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0525发布日期:2023-06-17 22:2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2、在目前的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浮选-沉淀池用于将活性污泥与水分离得到基本不含活性污泥等固体物质的上清出水以及富含活性污泥的浓缩混合液(经常简称为污泥),分离得到污泥大都回流(例如返回预混合步骤、曝气步骤等)以便维持污水处理过程。然而,由于污水处理工艺自身特点、水质变化、污泥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经常出现污泥膨胀上浮现象,对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机械搅打破碎等方法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沉降至池底的污泥会发生聚集结块现象,导致部分污泥无法回流,并且积累的污泥可能发生不期望的厌氧反应,对此现有技术中常用刮泥机等机械进行刮除,或者在池底设置集泥槽等用于将污泥集中后抽出。然而这些处理方法往往需要额外的机械或构筑物,一方面会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复杂的运动结构会降低可靠性而导致更多的维护工作和成本。

3、因此仍然需要开发新的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之一于提供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能大大降低污泥上浮溢流的量,有效的保证了沉淀池出水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隔泥罩体,所述隔泥罩体呈上小下大的中空伞状结构,所述隔泥罩体具有顶部小端口及底部大端口,所述隔泥罩体用于竖直布置于池体内部以将池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且所述隔泥罩体的底部大端口的周缘与池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4、进一步地,所述隔泥罩体包括安装部及伞部,所述伞部包括多块阻流板,每个所述阻流板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多块阻流板自所述安装部的底部外周缘向下延伸并从上至下朝外倾斜,以围合成中空伞状结构。

5、进一步地,相邻两块阻流板的相邻边相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为六边形环状结构。

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外周侧连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用于与池体内侧壁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伞部设有用于供污水进管穿入所述隔泥罩体内部的开口。

9、进一步地,还包括中空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竖直穿设于所述隔泥罩体内,且导流筒一端连接于顶部小端口,另一端延伸至污泥沉积空间内,所述导流筒的侧壁设有用于与污水进管的出水端相连接的导流接口。

1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筒的一端穿接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导流筒通过多个l型卡件与安装部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之二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以实现对池体内部上浮污泥的分离处理。

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3、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池体及污水进管,还包括上述的泥水分离装置,所述污水进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开口后与所述导流接口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池体的内壁侧设有与隔泥罩体的大端口相衔接的环状导流结构,所述环状导流结构包括多个导流组件,多个导流组件沿所述池体的内周壁周向设置,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组合成三角结构,其中,三角结构的顶角边凸向所述池体的中心方向。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隔泥罩体竖直布置于池体,以将池体内部的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当污泥沉积空间内的污泥膨胀上浮时,隔泥罩体将阻挡污泥上浮,污泥因撞击隔泥罩体而失去微小气泡,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回落,同时在隔泥罩体的自身外形的导向下,回落的污泥可快速向池体底部的方向靠拢,能大大降低污泥上浮溢流的量,有效的保证了沉淀池出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泥罩体(1),所述隔泥罩体(1)呈上小下大的中空伞状结构,所述隔泥罩体(1)具有顶部小端口及底部大端口,所述隔泥罩体(1)用于竖直布置于池体(7)内部以将池体(7)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且所述隔泥罩体(1)的底部大端口的周缘与池体(7)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泥罩体(1)包括安装部(11)及伞部,所述伞部包括多块阻流板(12),每个所述阻流板(12)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多块阻流板(12)自所述安装部(11)的底部外周缘向下延伸并从上至下朝外倾斜,以围合成中空伞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阻流板(12)的相邻边相焊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为六边形环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的外周侧连接有连接支架(13),所述连接支架(13)用于与池体(7)内侧壁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部设有用于供污水进管(3)穿入所述隔泥罩体(1)内部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空的导流筒(2),所述导流筒(2)竖直穿设于所述隔泥罩体(1)内,且导流筒(2)一端连接于顶部小端口,另一端延伸至污泥沉积空间内,所述导流筒(2)的侧壁设有用于与污水进管(3)的出水端相连接的导流接口(2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2)的一端穿接于所述安装部(11)内,所述导流筒(2)通过多个l型卡件(4)与安装部(11)连接。

9.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7)及污水进管(3),还包括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所述污水进管(3)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开口后与所述导流接口(21)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7)的内壁侧设有与隔泥罩体(1)的大端口相衔接的环状导流结构,所述环状导流结构包括多个导流组件,多个导流组件沿所述池体(7)的内周壁周向设置,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5)和第二导流板(6),所述第二导流板(6)和第二导流板(6)组合成三角结构,其中,三角结构的顶角边凸向所述池体(7)的中心方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隔泥罩体,所述隔泥罩体呈上小下大的中空伞状结构,所述隔泥罩体具有顶部小端口及底部大端口,所述隔泥罩体用于竖直布置于池体内部以将池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的出水溢流空间和下部的污泥沉积空间,且所述隔泥罩体的底部大端口的周缘与池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实现了对池体内部上浮污泥的分离处理,能大大降低污泥上浮溢流的量,有效的保证了沉淀池出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雄,彭义雄,林志锐,翟小燕,张晓健,段震奎,苏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资源环保装备智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