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喷涂头及应用该喷涂头的全方面聚氨酯喷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5627发布日期:2022-11-30 00:1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氨酯喷涂头及应用该喷涂头的全方面聚氨酯喷涂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氨酯喷涂头以及聚氨酯喷涂机。


背景技术:

2.鞋底是由浇注头(即为聚氨酯浇注装置)将聚氨酯浇注到鞋模的模腔内发泡后形成。目前一般浇注头工作时,其出料口都是对准鞋模模腔的底面注料,即聚氨酯从模腔底面开始发泡,然后慢慢注满模腔。然而,这种注料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聚氨酯从模腔底面开始发泡,聚氨酯慢慢覆盖到模腔侧面上,因此侧向缺乏足够的压力以使模腔侧面与聚氨酯之间的空气被挤出,这样成型后,鞋底侧面会有一个个小气泡,大大影响美观度;第二,有些鞋底的侧面具有棱角(为了各种造型),在注料时,聚氨酯难以将棱角全部填满,因此成型后,鞋底的棱角不清晰,成品不够美观,达不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提供了一种鞋底成型效果更好的聚氨酯喷涂头。
4.这种聚氨酯喷涂头包括有主阀体、搅拌电机、搅拌轴以及混合杆,所述搅拌电机与搅拌轴传动连接,所述混合杆与搅拌轴连接,所述主阀体具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的出料口设有喷嘴,所述喷嘴包括有喷嘴主体与喷嘴内芯,所述喷嘴主体连接在主阀体的出料口,所述喷嘴主体具有内腔与喷气口,所述喷嘴内芯设于喷嘴主体的内腔内,所述喷嘴内芯的中心具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进料口与主阀体的出料口相通,所述出料通道的出料口穿过喷嘴主体的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内壁与喷嘴内芯的出料口之间出气间隙;所述喷嘴内芯具有密封环部,所述密封环部将喷嘴主体的内腔分隔成上内腔与下内腔,所述喷嘴内芯上设有气流孔道,所述喷嘴主体上设有第一气压接入口,所述第一气压接入口与喷嘴内芯的气流孔道相通,所述喷嘴内芯的气流孔道与喷嘴主体的下内腔相通,所述喷嘴主体的下内腔与喷嘴主体的喷气口相通。
5.所述喷嘴主体上设有第二气压接入口,所述第二气压接入口与喷嘴主体的上内腔相通,所述喷嘴主体的下端具有与喷气口相通的喷射凹口,所述喷射凹口的内壁设有喷射角度调节孔,所述喷嘴主体的上内腔与喷射角度调节孔相通。
6.所述主阀体内设有密封环座,所述搅拌轴穿过密封环座,所述密封环座上固定安装有下密封环,所述下密封环的上方设有上密封环,所述上密封环可轴向移动地设在搅拌轴上,所述搅拌轴上套有密封弹簧,所述密封弹簧作用在上密封环上,并使上密封环作用在下密封环上。
7.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上弹簧座,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可轴向移动的下弹簧座,所述密封弹簧位于上弹簧座与下弹簧座之间,所述下弹簧座与上密封环之间设有密封圈。
8.另外还提供了应用该聚氨酯喷涂头的全方面聚氨酯喷涂机,该全方面聚氨酯喷涂机包括有机械手与聚氨酯喷涂头,所述聚氨酯喷涂头安装在机械手上,所述聚氨酯喷涂头
包括有主阀体、搅拌电机、搅拌轴以及混合杆,所述搅拌电机与搅拌轴传动连接,所述混合杆与搅拌轴连接,所述主阀体具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的出料口设有喷嘴,所述喷嘴包括有喷嘴主体与喷嘴内芯,所述喷嘴主体连接在主阀体的出料口,所述喷嘴主体具有相通的内腔与喷气口,所述喷嘴内芯设于喷嘴主体的内腔内,所述喷嘴内芯的中心具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进料口与主阀体的出料口相通,所述出料通道的出料口穿过喷嘴主体的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内壁与喷嘴内芯的出料口之间出气间隙;所述喷嘴内芯具有密封环部,所述密封环部将喷嘴主体的内腔分隔成上内腔与下内腔,所述喷嘴内芯上设有气流孔道,所述喷嘴主体上设有第一气压接入口,所述第一气压接入口与喷嘴内芯的气流孔道相通,所述喷嘴内芯的气流孔道与喷嘴主体的下内腔相通,所述喷嘴主体的下内腔与喷嘴主体的喷气口相通。
9.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聚氨酯喷涂头,由于将聚氨酯以雾化的形式喷出,因此聚氨酯可以与鞋模模腔的内壁充分接触,这样鞋底成型后的外形棱角更加分明,也不会有气泡产生。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聚氨酯喷涂机的主视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聚氨酯喷涂头的主视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3.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14.图5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15.图6为喷嘴主体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所示,这种全方面聚氨酯喷涂机包括有机械手与聚氨酯喷涂头,聚氨酯喷涂头安装在机械手上。通过机械手带动聚氨酯喷涂头移动,聚氨酯喷涂头就能将聚氨酯以雾化的方式喷涂到下方的鞋模模腔内。
17.机械手为现有技术,可以为六轴机械手,可带着聚氨酯喷涂头实现全方面转动。下面具体介绍聚氨酯喷涂头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8.如图2与图3所示,这种聚氨酯喷涂头包括有主阀体2、搅拌电机1、搅拌轴4以及混合杆5,搅拌电机1与搅拌轴4传动连接,混合杆5与搅拌轴4连接,主阀体2具有出料口20。工作时,聚氨酯混合材料进入到主阀体2内,搅拌电机1驱动搅拌轴4转动,搅拌轴4带动混合杆5转动,混合杆5就将聚氨酯充分混合,然后从主阀体2的出料口20出去。
19.为了能将聚氨酯材料以雾化的形式喷出,本实用新型在主阀体2的出料口20设有喷嘴3,如图4所示,该喷嘴3包括有喷嘴主体30与喷嘴内芯31,喷嘴主体30连接在主阀体2的出料口20,喷嘴主体30具有内腔与喷气口305,喷嘴内芯31就设于喷嘴主体30的内腔内,喷嘴内芯31的中心具有出料通道32,该出料通道32的进料口与主阀体2的出料口20相通,聚氨酯就通过主阀体2的出料口20进入到喷嘴内芯31的出料通道32内,出料通道32的出料口穿过喷嘴主体30的喷气口305(这样出料通道32喷出的物料就不会进入到喷嘴主体30的喷气口305内),喷气口305的内壁与喷嘴内芯31的出料口之间出气间隙;另外,喷嘴内芯31具有
密封环部310,密封环部310将喷嘴主体30的内腔分隔成上内腔303与下内腔304,喷嘴内芯31上设有气流孔道33,喷嘴主体30上设有第一气压接入口301,第一气压接入口301与喷嘴内芯31的气流孔道33相通,喷嘴内芯31的气流孔道33与喷嘴主体30的下内腔304相通,喷嘴主体30的下内腔304与喷嘴主体30的喷气口305相通。
20.这种喷嘴3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聚氨酯就通过主阀体2的出料口20进入到喷嘴内芯31的出料通道32内,就从喷嘴内芯31的出料通道32喷出;与此同时,第一气压接入口301通入气压,气压就通过喷嘴内芯31的气流孔道33进入到喷嘴主体30的下内腔304,下内腔304内的气压就通过喷嘴主体30的喷气口305喷出,由于喷气口305的内壁与喷嘴内芯31的出料口之间出气间隙,这样气压就从该出气间隙流出,出气间隙围绕在喷嘴内芯31的出料口,这样喷嘴内芯31的出料口喷出的物料就受到气压的压力瞬间雾化,雾化后的聚氨酯就能与鞋模模腔的内壁充分接触,这样鞋底成型后的外形棱角更加分明,也不会有气泡产生。
21.为了能调节喷嘴3的喷射角度,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在喷嘴主体30上设有第二气压接入口302,该第二气压接入口302与喷嘴主体30的上内腔303相通,在喷嘴主体30的下端具有与喷气口305相通的喷射凹口307,喷射凹口307的内壁设有喷射角度调节孔306,喷嘴主体30的上内腔303与喷射角度调节孔306相通。当第二气压接入口302接入气压,气压进入到喷嘴主体30的上内腔303内,然后又通过喷射角度调节孔306喷出,由于聚氨酯是从喷嘴内芯31的出料口喷出,喷射范围处于喷射凹口307内,而喷射角度调节孔306位于喷射凹口307的侧面,因此当气压从喷射角度调节孔306喷出时,就能从侧面施压在聚氨酯喷雾上,从而改变聚氨酯喷射范围或者说是喷射角度。
22.为了获得更好的雾化效果,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在喷嘴主体30底部设有与下内腔304相通的喷气孔308。该喷气孔308位于喷嘴主体30的喷气口305的外围,喷气孔308喷出的气压同样能作用在已经喷出的聚氨酯上,从而使聚氨酯的雾化效果更好。
23.为了防止主阀体2内的物料反向往上流,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主阀体2内设有机械密封结构,具体是在主阀体2内设有密封环座40,搅拌轴4穿过密封环座40,密封环座40上固定安装有下密封环41,下密封环41的上方设有上密封环42,该上密封环42可轴向移动地设在搅拌轴4上(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只让上密封环42沿着搅拌轴4的轴向移动,而搅拌轴4转动则能带动上密封环42一起转动),搅拌轴4上套有密封弹簧45,该密封弹簧45作用在上密封环42上,并使上密封环42作用在下密封环41上。由于密封弹簧45的作用,上密封环42一直向下作用在下密封环41上,这样两者就形成良好的机械密封。
24.为了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在搅拌轴4上连接有上弹簧座46,搅拌轴4上连接有可轴向移动的下弹簧座44(也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密封弹簧45位于上弹簧座46与下弹簧座44之间,下弹簧座44与上密封环42之间设有密封圈43。这里的密封圈43能进一步提升密封性。
25.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安装喷嘴内芯31,本实用新型的喷嘴主体30由可拆卸的上喷嘴体与下喷嘴体连接而成,而喷嘴内芯31的上端螺纹连接在上喷嘴体内。安装时,先将上喷嘴体与下喷嘴体拆开,然后将喷嘴内芯31的上端螺纹连接在上喷嘴体内,最后将下喷嘴体连接到上喷嘴体上即可,安装十分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