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机锅盖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6503发布日期:2022-11-30 12:3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湿法机锅盖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湿法机锅盖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流化床由下至上一般包括物料容器和锅盖,锅盖盖合在物料容器开口处。为了便于打开物料容器,通常流化床旁边均设置有旋转臂以控制锅盖的旋转,然而现有流化床设备中的旋转臂结构,人工操作时锅盖与物料容器配合定位时间长,定位不准确,需要在长时间对锅盖位置进行调整,操作非常的繁琐,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锅盖定位的调整难度,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现有技术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2732061 u公开了一种旋转臂装置,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至少两个主轴,且若干主轴的直径由下至上依次递减,每相邻两根主轴的连接处均设有旋转套,每个旋转套均包括上滑套和下滑套,下滑套的内径与下侧的主轴直径适配,上滑套的内径与相邻的上侧主轴直径适配且小于下侧主轴的直径,上滑套被支撑于下侧主轴与上侧主轴之间形成的阶梯台上,每个主轴上均套设有旋转臂,每个主轴上的旋转臂的下侧均套设有于下方旋转套的上滑套上,旋转臂的上侧均套设有于上方旋转套的下滑套上,旋转臂可绕旋转套旋转,每个旋转臂上均设有连接套。这种结构虽然解决了自动旋转的问题,但因为采用多级配合结构,导致结构整体稳定性差,无法适用于大型的转动开盖结构;同时因配合处对加工质量要求高,该结构采用多级配合,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升转动结构的稳定性,创新地提出一种湿法机锅盖转动机构。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法机锅盖转动机构,包括支撑座、立柱内套、立柱外套、转动套、转动座、连接单元和锅盖;立柱内套和立柱外套均呈管套式结构,且立柱内套套接在立柱外套内,立柱内套下端与支撑座通过第一轴套连接,立柱外套下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立柱内套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立柱外套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且转动座与转动套通过第二轴套转动连接,第二轴套包括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转动座通过连接单元连接有锅盖。
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包括内连接套、支臂座、支臂、第一连接板和压盖,内连接套与转动套转动连接,在内连接套上方固定设置有支臂座;支臂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支臂和外支臂,内支臂固定设置在内连接套上方,外支臂固定设置在支臂座上方,外支臂顶部设置有压盖,内支臂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位于压盖下方。
7.进一步地,在转动套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又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连接单元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与第三连接板相对应。
8.进一步地,支撑座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板。
9.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一种湿法机锅盖转动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作为支撑结
构,可选择采用管套类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立柱内套的通孔,外部呈下大上小的台阶状,以能够提高支撑的稳定性;立柱内套和立柱外套均呈管套式结构,且立柱内套套接在立柱外套内,立柱内套下端与支撑座通过第一轴套连接,第一轴套可选择轴瓦或其他现有轴承结构,以此达到立柱内套可自由转动;立柱外套下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例如可选择焊接或螺钉紧固连接或铆钉连接等方式,以此可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立柱内套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两者可通过螺钉连接或铆接,以此形成可拆卸式的紧固;立柱外套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转动套呈内部带有孔状的管套结构,在转动套下端设置有台阶孔,立柱外套顶部抵接于台阶孔处,再通过销钉或其他方式固定,以此形成转动套固定设置在立柱外套上方;在转动套内与转动座通过第二轴套转动连接,其中第二轴套包括垂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垂直部分与第一轴套平行,通过第二轴套,不仅能对转动座起到支撑作用,还能达到转动效果,第二轴套也可选择轴瓦或转动轴承的方式,例如其垂直部分可选择现有技术中的轴瓦或转动轴承,水平部分也可选择现有技术中的轴瓦或面轴承,不仅达到支撑效果,还能让转动座和转动套形成相对转动;转动座通过连接单元连接有锅盖,其中连接单元可选择连接支架结构,通过焊接的方式一端与转动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锅盖固定连接。
10.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相配合,以此形成转动座能够相对转动,相对现有技术提高了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大型转动开盖结构中,通过第一轴套配合第二轴套,可有效防止在转动过程中锅盖出现侧翻等现象;此外,第二轴套通过设置两部分,即垂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尤其是通过设置水平部分,能够提供转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让转动更加顺畅,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湿法机锅盖转动机构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湿法机锅盖转动机构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13.图3是图1局部放大示意图。
14.图4是图3局部剖视示意图。
15.附图标记:
16.101支撑座、102第一轴套、103第二轴套、104支撑板、111立柱内套、121立柱外套、122转动套、130转动座、131内连接套、132支臂座、133外支臂、134第一连接板、135压盖、136内支臂、140锅盖、150连接单元、151第二连接板、152第三连接板、153接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同样地,术语“第一”或“第二”及其变体的描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也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0.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湿法机锅盖140转动机构,包括支撑座101、立柱内套111、立柱外套121、转动套122、转动座130、连接单元150和锅盖140;立柱内套111和立柱外套121均呈管套式结构,且立柱内套111套接在立柱外套121内,立柱内套111下端与支撑座101通过第一轴套102连接,立柱外套121下端与支撑座101固定连接;立柱内套111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30,立柱外套121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122,且转动座130与转动套122通过第二轴套103转动连接,第二轴套103包括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转动座130通过连接单元150连接有锅盖140。
21.在具体实施中,参考附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湿法机锅盖140转动机构,包括支撑座101,支撑座101作为支撑结构,可选择采用管套类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立柱内套111的通孔,外部呈下大上小的台阶状,以能够提高支撑的稳定性;立柱内套111和立柱外套121均呈管套式结构,且立柱内套111套接在立柱外套121内,立柱内套111下端与支撑座101通过第一轴套102连接,第一轴套102可选择轴瓦或其他现有轴承结构,以此达到立柱内套111可自由转动;立柱外套121下端与支撑座101固定连接,例如可选择焊接或螺钉紧固连接或铆钉连接等方式,以此可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立柱内套111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30,两者可通过螺钉连接或铆接,以此形成可拆卸式的紧固;立柱外套121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122,转动套122呈内部带有孔状的管套结构,在转动套122下端设置有台阶孔,立柱外套121顶部抵接于台阶孔处,再通过销钉或其他方式固定,以此形成转动套122固定设置在立柱外套121上方;在转动套122内与转动座130通过第二轴套103转动连接,其中第二轴套103包括垂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垂直部分与第一轴套102平行,通过第二轴套103,不仅能对转动座130起到支撑作用,还能达到转动效果,第二轴套103也可选择轴瓦或转动轴承的方式,例如其垂直部分可选择现有技术中的轴瓦或转动轴承,水平部分也可选择现有技术中的轴瓦或面轴承,不仅达到支撑效果,还能让转动座130和转动套122形成相对转动;转动座130通过连接单元150连接有锅盖140,其中连接单元150可选择连接支架结构,通过焊接的方式一端与转动座1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锅盖140固定连接。
22.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第一轴套102和第二轴套103相配合,以此形成转动座130能够相对转动,相对现有技术提高了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大型转动开盖结构中,通过第一轴套102配合第二轴套103,可有效防止在转动过程中锅盖140出现侧翻等现象;此外,第二轴套103通过设置两部分,即垂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尤其是通过设置水平部分,能够提供转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让转动更加顺畅,灵活性高。
23.进一步地,大型转动开盖结构的转动座130整体体积较大,导致其重量大,转动不灵活。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将转动座130设置成包括内连接套131、支臂座132、支臂、第一连接板134和压盖135,内连接套131与转动套122转动连接,在内连接套131上方固定设置有支臂座132;支臂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支臂136和外支臂133,内支臂136固定设置在
内连接套131上方,外支臂133固定设置在支臂座132上方,外支臂133顶部设置有压盖135,内支臂136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34,且第一连接板134位于压盖135下方。具体地,参考附图1、图2、图3和图4,内连接套131整体呈轴套结构,其内部具有中空状,能够节省体积,外部具有第一台阶处,用于和立柱内套111抵接及固定连接;同时还设置有第二台阶处,用于和转动套122连接,通过形成第二台阶处,可与转动套122通过第二轴套103连接,形成端面及轴向均构成转动连接;此外,内连接套131还设置有第三台阶处和第四台阶处,其中第一台阶处、第二台阶处、第三台阶处和第四台阶处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第三台阶处用于和支撑臂定位及固定连接,第四台阶处用于和内支臂136定位及固定连接;内支臂136和外支臂133均呈管套结构,两者相互套接,其中内支臂136可选择比外支臂133短,外支臂133下端与支臂座132固定连接;内支臂136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34,其中第一连接板134边缘与外支臂133连接;外支臂133顶部设置有盖板。本技术通过内连接套131、支臂座132、支臂、第一连接板134和压盖135相互组合的结构,应用于大型转动结构中的转动座130,不仅可降低转动座130整体重量,同时还能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例如通过设置内连接套131作为转动座130的基础结构,在内连接套131上设置四个台阶结构与其他部件连接,不仅定位准确便于装配,同时连接可靠;同时采用内外支臂133套接,并且通过第一连接板134和压板进行连接支撑,整体结构简单,但连接可靠,转动顺畅,且转动锅盖140过程中变形较小。
2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在转动套122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51,第二连接板151上又设置有第三连接板152;所述连接单元150上设置有接近开关153,接近开关153与第三连接板152相对应。如图4及图2、图1所示,通过在转动套122上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板151,在第二连接板151上又通过螺栓连接第三连接板152,第三连接板152呈l形板状结构,然后在连接单元150上安装接近开关153,当接近开关153与第三连接板152的距离小于设定位置时,接近开关153出现报警,表示已经转动到位,进一步提高锅盖140转动准确率。
25.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座101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板104。其中支撑板104呈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座101下方,通过增加支撑板104,增加本技术结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2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