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色金属提纯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1060发布日期:2023-03-14 19:1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色金属提纯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有色金属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色金属提纯反应釜。


背景技术:

2.有色金属通常指除去铁(有时也除去锰和铬)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有色金属可分为重金属(如铜、铅、锌)、轻金属(如铝、镁)、贵金属(如金、银、铂)及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在有色金属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反应釜对有色金属进行提纯。
3.在如今现有的有色金属提纯反应釜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1484609.2申请文案的技术结构中,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有反应釜,反应釜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反应釜右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料口,反应釜左侧壁安装有废气处理器,反应釜顶端安装有封盖,封盖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封盖顶端镶嵌连接有驱动器,驱动器动力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有转动杆,该反应釜虽然实现了对反应原料的充分搅拌,但是在将反应原料导出后,反应釜内壁上依旧会附着部分原料无法排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在后期清理时,由于原料在内壁上凝固,增大了清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有色金属提纯反应釜,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有色金属提纯反应釜,包括釜体和盖体,所述釜体包括反应腔和驱动腔,所述釜体内设置有卡接式防粘壁组件,所述卡接式防粘壁组件包括两个电动滑轨和两个电动滑轨上的电动滑块,且电动滑轨位于驱动腔内,两个所述电动滑块之间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端设置有螺旋搅拌轴,以及螺旋搅拌轴上端的连接卡块,所述盖体下侧的圆心位置通过转轴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上侧设置有连接环体,所述连接环体滑动连接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设置在盖体下侧的偏心位置,所述圆盘侧缘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四个折弯支架,每个所述折弯支架上均设置有弧形刮片,且每个弧形刮片前沿均与反应腔内壁接触,所述圆盘下侧的圆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卡槽,连接卡槽与连接卡块相互契合。
7.进一步的,所述釜体外壁底部设置有支撑架。
8.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与釜体内壁之间的连接位置上设置有轴封。
9.进一步的,所述釜体外壁一侧设置有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且所述出料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10.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侧的圆心位置设置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下端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副流道。
11.进一步的,所述主流道上端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端设置有气体净化器。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反应腔、驱动腔、电机、输出轴和螺旋搅拌轴,实现了对有色金属反应原料的快速混合,且由电动滑轨、电动滑块、托板、连接卡块、连接卡槽和圆盘,使得在搅拌并将原料导出后,可以及时驱动折弯支架和弧形刮片转动,对反应腔内壁进行清理,将反应原料堆积在内壁上,受自身重力和弧形刮片作用流到驱动腔底部,从出料管道流出,提高了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且有效的防止了残留反应原料在釜体内壁上凝固,降低了后期清理难度的问题,在将内壁残余反应原料导出后,在加入清洗液清洗时,通过驱动弧形刮板和螺旋搅拌轴,提高了清洗效率,无需人工对反应腔内壁进行擦拭和刮除残留物,十分的方便。
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釜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盘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釜体;11、反应腔;12、驱动腔;13、轴封;14、进料管道;15、出料管道;2、盖体;21、主流道;22、副流道;23、连接管道;24、气体净化器;25、环形凹槽;3、卡接式防粘壁组件;31、电动滑轨;311、电动滑块;32、托板;33、电机;34、输出轴;35、螺旋搅拌轴;351、连接卡块;36、圆盘;361、连接卡槽;362、连接环体;37、折弯支架;38、弧形刮片;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着重参照附图1-5,一种有色金属提纯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盖体2,所述釜体1包括反应腔11和驱动腔12,且反应腔11底部截面为斜面,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卡接式防粘壁组件3,所述卡接式防粘壁组件3包括两个电动滑轨31和两个电动滑轨31上的电动滑块311,且电动滑轨31位于驱动腔12内,两个所述电动滑块311之间设置有托板32,所述托板32上设置有电机33,所述电机33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34,所述输出轴34上端设置有螺旋搅拌轴35,以及螺旋搅拌轴35上端的连接卡块351,所述盖体2下侧的圆心位置通过转轴连接有圆盘36,所述圆盘36上侧设置有连接环体362,所述连接环体362滑动连接有环形凹槽25,所述环形凹槽25设置在盖体2下侧的偏心位置,所述圆盘36侧缘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四个折弯支架37,每个所述折弯支架37上均设置有弧形刮片38,且每个弧形刮片38前沿均与反应腔11内壁接触,所述圆盘36下侧的圆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卡槽361,连接卡槽361与连接卡块351相互契合,连接卡块351为正多边棱柱,且连接卡槽361为对应的凹槽,便于契合。
26.上述结构通过卡接式防粘壁组件3,实现了在对反应原料搅拌后,及时对釜体1内壁进行清理,将附着在釜体1内壁上的部分反应原料导出,提高了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且有效的防止了残留反应原料在釜体1内壁上凝固,降低了后期清理难度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7.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装置整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然后检查装置整体内的各个器件是否存在损坏情况,在确保无损坏后接通电源,然后通过进料管道14将有色金属反应原料导入反应腔11内,然后打开电机33,随之输出轴34带动螺旋搅拌轴35转动,加速反应原料的混合,加速反应,结束后,打开第一阀门4,将反应原料从出料管道15导出,然后电动滑块311通过托板32推动电机33上移,随之螺旋搅拌轴35上端的连接卡块351卡入连接卡槽361内,并通过圆盘36带动折弯支架37上的弧形刮片38转动,将粘在内壁上的反应原料清理下来,流到反应腔11底部,再次通过出料管道15导出,避免了浪费。
28.请着重参照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述盖体2上侧的圆心位置设置有主流道21,所述主流道21下端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副流道22,通过增设两个副流道22,便于在反应过程中对废气排放,所述主流道21上端设置有连接管道23,所述连接管道23上端设置有气体净化器24,通过气体净化器24,实现了对废气的净化和过滤,所述连接管道23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通过第二阀门5,实现了对连接管道23通断的控制。
29.请着重参照附图1、附图3和附图5,所述釜体1外壁底部设置有支撑架6,通过支撑架6,实现了对釜体1和盖体2的支撑,所述输出轴34与釜体1内壁之间的连接位置上设置有轴封13,通过轴封13,实现了避免反应原料从缝隙处流到驱动腔12内,所述釜体1外壁一侧设置有进料管道14和出料管道15,且所述出料管道1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通过第一阀门4,实现了对出料管道15的通断进行控制。
30.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