出并掉入进料口中进入罐体进行搅拌,当电机再次带动闭合板转动,辅料孔与下料口不再对应,关闭下料,通过设置下料装置,有效控制设备进行定时下料,增加了设备的易用性,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增加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使用者的精力消耗。
21.2、通过设置支撑装置,使用时,拉动支撑杆带动卡套与水软管相抵,此时转动软套将水软管套设,此时按压卡板插入软套中完成定位,同时按压套杆将卡块套设完成支撑,拉动卡板和套杆,此时转动软套解除套设,固定弹簧失去束缚产生弹力拉动支撑杆复位,解除支撑,通过设置支撑装置,有效对水软管进行支撑,减少了水软管弯曲的情况,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降低了水软管的故障率,便于水的输入。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搅拌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搅拌锅的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搅拌锅的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搅拌锅的下料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搅拌锅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2、驱动机;3、水软管;4、进料口;5、下料装置;51、下料斗;52、安装杆;53、电机;54、定位架;55、闭合板;56、辅料孔;57、下料口;58、盖板;59、挡杆;510、圆杆;511、扭转弹簧;512、卡槽;6、支撑装置;61、滑套;62、移动槽;63、支撑杆;64、卡套;65、软套;66、卡板;67、方形槽;68、环形孔;69、固定弹簧;610、滑孔;611、套杆;612、卡块;61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9.参照图1所示,搅拌锅,包括罐体1,还包括下料装置5,罐体1的表面设置有驱动机2,罐体1的一侧设置有水软管3,罐体1的表面开设有进料口4,下料装置5设置在罐体1的上表面,罐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装置6。
30.下面具体说一下下料装置5和支撑装置6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31.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案中:下料装置5包括安装杆52,安装杆52与罐体1固定连接,安装杆5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料斗51,下料斗51的下表面开设有下料口57,下料斗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架54,定位架5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3,电机5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闭合板55,闭合板55的表面开设有辅料孔56,辅料孔56与下料口57错位设置,闭合板55通过转动使辅料孔56正对下料口57,下料斗5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58,盖板58的一侧开设有卡槽512,下料斗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510,圆杆510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挡杆59,转动挡杆59与盖板58相抵,便于将盖板58定位,减少了设备的操作难度,挡杆59与盖板58一侧的卡槽512卡合连接,圆杆510的表面套设有扭转弹簧511,扭转弹簧511产生弹力推动挡杆59进行转动,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扭转弹簧511的两端分别与圆杆510和挡杆59固定连接。
32.参照图5所示,罐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装置6,支撑装置6包括滑套61,滑套61与罐体1固定连接,滑套61的内壁开设有移动槽62,移动槽6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杆63,支撑杆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套64,卡套64与水软管3卡合,卡套6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软套65,软套65与卡套64远离转动连接位置的另一端卡合连接,卡套64的一侧开设有方形槽67,方形槽6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板66,软套65的一侧开设有环形孔68,转动软套65与卡套64将水软管3套设,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卡板66与环形孔68卡合连接,滑套61的表面开设有滑孔610,支撑杆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612,卡块612远离支撑杆63的一侧贯通滑套61并与滑孔610滑动连接,滑动支撑杆63与水软管3相抵,便于对水软管3进行支撑,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
33.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方案中:卡块6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69,固定弹簧69产生弹力推动卡块612进行滑动,辅助支撑杆63进行复位,固定弹簧69远离卡块612的一侧与滑套61固定连接,滑套6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套杆611,套杆611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613,滑动套杆611便于将卡块612套设,用于对支撑杆63进行定位,卡块612与定位孔613卡合连接。
34.工作原理,通过设置下料装置5,使用时,转动挡杆59脱离盖板58,此时转动盖板58打开下料斗51,并将原料加入下料斗51中,此时关闭盖板58,并松开挡杆59,扭转弹簧511产生弹力推动挡杆59与盖板58相抵完成定位,打开电机53,电机53驱动闭合板55进行转动,当辅料孔56与下料口57对应时,物料通过下料口57流出并掉入进料口4中进入罐体1进行搅拌,当电机53再次带动闭合板55转动,辅料孔56与下料口57不再对应,关闭下料,通过设置下料装置5,有效控制设备进行定时下料,增加了设备的易用性,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增加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使用者的精力消耗。
35.支撑装置6在使用时,拉动支撑杆63带动卡套64与水软管3相抵,此时转动软套65将水软管3套设,此时按压卡板66插入软套65中完成定位,同时按压套杆611将卡块612套设
完成支撑,拉动卡板66和套杆611,此时转动软套65解除套设,固定弹簧69失去束缚产生弹力拉动支撑杆63复位,解除支撑,通过设置支撑装置6,有效对水软管3进行支撑,减少了水软管3弯曲的情况,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降低了水软管3的故障率,便于水的输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