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二氧化碳消解制一氧化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1723发布日期:2022-11-16 06:1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二氧化碳消解制一氧化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尾气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二氧化碳消解制一氧化碳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大多为燃料燃烧后产生,不但会加剧温室效应,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对于二氧化碳来说,可以采用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将其重新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或农业、轻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实现变废为宝,提升资源利用率,将节能降耗的理念贯彻到底。现存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的技术比较多,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化工生产具体情况,结合不同的技术特点,因地制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化二氧化碳消解制一氧化碳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一体化二氧化碳消解制一氧化碳装置,包括二氧化碳还原塔、二氧化碳加压泵、纯度控制阀、循环管线和提纯管线,所述二氧化碳还原塔内部通过分离隔板和过滤隔板分隔成从上至下的吸附室、缓冲室和催化转化室的三层反应空间,所述催化转化室设置有用于送入碳粉的碳粉管链入口,所述吸附室顶部设置有一氧化碳排出管,所述缓冲室和吸附室通过所述过滤隔板上的孔洞连通,所述催化转化室为流化床反应器且内部填充有碳粉和微球催化剂,所述二氧化碳加压泵与所述催化转化室的底部连通并向所述催化转化室内泵入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所述循环管线的一端与催化转化室连通且另一端与二氧化碳加压泵连通,所述纯度控制阀为带有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多通阀且设置于所述循环管线上,所述提纯管线的一端与所述纯度控制阀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缓冲室连通,当循环管线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纯度控制阀与所述提纯管线打开,气体经过所述缓冲室进入所述吸附室被提纯后,从所述一氧化碳排出管排入外部的一氧化碳储罐。
6.优选的,所述循环管线的一侧并联设置有旁路控制管线,所述旁路控制管线上设置有手动阀门。
7.优选的,所述催化转化室的底部设置有流化喷气口,所述流化喷气口的表面覆盖有流化滤网。
8.优选的,吸附室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的放料口且在侧面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的卸料口,所述过滤隔板的表面覆盖有缓冲室滤网,所述吸附室的顶部设置有排空管。
9.优选的,所述催化转化室设置有转化室出口并与所述循环管线连通,所述缓冲室设置有缓冲室入口并与所述提纯管线连通。
10.优选的,所述纯度控制阀为四通阀且第三个出口与外部的样品检测器连通。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2.本装置将一整套的多个设备整合形成一体化设备,从而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同时减少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二氧化碳还原塔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二氧化碳还原塔,101-碳粉管链入口,102-分离隔板,103-过滤隔板,104-放料口,105-缓冲室滤网,106-转化室出口,107-缓冲室入口,108-卸料口;
16.2-二氧化碳加压泵;
17.3-催化转化室,31-流化喷气口,32-流化滤网;
18.4-纯度控制阀,5-循环管线,6-旁路控制管线,7-提纯管线,8-缓冲室,9-吸附室,10-一氧化碳排出管,11-排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实施例一
22.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一体化二氧化碳消解制一氧化碳装置,现有二氧化碳催化转化设备一般由多个设备串联构成,如催化塔、缓冲罐、吸附塔、冷干机等,设备复杂且占地面积大,本装置整合所有设备为一体,从而节省空间,便于设备维护,具体结构包括:二氧化碳还原塔1、二氧化碳加压泵2、纯度控制阀4、循环管线5和提纯管线7。
23.二氧化碳还原塔1为上中下三层的反应炉且顶部设置有一氧化碳排出管10,二氧化碳还原塔1的三层分别是催化转化室3、缓冲室8和吸附室9,催化转化室3和缓冲室8之间设置有分离隔板102,缓冲室8和吸附室9之间设置有过滤隔板103,催化转化室3为流化床反应器且内部填充有碳粉和微球催化剂,二氧化碳加压泵2与催化转化室3的底部连通并向催化转化室3泵入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在催化转化室3与还原性的碳粉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过程中使用重金属如金属ag的催化剂,该催化剂附着在微球催化剂的表面和空隙内,微球催化剂的密度和碳粉的密度相当,所以当催化转化室3启动时,由于从底部向催化转化室3内吹入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催化转化室3形成了流化床反应器结构,因此碳粉和催化剂可以很好的发生混合,从而催化碳粉与二氧化碳结合发生反应。
24.循环管线5上设置有多个阀门,循环管线5的一端与催化转化室3连通且另一端与二氧化碳加压泵2连通,纯度控制阀4为带有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多通阀且设置于循环管线5上,提纯管线7的一端与纯度控制阀4连通且另一端与缓冲室8连通,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后形成了一氧化碳并进入循环管线5,当一氧化碳浓度不达标时,纯度控制阀4不切换线路,
气体通过循环管线5进入二氧化碳加压泵2并进行循环反应处理,当一氧化碳浓度达标时(设定值为95%),纯度控制阀4将循环管线5的阀门切换到提纯管线7,生成的气体通过提纯管线7进入到缓冲室8。
25.缓冲室8和吸附室9之间设置有过滤隔板103,过滤隔板103的顶部铺设有滤网105,缓冲室8滤网105存在有2-5mm的小孔,气体可以通过小孔进入吸附室9,吸附室9内填充有片碱类的碱性吸附剂,吸附剂与二氧化碳反应从而将二氧化碳吸附,从而提纯一氧化碳的浓度,提纯后的一氧化碳从一氧化碳排出管10进入一氧化碳储罐。
26.本装置将一整套的多个设备整合形成一体化设备,从而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同时减少了劳动强度。
27.实施例二
28.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循环管线5的一侧并联有旁路控制管线6,旁路控制管线6上设置有手动的阀门,当循环管线5发生故障或者需要紧急处理和检修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旁路控制管线6控制循环线路的通断。
29.吸附室9的顶部还设置有排空管11,当需要进行检修的时候关闭一氧化碳排出管10,开启排空管11并向装置内通入氮气等不易发生反应爆炸的气体,然后将一氧化碳排出,然后对设备进行检修。
30.催化转化室3内设置有流化喷气口31,流化喷气口31上铺设有流化滤网32,流化滤网32的作用是避免碳粉进入流化喷气口31内从而引发事故。
31.实施例三
32.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催化转化室3设置有碳粉管链入口101和转化室出口106,碳粉从碳粉管链入口101进入催化转化室3,气体通过转化室出口106进入循环管线5,纯度控制阀4为四通阀且第三个出口与外部的样品检测器连通。
33.缓冲室8设置有缓冲室8入口107并与提纯管线7连通,吸附室9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的放料口104,操作人员可以从放料口104将片碱放入吸附室9,并在吸附室9的侧面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的卸料口108,从而替换已经与二氧化碳反应过后的片碱。
34.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