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氯丙烷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1858发布日期:2023-01-24 23:2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氧氯丙烷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氧氯丙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氧氯丙烷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2.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5clo,为无色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与中间体。可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及用作环氧树脂的稀释剂。也用于制造甘油、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氯醇橡胶、缩水甘油衍生物、表面活性剂、电绝缘制品等。还是制造多种胶黏剂、医药、农药、增塑剂及离子交换树脂等产品的常用原料。以及作胶黏剂、涂料、油漆、橡胶、树脂、纤维素酯及纤维素醚等的溶剂。
3.在生产环氧氯丙烷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分离其中的水分达到提纯的效果,传统的水分离装置为了保证分离充分,往往采用回流管的方式使原料气体回流到分离装置内部,以达到多次加工处理的效果,因此在回流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原料在回流管道内残留和损耗,导致水分离的效果下降,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因此提出一种环氧氯丙烷水分离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氧氯丙烷水分离器,产生了提高水分离效果的技术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氧氯丙烷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釜体,所述分离器釜体的外侧靠近顶部设置有环绕的制冷器,所述制冷器底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分离器釜体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分离器釜体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顶部设置有冷凝室,所述冷凝管内侧设置有引导管,以及所述冷凝管底部连接有蒸馏室;
6.所述蒸馏室包括蒸馏箱,设置在蒸馏箱内部底面的加热板,以及设置在加热板外侧的出料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冷器的内侧设置在分离器釜体的内壁内侧,且所述制冷器的内侧环绕靠近在冷凝管的周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管穿过分离器釜体的侧壁,进料管的末端穿过蒸馏箱的顶部,以及进料管的末端靠近蒸馏箱内部底侧的加热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管穿过分离器釜体的侧壁,所述出料管的末端连接到蒸馏箱的底部中心位置,以及出料管与出料槽的底部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管的顶部穿过分离器釜体的底部,且设置为倒圆锥形,以及排水管的顶部与引导管的底部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的底部与蒸馏箱的顶部连通,所述冷凝管设置为螺旋状结构,且环绕靠近冷凝室的内侧,所述冷凝室的顶部设置为圆弧状,底部设置为倒圆锥形的结构,以及所述冷凝室底部的最低端与引导管的顶部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蒸馏箱的顶部设置为圆锥形斜顶,所述出料槽的顶部贴近蒸馏箱的侧壁,以及出料槽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的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料管将环氧氯丙烷与水的混合材料输送到蒸馏箱内部,通过加热板将材料加热,使材料气化成气体,气体通过蒸馏箱的顶部进入到冷凝管内部,通过制冷器工作,使冷凝管的温度降低,使通过冷凝管的气体温度下降,使加工气体中的水分与环氧氯丙烷温度降低产生凝结,通过水分与环氧氯丙烷的凝结温度不同的特性,将环氧氯丙烷与水分进行分离,在蒸馏箱内部受热气化的混合材料气体上升进入冷凝管内部,气体内的水分由于凝结温度比环氧氯丙烷的凝结温度底,使得在冷凝管内部的环氧氯丙烷比气体中含有的水分先凝结成液体,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冷凝管的内壁滑落到蒸馏箱内部,并沿着蒸馏箱的内壁汇入到出料槽内,并通过出料槽汇聚流入到出料管内,最终通过出料管排出,环氧氯丙烷在冷凝管内冷却凝结成液态后重新回到蒸馏箱内,内部含有的水分在加热状态下重新气化,重复冷凝的过程,使最终加工出的环氧氯丙烷内含有的水分充分分离出去,从而达到提高水分离效果的技术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室的顶部设置为圆弧状,底部设置为倒圆锥形的结构,蒸馏箱的顶部设置为圆锥形斜顶,出料槽的顶部贴近蒸馏箱的侧壁,以及出料槽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的结构,使得通过冷凝管冷却后温度降低的气体中的水分在冷凝室的顶部凝结并沿着底部的倒圆锥形结构汇聚到冷凝室的底部,以及通过蒸馏箱的圆锥形斜顶使冷凝的环氧氯丙烷沿着蒸馏箱的顶部和内壁汇聚到出料槽,并通过出料槽的倾斜结构自动汇聚到最底部的出料管,从而使冷凝后的水分和环氧氯丙烷能够快速汇聚,从而达到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损耗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局部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结构图。
19.其中:1、分离器釜体;2、制冷器;3、进料管;4、出料管;5、排水管;6、冷凝管;7、冷凝室;8、引导管;9、蒸馏室;91、蒸馏箱;92、加热板;93、出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3所示,一种环氧氯丙烷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釜体1,分离器釜体1的外侧靠近顶部设置有环绕的制冷器2,制冷器2底部设置有进料管3,进料管3底部设置有出料管
4,分离器釜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管5,分离器釜体1内部设置有冷凝管6,冷凝管6顶部设置有冷凝室7,冷凝管6内侧设置有引导管8,以及冷凝管6底部连接有蒸馏室9;
23.蒸馏室9包括蒸馏箱91,设置在蒸馏箱91内部底面的加热板92,以及设置在加热板92外侧的出料槽93。
24.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器2的内侧设置在分离器釜体1的内壁内侧,且制冷器2的内侧环绕靠近在冷凝管6的周围,通过制冷器2工作,使冷凝管6的温度降低,使通过冷凝管6的气体温度下降,使加工气体中的水分与环氧氯丙烷温度降低产生凝结,通过水分与环氧氯丙烷的凝结温度不同的特性,将环氧氯丙烷与水分进行分离。
25.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料管3穿过分离器釜体1的侧壁,进料管3的末端穿过蒸馏箱91的顶部,以及进料管3的末端靠近蒸馏箱91内部底侧的加热板92,通过进料管3将环氧氯丙烷与水的混合材料输送到蒸馏箱91内部,通过加热板92将材料加热,使材料气化成气体。
26.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料管4穿过分离器釜体1的侧壁,出料管4的末端连接到蒸馏箱91的底部中心位置,以及出料管4与出料槽93的底部连通,蒸馏箱91内液化凝结后的环氧氯丙烷通过出料槽93进入出料管4内部,最终通过出料管4排出。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管5的顶部穿过分离器釜体1的底部,且设置为倒圆锥形,以及排水管5的顶部与引导管8的底部连通,通过冷凝室7内冷却凝聚成液态的水通过引导管8进入排水管5,并通过排水管5排出。
28.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凝管6的底部与蒸馏箱91的顶部连通,冷凝管6设置为螺旋状结构,且环绕靠近冷凝室7的内侧,冷凝室7的顶部设置为圆弧状,底部设置为倒圆锥形的结构,以及冷凝室7底部的最低端与引导管8的顶部连通,在蒸馏箱91内部受热气化的混合材料气体上升进入冷凝管6内部,气体内的水分由于凝结温度比环氧氯丙烷的凝结温度底,使得在冷凝管6内部的环氧氯丙烷比气体中含有的水分先凝结成液体,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冷凝管6的内壁滑落到蒸馏箱91内部,并沿着蒸馏箱91的内壁汇入到出料槽93内,并通过出料槽93汇聚流入到出料管4内。
29.在其他实施例中,蒸馏箱91的顶部设置为圆锥形斜顶,出料槽93的顶部贴近蒸馏箱91的侧壁,以及出料槽93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的结构,通过蒸馏箱91顶部的斜顶使加热后的气体中的环氧氯丙烷凝结成的液体沿着蒸馏箱91的斜顶和内壁汇入到出料槽93内。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进料管3将环氧氯丙烷与水的混合材料输送到蒸馏箱91内部,通过加热板92将材料加热,使材料气化成气体,气体通过蒸馏箱91的顶部进入到冷凝管6内部,通过制冷器2工作,使冷凝管6的温度降低,使通过冷凝管6的气体温度下降,使加工气体中的水分与环氧氯丙烷温度降低产生凝结,通过水分与环氧氯丙烷的凝结温度不同的特性,将环氧氯丙烷与水分进行分离,在蒸馏箱91内部受热气化的混合材料气体上升进入冷凝管6内部,气体内的水分由于凝结温度比环氧氯丙烷的凝结温度底,使得在冷凝管6内部的环氧氯丙烷比气体中含有的水分先凝结成液体,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冷凝管6的内壁滑落到蒸馏箱91内部,并沿着蒸馏箱91的内壁汇入到出料槽93内,并通过出料槽93汇聚流入到出料管4内,最终通过出料管4排出,而通过冷凝室7内冷却凝聚成液态的水通过引导管8进入排水管5,并通过排水管5排出。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