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以及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3568发布日期:2023-02-28 20:4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过滤装置以及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清洁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装置以及水下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尤其在清洁这一领域,扫地机器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对于地面清洁工作,水下清洁则少有人关注。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泳池及大型水上乐园应运而生,但是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在泳池及水上乐园中都会使用循环水来维持场地的正常运作,循环水系统中,对水进行清洁过滤过滤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水下清洁机器人能在不排放池水的情况下进行清洗作业,避免了因清洁而停用泳池,减轻了清洗泳池的繁重劳动又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水下清洁机器人作业流程是:泳池内的水途经吸污口进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清洁,最后将净化后的水排到外界。目前传统的水下清洁机器人的过滤装置在拆卸清洁时垃圾仓内的垃圾容易从吸污口漏出,影响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以及水下清洁机器人,可改善当前过滤装置在拆卸清洁时垃圾仓内的垃圾容易从吸污口漏出的现状。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用于水下清洁机器人,包括:
6.主体,内部设有收容腔,所述主体开设有吸污口和开口,所述吸污口和所述开口均连通所述收容腔和外界环境,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固体杂质,待清洁液体从所述吸污口进入所述收容腔后从所述开口排出;
7.过滤件,设有滤孔,所述过滤件安装于所述开口处;以及
8.翻盖,设于所述吸污口处并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翻盖能够向所述主体的内侧翻转以打开所述吸污口,所述翻盖复位遮盖所述吸污口。
9.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中,所述翻盖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90度;
10.所述主体设有转轴,所述翻盖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设置于靠近开口的一侧。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中,所述主体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翻盖处,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翻盖的旋转角度。
12.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中,所述翻盖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主体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以使所述翻盖盖设于所述吸污口;和/或
13.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主体,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翻盖,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翻盖盖设于所述吸污口。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由于在主体的吸污口处转动设置翻盖,翻盖能够向
主体的内侧翻转以打开吸污口,且翻盖能够复位遮盖吸污口,当吸污工作开始时,待清洁液体推动翻盖向主体的内侧翻转从而打开吸污口,待清洁液体从吸污口流入收容腔经滤孔过滤后从开口流出,可实现该过滤装置的过滤功能;当吸污工作结束时,待清洁液体不再推动翻盖,翻盖复位并遮盖吸污口,收容腔内的固体杂质下落时会被翻盖阻挡,而难以从吸污口掉出到外界环境中,这样,在拆卸清洗过滤装置时,因吸污口被翻盖遮盖封闭,可改善收容腔内的垃圾容易从吸污口漏出的现象。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内容。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装置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装置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装置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图10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0、主体;11、收容腔;12、吸污口;121、围挡部;122、第一侧;123、第二侧;13、开口;14、第一壳体;141、第一卡接部;1411、第一定位条;1412、第一卡扣;14121、第一面;14122、第二面;15、第二壳体;151、第二卡接部;152、第二定位条;153、第二卡扣;16、过滤件安装位;17、第一握持结构;18、第二握持结构;
30.20、过滤件;21、滤孔21;22、底壁;23、侧壁;30、翻盖;31、转轴;40、限位部;50、透气孔;60、翻板;70、转动轴;a、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34.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5.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其可应用于水下清洁机器人,并可对水体中的固体垃圾,如沉积物、漂浮物(比如落叶等)以及沉降碎物(比如沙石等)等中的至少一者碎屑进行清理。
36.请参阅图1、图3至图4和图6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主体10、过滤件20和翻盖30,主体10的内部设有收容腔11,收容腔11用于收容固体杂质,主体10开设有吸污口12和开口13,吸污口12和开口13均连通收容腔11和外界环境,待清洁液体可从吸污口12进入收容腔11后从开口13排出;过滤件20设有滤孔21,且过滤件20安装于开口13处,在收容腔11内的待清洁液体经滤孔21过滤后从开口13排出清洁液体,而固体杂质则被过滤件20阻挡而留在收容腔11内;翻盖30设于吸污口12处并与主体10转动连接,如此,吸污工作开始时,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带动待清洁液体流动,待清洁液体从吸污口12处向收容腔11内流动,并推动翻盖30向主体10内侧转动打开吸污口12,吸污工作结束时,动力系统停止工作,水流失去动力,翻盖30复位至遮盖吸污口12的状态,阻挡收容腔11内的固体杂质从吸污口12掉出。
37.可以理解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包括主体10、过滤件20和翻盖30,通过在主体10的内部设有收容腔11,主体10开设吸污口12和开口13,以及分别在吸污口12和开口13处安装翻盖30和过滤件20,且翻盖30与主体10转动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方式设置简单,可降低制造难度。使用该过滤装置的过程中,当吸污工作开始时,待清洁液体以从吸污口12处向收容腔11内流动的水流方向a推动翻盖30向主体10的内侧翻转从而打开吸污口12,待清洁液体从吸污口12流入收容腔11经滤孔21过滤后从开口13流出,可实现该过滤装置的过滤功能;当吸污工作结束时,待清洁液体不再推动翻盖,翻盖30复位并遮盖吸污口12,收容腔11内的固体杂质下落时会被翻盖30阻挡,而难以从吸污口12掉出到外部环境中,这样,在拆卸清洗过滤装置时,因吸污口12被翻盖30遮盖封闭,可改善收容腔11内的垃圾容易从吸污口12漏出的现象。
38.请参阅图1、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在吸污工作结束时,翻盖30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回位遮盖吸污口12,翻盖30的旋转角度范围设置为0~90度,作为进一步方案,
翻盖30与主体10之间可通过转轴31来转动连接,并将翻盖30与主体10的转轴31设置在靠近开口13一侧,当翻盖30打开时,可以隔断吸污口12和开口13,可以防止待清洁液体直接从吸污口12冲向开口13,待清洁液体流会因绕过翻盖30然后发生弯折再流向开口13,也能改善因水流带动固体杂质直接流向过滤件20而导致的过滤件20堵塞的问题。
39.请参阅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在打开吸污口12时翻盖30的翻开稳定性,以及更好的限制翻盖30的旋转角度,在主体10上设有限位部40,限位部40位于翻盖30处,限位部40用于限制翻盖30的旋转角度。
40.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翻盖30封堵吸污口12的稳定性,可以在翻盖30上设有第一磁吸件(未标示),在主体10上设有第二磁吸件(未标示),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以使翻盖30盖设于吸污口12,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均可以包括磁体,也可以为磁体和铁的组合,或其他相对间可以产生磁力的配件组合,当翻盖30遮盖于吸污口12处时,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磁性连接配合,可提高翻盖30遮盖稳定性,还可避免未吸污工作时,因倒转过滤装置或颠簸等意外因素打开翻盖30导致固体杂质从吸污口12内漏出的现象发生;另外,设置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后,当要打开吸污口12时,水流推开翻盖30的力需大于翻盖30重力和磁力的总和,但是在维持翻盖30翻开过程中水流推力大于翻盖30的重力在转动方向上的分力即可,由此可见,在该过滤装置中可利用水流的推力打开翻盖30,打开翻盖30的方式简单。
41.为了进一步增大翻盖30封堵吸污口12的稳定性,过滤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未标示),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主体10,另一端安装于翻盖30,弹性件用于提供弹性力以使翻盖30盖设于吸污口12,示例性地,弹性件包括弹簧或扭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或者仅设置弹性件,二者都能提高翻盖30封堵吸污口12的稳定性。
42.请参阅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污口12的边缘朝向收容腔11延伸形成围挡部121,围挡部121用于在翻盖30打开时防止垃圾从吸污口12漏出。
43.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围挡部121具有靠近过滤件20的第一侧122以及远离过滤件20的第二侧123,降低第二侧123的高度,以便于水流带动垃圾从该侧进入收容腔11;在一些实施例中,翻盖30与第一侧122铰接,在翻盖30打开后,待清洁液体流从第二侧123进入,并绕过翻盖30从开口13流出,整个过程中待清洁液体流动稳定,且不会直接冲击翻盖30。
44.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结构简单,主体10包括相互安装连接的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11,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3可设于第二壳体15,吸污口12可设于第一壳体14,翻盖30转动安装于第一壳体14。
45.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安装过滤件20,主体10上设置过滤件安装位16,过滤件20滑动插接在过滤件安装位16中,在清洁过滤装置时,可以先拆下过滤件20,然后将固体垃圾从开口13内倒出,再对过滤件20和收容腔11内进行清洗,也可以直接打开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对内部进行清洁,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清洁方式,过滤件安装位16可以是开设在开口13处的插接槽。
46.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排水时平衡收容腔11内的气压,主体10设有透气孔50,为使结构更紧凑,过滤装置还包括翻板60,翻板60转动安装于主体10的
透气孔50处,翻板60可向主体10外侧转动,翻板60用于在正常吸污时遮盖透气孔50,以关闭透气孔50,这样可以防止在吸污时透气孔50吸入大量水流,从而不易分散吸污口12的压力和水流量,更具体的,透气孔50设于第二壳体15上。
47.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转动连接,一般的,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通过转动轴70转动连接,方便在吸污结束时,通过打开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以打开收容腔11来对收容腔11内部进行清洗。
48.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的连接结构简单,第一壳体14设有第一卡接部141,第二壳体15设有第二卡接部151,第一卡接部141和第二卡接部151卡接配合以使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卡接固定。
49.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3和图10至图11,为使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在安装时不容易卡偏,并提高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卡接部141包括一端与第一壳体14连接的第一定位条1411,第一定位条141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卡扣1412,第一卡扣1412与第二卡接部151卡接;请参阅图7和图9,第二壳体15上还连接有第二定位条152,第二定位条152与第二壳体15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壳体14卡接的第二卡扣153。可以理解的,在组装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时,第一定位条1411和第二定位条152可进行辅助定位,以保证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不卡偏,从而方便第一卡扣1412和第二卡扣153分别与第二卡接部151和第一壳体14卡接。
50.请参阅图1、图3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条1411和/或第一定位条152的数量两个以上,且第一定位条1411和第一定位条152在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的接缝处交错设置,可以互相定位,使第一壳体14的边缘与第二壳体15的边缘对接更契合。
51.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412具有朝向第一壳体14的第一面14121和朝向第二壳体15的第二面14122,第一面14121与第一壳体14的扣合方向形成锐角,第二面14122与第一壳体14的扣合方向形成钝角,第一壳体14的扣合方向为第一壳体14以转动轴70为转动中心向第二壳体15转动的方向,该扣合方向与转动轴70相切并经过第一卡扣1412或第二卡扣153;第二卡接部151具有与第一面14121相适配的第三面。
52.可理解的,在安装时,第一卡扣1412的第二面14122先接触到第二壳体15,第一卡扣1412的第二面14122设计成斜面,方便第一卡扣1412越过第二壳体15边缘,并卡入第二卡接部151;第一卡扣1412的第一面14121也设计成斜面,这样,当需要打开第一卡扣1412和第二卡接部151时,稍微用力可以使第一卡扣1412和第二卡接部151连接的部位轻微形变并相对滑动,降低打开第一卡扣1412和第二卡接部151的难度,也便于打开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另外,第一面14121和第二面14122均与第一壳体14的扣合方向形成夹角,方便第一卡扣1412卡入第二卡接部151以及从第一卡接部141内滑出,第一面14121与第一定位条1411形成的角度较小可使第一卡扣1412和第二卡接部151连接更稳定;第二卡接部151可以是在第一壳体14的内壁上形成的卡槽。
53.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4设有第一握持结构17,第二壳体15设有第二握持结构18,第一握持结构17和第二握持结构18分别用于握持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如此,在清洁收容腔11时,可分别握持第一握持结构17和第二握持结构18以拉开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简单方便。
54.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7和图8,第一握持结构17或第二握持结构18设有透气孔50
和翻板60,翻板60转动安装于第一握持结构17或第二握持结构18处,翻板60可向主体10外侧转动,转动后打开透气孔50,翻板60复位后遮盖透气孔50,更具体地应用在本实施例中,透气孔50和翻板60设于第二握持结构18。
55.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扩大过滤件20的过滤面积,以提高过滤效率,并降低被垃圾堵塞的概率,过滤件20包括底壁22和至少一个与底壁22连接的侧壁23,过滤件20可朝向收容腔11凹陷形成底壁22和侧壁23,底壁22和侧壁23均设有滤孔21。
56.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用于清洁液体,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以及机器人主体(未标示),过滤装置安装于机器人主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清洁机器人,通过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既能够实现在水下对污水进行吸污清洁,而且在清洗过滤装置时,因吸污口12被翻盖30遮盖封闭,可改善收容腔11内的垃圾容易从吸污口12漏出的现象。
5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