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滤机的厢式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3116发布日期:2022-11-09 03:4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压滤机的厢式滤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滤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压滤机的厢式滤板。


背景技术:

2.压滤机通常采用隔膜滤板、膜片、滤布、厢式滤板配合使用,隔膜滤板与两片弹性膜片装配后,通过液压使隔膜滤板与厢式滤板配合,形成一个密闭的滤室,滤布位于弹性膜片与厢式滤板之间,通过水或其他介质进入隔膜滤板与弹性膜片组成的腔室内,使弹性膜片鼓胀对滤室进行压缩,再通过弹性膜片与厢式滤板中间的滤布进行液固分离,液体通过隔膜滤板与厢式滤板流水通道流出。其中厢式滤板是压滤机尤为重要的运动部件,厢式滤板制作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高,如果厢式滤板与隔膜滤板配合不平,挤压后会使厢式滤板发生变形甚至损坏,使隔膜滤板与厢式滤板滤室密封不严密,增加能耗,出泥含水率不理想。压缩出的水通过厢式滤板挤压点间隙与流水槽排出,挤压点与流水槽外形、位置、结构影响滤液排放量与滤布使用寿命,传统厢式滤板滤液排放量大时,滤液排放不及时,长时间使用会堵塞滤流通道,增加能耗,含水率增大,产能达不到。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压滤机的厢式滤板。配合弹性膜片及隔膜滤板使用,实现对滤布进行挤压。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压滤机的厢式滤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表面设有挤压点,所述挤压点之间形成滤液通道,所述厢式滤板的表面还分布有互相平行的排水道,所述排水道与所述滤液通道相通。
6.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挤压点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为圆弧过渡。采用圆弧过渡在于滤布接触时不易磨损滤布,提高滤布的使用寿命。
7.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挤压点形状为圆台,所述圆台的底面连接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圆台的顶面与侧面采用圆弧过渡。与圆柱状的挤压点相比,滤布排水面更大,排水效果更好。
8.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两侧连有对称的耳板,所述耳板用于连接压滤机。
9.更优的,所述耳板的底部开槽,所述耳板底部的槽用于滑动连接在压滤机上。
10.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主体还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和与挤压点在所述主体的同侧。
11.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贯穿所述主体。
12.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排水道与滤液通道通过导水槽相通。
13.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两侧各有两条互相平行的排水道。
14.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挤压点交错分布。该方案中交错的挤压点分布更有利于排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改进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厢式滤板使用时,物料中透过滤布过滤出来的滤液通过主体上的滤液通道向周围流出,流向两侧的滤液通过排水道直接流向底部,排水效果好,挤压点的设计可以配合膜片对滤布进行挤压,大大提高了排水面,提高脱水率,脱水后的物料内含水率达到60%以下。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厢式滤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3是图1的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4是图3中d-d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1的f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6是图1的c-c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图6的e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主体;2、挤压点;3、进料口;4、滤液通道;5、排水道;6、导水槽;7、出液孔;8、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本技术提供的厢式滤板主要用于隔膜压滤机,厢式滤板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分别用于与一个弹性膜片密封组成物料腔,物料腔之间有用于固液分离的滤布。
27.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压滤机的厢式滤板如图1~7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1的表面设有挤压点2,挤压点2之间形成滤液通道4,厢式滤板的表面还分布有互相平行的排水道5,排水道5与滤液通道4相通。
28.具体的,主体1前后、左右对称结构,图1显示结构为前面,主体1为板状,主体1的前表面设有挤压点2和进料口3,前表面为物料腔的组成部分,进料口3用于限位安装进料斗,使物料能够通过进料斗进入物料腔挂在滤布上。
29.如图3和图4所示,挤压点2用于接触滤布;挤压点2交错分布,挤压点2的分布能够配合的膜片上的用于挤压的凸起对滤布进行挤压,使压滤时的排水面变大,实现充分挤压滤布、提高脱水率。挤压点2之间形成滤液通道4,压滤机工作时物料中分理出的滤液通过挤压点2间的滤液通道4流向物料腔的底部或两侧。通过改变改变厢式滤板的挤压凸点、外形、位置和结构,增大滤面面积与滤液通道,最大滤液通道可达7mm,保证滤液通道的畅通。
30.如图2和图7所示,主体1的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还分布有排水道5,排水道5位于所有挤压点2的左右两侧,为开设在主体1上的、竖直向下的槽状,排水道5与滤液通道4通过导水槽6相通;通过滤液通道4排向两侧的滤液沿排水道5流向物料腔的底部。
31.如图5所示,主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液孔7,出液孔7贯通主体1,出液孔7可以连接管道,使物料腔内的滤液能够从出液孔7排出。
32.挤压点2用于增大对滤布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的挤压点2形状为圆台,侧面倾斜进一步的增大与滤布的接触面积。圆台的底面连接在主体1上,圆台的顶面与侧面采用圆弧过渡,减小挤压点2与滤布在挤压过程中摩擦导致滤布损坏,从而增加滤布的使用寿命。
33.主体1的两侧连接有两对对称分布的耳板8,耳板8在主体1的四个角位置、沿主体1的平面向左右两侧的方向延伸的耳朵形状。主体1上方的一对耳板8底部开通槽,该槽用于与压滤机的框架结构滑动连接,防止厢式滤板在压滤机上左右移动。
3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主体1两侧各有两条平行的排水道5,导水槽6连接滤液通道4与同侧的两条排水道5。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厢式滤板为前后对称,后侧面的结构与前侧面的结构相同。厢式滤板可采用pp材质,物理性能稳定,塑性能力较强,质量小,化学性能稳定,采用一次性成型,整体加工的制作方式。厢式滤板四个主体1与耳板8一次性成型的一体式结构,保证了整体强度高、韧性强、结构稳定、受力更好,对接处密封好不易渗漏。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