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1509发布日期:2023-02-21 18:4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sewagetreatment,wastewater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村镇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有机物,比较适合于细菌的生长,成为细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场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来灌溉农田。农业废水的成分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不同发展目标的村镇,其废水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3.在现有技术中目前的污水大多通过多设备分级处理,虽然处理效果良好,但多级设备占地面积较大,操作步骤繁琐,存在较大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旨在解决目前的污水的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较大、操作步骤繁琐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下端四角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机架左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正面上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启动按钮和关闭按钮,所述控制器右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机架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储水罐和沉积罐,所述沉积罐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储水罐和所述沉积罐之间设置有主管道,所述启动按钮、所述关闭按钮、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与外部电源及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
6.更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设置于分离管道后端,所述分离管道内设置有螺旋管。
7.更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管道左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分离管道下端设置有出水口。
8.更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沉积罐和所述储水罐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阀左端设置有锥形分流器,所述锥形分流器设置于所述储水罐上端,所述储水罐侧面设置有管扣。
10.更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下端设置有泵体,所述泵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右端,所述主管道和所述泵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泵体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管道右端设置有暂存箱,所述暂存箱和所述沉积罐连接处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12.更进一步地,所述沉积罐上端设置有投料口,所述沉积罐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二电
机,所述第二电机后端设置有减速器。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下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设置有旋叶。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道后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管道,所述第三连接管道与所述储水罐连接处设置有第五电磁阀。
15.关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分离管道、第一电机、主管道、沉积罐、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使得本实用新型可经过分离管道初过滤后再进行沉积后排出污水,通过一体化设备减少了污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和操作步骤;其次,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二电机、转轴和旋叶,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在沉积罐内进行搅拌再进行沉积,提高了沉积效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第一视角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第二视角结构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中a处局部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2中b处局部视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2中c处局部视图;
22.图中:1、机架;11、万向轮;2、控制器;21、启动按钮;22、关闭按钮;23、显示屏;3、沉积罐;31、第二连接管道;32、暂存箱;33、第四电磁阀;34、投料口;4、储水罐;41、管扣;42、第三连接管道;43、第五电磁阀;5、第一电机;51、泵体;6、第二电机;61、减速器;62、转轴;63、旋叶;7、分离管道;71、进水口;72、出水口;73、第一连接管道;8、主管道;81、第一电磁阀;82、第二电磁阀;83、锥形分流器;84、第三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机架1下端四角设置有万向轮11,机架1左端设置有控制器2,控制器2正面上端设置有显示屏23,显示屏23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启动按钮 21和关闭按钮22,控制器2右端设置有第一电机5,机架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储水罐4和沉积罐3,沉积罐3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6,储水罐4和沉积罐3之间设置有主管道8,启动按钮21、关闭按钮22、显示屏23、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与外部电源及控制器2电连接,并受控制器2控制。
25.主管道8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73,第一连接管道73设置于分离管道 7后端,分离管道7内设置有螺旋管,便于本实用新型对污水进行初过滤。
26.分离管道7左侧设置有进水口71,分离管道7下端设置有出水口72,便于本实用新型进水和排水。
27.主管道8与沉积罐3和储水罐4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1和第二电磁阀82,便于
主管道8与沉积罐3和储水罐4连接。
28.第二电磁阀82左端设置有锥形分流器83,锥形分流器83设置于储水罐 4上端,储水罐4侧面设置有管扣41,便于将处理后的水排入储水罐4。
29.主管道8下端设置有泵体51,泵体51设置于第一电机5右端,主管道8 和泵体51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电磁阀84,便于泵体51将主管道8内的水抽出。
30.泵体51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道31,第二连接管道31右端设置有暂存箱32,暂存箱32和沉积罐3连接处设置有第四电磁阀33,便于泵体51抽出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道31排入沉积罐3。
31.沉积罐3上端设置有投料口34,沉积罐3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后端设置有减速器61,便于将沉积罐3内投入所需的沉积物料。
32.减速器61下端设置有转轴62,转轴62下端设置有旋叶63,便于带动旋叶63旋转。
33.第二连接管道31后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管道42,第三连接管道42与储水罐4连接处设置有第五电磁阀43,便于将储水罐4内的水排出。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进水口71与外部管道连接,开启第一电机5,污水由进水口71进入分离管道7,经过螺旋管过滤大体积杂质后通过第一连接管道73进入主管道8,此时分别开启第三电磁阀84和第四电磁阀33,污水经第二连接管道31进入暂存箱32后再进入沉积罐3,启动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通过减速器61带动转轴62旋转,转轴62 通过旋叶63搅拌沉积罐3内的污水后进行沉积,关闭上述电磁阀后再分别开启第一电磁阀81和第二电磁阀82,沉积罐3上层的水经主管道8进入储水罐 4;排放时仅开启第五电磁阀43和第三电磁阀84,储水罐4内的水依次经第三连接管道42、主管道8和第一连接管道73后通过出水口72排出。
35.关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分离管道7、第一电机5、主管道8、沉积罐3、第三电磁阀84、第四电磁阀 33、第一电磁阀81和第二电磁阀82,使得本实用新型可经过分离管道7初过滤后再进行沉积后排出污水,通过一体化设备减少了污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和操作步骤;其次,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二电机6、转轴62和旋叶63,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在沉积罐3内进行搅拌再进行沉积,提高了沉积效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