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轨道沿线消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9283发布日期:2022-11-05 10:2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轨道沿线消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防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轨道沿线消尘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粉尘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物质细微颗粒的总称。对于煤矿而言,其最主要的采煤及煤岩巷掘进活动,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不仅会对井下职工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容易引起粉尘爆炸等恶性事故。所以煤矿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降尘、除尘措施,确保将粉尘浓度降至安全范围。煤矿最主要的防尘措施是采用喷雾降尘,除了在采煤机、掘进机等主要采掘设备上安装固定喷雾装置外,在巷道内同样需要在一定区域内安装喷雾降尘装置。
3.目前,在煤矿井下巷道内喷雾降尘,一般是先水管弯曲成绕巷道周壁布置的环形,在水管上均匀安装喷头,将水管固定生根在巷道周壁上,并使每个喷头朝向巷道中心,将水管一端接入水源,由喷头喷洒出水起到喷雾降尘效果。这种喷雾降尘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4.(1)水管需使用铁丝等捆绑生根在巷道周壁上,不能移动,当降尘达到设定值后需人工拆除,移到需要降尘的其他位置重新安装,费工费时;
5.(2)由于巷道中心处风速一般较大,喷头从巷道四周向中心喷雾难以到达巷道中心,喷雾难以覆盖巷道的整个断面,降尘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轨道沿线消尘装置,以解决现有煤矿消尘时喷雾效果差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用轨道沿线消尘装置,包括:沿平板车轨道移动的平板车;
8.卷筒,其内套设有辊轴,辊轴竖向设置在平板车上;其中,辊轴与平板车固定连接,辊轴用于作为卷筒的转轴;
9.洒水栓,为开口敞开的筒体,并竖向设置在平板车上,具有进水管;
10.出水筒,位于洒水栓的开口处,并与洒水栓同轴套接,具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还设有开口调节机构;开口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出水管喷洒范围;
11.水管,缠绕在卷筒上,一端连接有水泵,另一端缠与进水管相连通。
12.进一步,开口调节机构包括:
13.外盖,套设在出水管外,其表面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其中,多个第一通孔呈环形阵列分布;
14.内盖,套设在外盖内,其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其中,内盖用于通过其转动,使其相对外盖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内盖位于第一位置时,外盖上的多个第一通孔均与内盖上的多个第二通孔重合,内盖位于第二位置时,外盖上的部分第一通孔与内盖上的部分
第二通孔重合。
15.进一步,外盖的壳体上还设有调节通孔;对应调节通孔处设置角度控制机构;角度控制机构用于使内盖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16.角度控制机构包括:
17.齿条,为弧形,并固定贴合在内盖的外缘;
18.机架,为弧形片体,对应调节通孔处固定贴合在外盖的周缘;
19.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其内还套设有杆体,杆体与机架固定连接;杆体用于作为齿轮的转轴;齿轮用于通过其转动,使齿条绕内盖的中心点转动。
20.进一步,出水管上还设有球阀,球阀用于通过其转动,使出水管停止喷洒。
21.进一步,出水筒的上端设有l形杆,l形杆用于带动出水筒转动,使出水管向任意方向喷洒。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平板车上的卷筒可以使平板车在沿着轨道移动的行程中,既可以完成洒水进程中的水管铺设,还可以通过转动卷筒完成洒水回程的水管收纳,解决了原有井下巷道水管铺设不易的问题;通过将洒水栓竖向设置,出水管可以在洒水栓上方水平转动,使在洒水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喷头使喷头向顺风方向喷洒,解决逆风吹散喷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转动达到巷道整个断面的喷洒;通过开口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工人师傅可以根据巷道断面的面积变化,调整出水管的喷洒范围。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水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00、水管;200、卷筒;300、平板车;400、洒水栓;500、出水筒;600、l形杆;210、辊轴;410、进水管;510、出水管;511、球阀;512、内盖;513、外盖;514、机架;515、齿条;516、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8.一种矿用轨道沿线消尘装置,包括:沿平板车300轨道移动的平板车300;卷筒200,其内穿设有辊轴210;其中,辊轴210竖向设置在平板车300上,并与平板车300固定连接,辊轴210用于作为卷筒200的转轴;洒水栓400,为开口敞开的筒体,并竖向设置在平板车300上,连通有进水管410;出水筒500,位于洒水栓400的开口处,并与洒水栓400同轴套接,连通有出水管510;出水管510上还设有开口调节机构;开口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出水管510喷洒范围;水管100,一端连接有水泵,另一端缠绕在卷筒200上,并延伸至洒水栓400处,与进水管410相连通。
29.通过采用平板车300上的卷筒200可以使平板车300在沿着轨道移动的行程中,既可以完成洒水进程中的水管100铺设,还可以通过转动卷筒200完成洒水回程的水管100收纳,解决了原有井下巷道水管100铺设不易的问题;通过将洒水栓400竖向设置,出水管510可以在洒水栓400上方水平转动,使在洒水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喷头使喷头向顺风方向喷
洒,解决逆风吹散喷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转动达到巷道整个断面的喷洒;通过开口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工人师傅可以根据巷道断面的面积变化,调整出水管510的喷洒范围。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调节机构包括:外盖513,套设在出水管510外,其表面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其中,多个第一通孔呈环形阵列分布;内盖512,套设在外盖513内,其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其中,内盖512用于通过其转动,使其相对外盖51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内盖512位于第一位置时,外盖513上的多个第一通孔均与内盖512上的多个第二通孔重合,内盖512位于第二位置时,外盖513上的部分第一通孔与内盖512上的部分第二通孔重合。
31.具体的,内盖512上具有和外盖513上多个第一通孔完全重合的多个第二通孔;同时对于同一指定径向线上,相邻两个第一通孔或者相邻两个第二通孔之间均存在间距,此时通过将内盖512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后,仅留内盖512中心点处的第二通孔与外盖513中心点处的第一通孔连通,此时出水管510具有高压且相对集中的水流,此时出水管510可作为高压水管100对巷道进行清洗;
32.同时,也可通过选取任一径向线,在相邻两个第二通孔间距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使内盖512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后,间距上的第二通孔与外盖513上的第二通孔相连通。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外盖513的壳体上还设有通孔;对应通孔处设置角度控制机构;角度控制机构用于使内盖512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角度控制机构包括:齿条515,为弧形,并固定贴合在内盖512的外缘;机架514,为弧形片体,对应通孔处固定贴合在外盖513的周缘;齿轮516,与齿条515相啮合,其内还套设有杆体,杆体与机架514固定连接;杆体用于作为齿轮516的转轴;齿轮516用于通过其转动,使与齿轮516相啮合的齿轮516绕内盖512的中心点转动。
34.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工人师傅进行喷洒的开启和停止;出水管510上还设有球阀511,球阀511用于通过其转动,使出水管510停止喷洒。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筒500的上端设有l形杆600,l形杆600用于带动出水筒500转动,使出水管510向任意方向喷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