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拥有高效混合能力的乳化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5095发布日期:2023-01-06 22:0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拥有高效混合能力的乳化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拥有高效混合能力的乳化罐。


背景技术:

2.乳化罐的作用是将一种或多种物料(水溶性固相、液相或胶状物等)溶于另一种液相,并使之水合成为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其广泛适用于食用油类、粉类、糖类等原辅料的乳化混合。
3.市场上的部分乳化罐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产品物料混合不均匀、粉料分散不彻底、水相不能充分在油相中乳化均匀的情况,进而造成产品膏体不够均匀和细腻,降低了乳化效果;在乳化罐的运行过程中,内部的搅拌器对物料进行高速搅拌,达到乳化的效果,但是在现有的乳化罐中,多数没有预加热的功能,使得乳化的效率较低,残留的乳化罐内壁的乳化液得不到清理,长时间后容易干燥形成结块,造成浪费。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拥有高效混合能力的乳化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拥有高效混合能力的乳化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拥有高效混合能力的乳化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的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活动贯穿至罐体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的一端等距开设有四个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杆,四个所述限位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限位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
6.所述罐体的表面对称安装有加热器,所述罐体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液体进料口,所述罐体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固体进料口,所述罐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出料口,所述罐体顶部的表面安装有温度计。
7.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叶呈梯形结构,三个第一搅拌叶沿转动杆的轴心位置等距分布。
8.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对称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活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第一搅拌叶的内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叶的数目为六块,六块所述第二搅拌叶沿活动杆的轴心位置等距分布。
10.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刮板的一端为硅胶材质,所述刮板的一端为u型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转动杆和第一搅拌叶等部件的设置,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使转动杆表面的第一搅拌叶转动,通过第一搅拌叶转动与液体接触时,液体会产生相反的推动阻力,同时推动第一搅拌叶中部活动的第二搅拌叶进行相反方向转动,使罐体内部的乳化更均匀,提高乳化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刮板、加热器和第一搅拌叶等部件的设置,在第一搅拌叶转动时,因惯性的作用,使第一搅拌叶一端的刮板向罐体表面延伸,与罐体内壁的表面接触,在通过第一搅拌叶转动,对罐体的内壁进行刮扫,同时通过罐体外壁的加热器,使罐体内壁的乳化液不会结块,便于乳化的进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转动杆和第一搅拌叶等局部结构俯剖示意图。
18.图中:1、罐体;2、电机;3、转动杆;4、第一搅拌叶;5、活动杆;6、第二搅拌叶;7、刮板;8、活动槽;9、限位杆;10、弹簧;11、加热器;12、液体进料口;13、温度计;14、固体进料口;15、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拥有高效混合能力的乳化罐,包括:罐体1,罐体1顶部的中部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转动杆3的一端活动贯穿至罐体1的内部,转动杆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搅拌叶4,第一搅拌叶4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活动杆5,活动杆5为梯形结构,增大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活动杆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6,第一搅拌叶4的一端等距开设有四个活动槽8,活动槽8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倾斜设置,方便液体的流出,活动槽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杆9,限位杆9为t型结构,通过t型结构的限位杆9对刮板7的移动进行限位,四个限位杆9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板7,限位杆9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10;
21.罐体1的表面对称安装有加热器11,在第一搅拌叶4对罐体1的内部进行搅拌时,通过加热器11对罐体1的表面预热,使罐体1的内壁不会因干燥,产生结块,罐体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液体进料口12,罐体1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固体进料口14,罐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出料口15,罐体1顶部的表面安装有温度计13。
22.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中:第一搅拌叶4呈梯形结构,三个第一搅拌叶4沿转动杆3的轴心位置等距分布。通过梯形结构的第一搅拌叶4增大与液体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搅拌效果。
23.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中:活动杆5的两端对称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活动杆5的表面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圈与第一搅拌叶4的内部固定连接。通过轴承的设置,提高活动杆5
转动的稳定性。
24.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中:第二搅拌叶6的数目为六块,六块第二搅拌叶6沿活动杆5的轴心位置等距分布。当第一搅拌叶4搅动流体时,流体会产生反向作用力,通过第二搅拌叶6的设置,使流体通过第二搅拌叶6的表面,向相反方向转动,提高搅拌效果。
25.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中:弹簧10的一端与活动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与限位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搅拌叶4不在转动的情况,通过弹簧10带动刮板7进行限位。
26.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中:刮板7的一端为硅胶材质,刮板7的一端为u型结构。通过硅胶材质,在对罐体1的内壁刮扫时,不会对罐体1的表面造成磨损,同时通过u型结构,在对罐体1的内壁刮扫时,提高刮扫效果。
27.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将原液与添加剂分别通过液体进料口12和固体进料口14放入罐体1的内部,启动电机2,通过电机2带动转动杆3转动,使转动杆3表面的三个第一搅拌叶4旋转,对罐体1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通过搅拌第一搅拌叶4在推动液体时,液体会产生相反的阻力,当阻力通过第一搅拌叶4中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搅拌叶6时,使第二搅拌叶6进行反方向转动,提高罐体1内部的搅拌效果,在第一搅拌叶4转动时,通过惯性的作用,使第一搅拌叶4一端的刮板7向刮板7的内壁延伸,对罐体1内壁表面的液体进行刮扫,避免液体长时间沾附在罐体1的内壁形成结块影响搅拌。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