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9380发布日期:2023-02-04 04:3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水是指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使用洁净水源后形成的不能直接排入外界的污染水,公开号cn216614230u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能够对初步过滤的水体进行沉淀,避免了废水中大质量颗粒向下流动,接着,沉淀后的水体经导水口落入倾斜设置的金属滤网板顶部后,实现了废水的多级过滤,且打开箱体后可对过滤机构取出清理,该装置存在沉淀隔板和过滤结构拆卸和安装麻烦,且废水处理流量小,过滤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多级过滤结构对废水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果,通过水泵将多级过滤连接,提高过滤效果,过滤用的结构可进行反向冲洗或快拆更换,拆装方便的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自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腔、排废腔,所述过滤腔与排废腔之间设有阀门,所述第一过滤箱上设有与第一过滤腔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有水泵一,所述水泵一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一过滤箱内上面设有位于过滤腔内的滤筒,所述排废腔内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排废腔内且位于阀门下方滑动设有集废桶,所述集废桶两侧均设有位于相邻滑槽内的滑块,所述集废桶下面设有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箱下面设有与排废腔连通的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上端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箱上面设有水泵二,所述水泵二两端分别连接有吸水管、排水管,所述吸水管穿过第一过滤箱延伸至滤筒内底面,所述第一过滤箱上面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延伸至滤筒内一端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喷头,所述冲洗管位于第一过滤箱上面一端连接有水泵三,所述第二过滤箱上面设有与排水管连通的水口,所述第二过滤箱远离第一过滤箱一侧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过滤箱内设有净化桶,所述净化桶内设有过滤机构,所述净化桶上下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净化桶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净化桶穿过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将安装板固定在第二过滤箱上,所述第二过滤箱下满设有净水管,所述净水管与水泵三连通。
5.所述安装板外侧面设有把手,把手方便将净化桶取出,所述净化桶与安装口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保证第二过滤箱的密封性。
6.所述第一过滤箱内侧面上设有水位检测器,水位检测器监控第一过滤箱内的水位,及时控制流量。
7.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位于净化桶内上下侧的网板,所述净化桶内自上至下依次设有泥沙层、滤布层、活性炭层,对废水进行过滤除杂。
8.所述第一过滤箱上且位于集废桶前面设有箱门,箱门方便将集废桶取出。
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滤筒在经过长期过滤后可通过冲洗管进行反向冲洗,将
过滤废渣冲入集废桶内,集废桶可从排废腔内拉出,使用方便,净化桶可从第二过滤箱内拉出进行更换,拆装便捷,过滤腔内过滤后的废水被水泵抽至第二过滤箱内过滤,提高流速来提高过滤速度。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集废桶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网板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视图。
14.如图所示:1、第一过滤箱;2、第二过滤箱;3、过滤腔;4、排废腔;5、阀门;6、连接管;7、水泵一;8、进水管;9、滤筒;10、滑槽;11、集废桶;12、滑块;13、滤网;14、回水管;15、水泵二;16、吸水管;17、排水管;18、冲洗管;19、喷头;20、水泵三;21、水口;22、安装孔;23、净化桶;24、过滤机构;25、通孔;26、安装板;27、净水管;28、把手;29、水位检测器;30、网板;31、泥沙层;32、滤布层;33、活性炭层;34、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箱1、第二过滤箱2,所述第一过滤箱1内自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腔3、排废腔4,所述过滤腔3与排废腔4之间设有阀门5,所述第一过滤箱1上设有与第一过滤腔3连通的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连接有水泵一7,所述水泵一7连通有进水管8,所述第一过滤箱1内上面设有位于过滤腔3内的滤筒9,所述排废腔4内两侧均设有滑槽10,所述排废腔4内且位于阀门5下方滑动设有集废桶11,所述集废桶11两侧均设有位于相邻滑槽10内的滑块12,所述集废桶11下面设有滤网13,所述第一过滤箱1下面设有与排废腔4连通的回水管14,所述回水管14上端与进水管8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箱1上面设有水泵二15,所述水泵二15两端分别连接有吸水管16、排水管17,所述吸水管16穿过第一过滤箱1延伸至滤筒9内底面,所述第一过滤箱1上面设有冲洗管18,所述冲洗管18延伸至滤筒9内一端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喷头19,所述冲洗管18位于第一过滤箱1上面一端连接有水泵三20,所述第二过滤箱2上面设有与排水管17连通的水口21,所述第二过滤箱2远离第一过滤箱1一侧设有安装孔22,所述第二过滤箱2内设有净化桶23,所述净化桶23内设有过滤机构24,所述净化桶23上下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个通孔25,所述净化桶23一侧设有安装板26,所述净化桶23穿过安装孔22并通过螺栓将安装板26固定在第二过滤箱2上,所述第二过滤箱2下满设有净水管27,所述净水管27与水泵三20连通。
17.所述安装板26外侧面设有把手28,把手28方便将净化桶23取出,所述净化桶23与安装口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保证第二过滤箱2的密封性。
18.所述第一过滤箱1内侧面上设有水位检测器29,水位检测器29监控第一过滤箱1内的水位,及时控制流量。
19.所述过滤机构24包括位于净化桶23内上下侧的网板30,所述净化桶23内自上至下依次设有泥沙层31、滤布层32、活性炭层33,对废水进行过滤除杂。
20.所述第一过滤箱1上且位于集废桶11前面设有箱门34,箱门34方便将集废桶11取
出。
21.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废水从进水管通过水泵一吸入过滤腔内,经过滤筒过滤后通过水泵二经过吸水管、排水管进入第二过滤箱内,经过第二过滤箱的净化桶内的泥沙层、滤布层、活性炭层过滤后排出;当水位检测器检测到水位过高时,滤筒堆积废渣过多,停止排入废水,启动水泵三、打开水阀,通过冲洗管的喷头对滤筒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水带着废渣进入集废桶内,集废桶内的水经过滤网落在排废腔内,通过回水管回到过滤腔内,拉动把手,取下安装板,更换净化桶,完成废渣清理。
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自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腔、排废腔,所述过滤腔与排废腔之间设有阀门,所述第一过滤箱上设有与第一过滤腔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有水泵一,所述水泵一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一过滤箱内上面设有位于过滤腔内的滤筒,所述排废腔内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排废腔内且位于阀门下方滑动设有集废桶,所述集废桶两侧均设有位于相邻滑槽内的滑块,所述集废桶下面设有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箱下面设有与排废腔连通的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上端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箱上面设有水泵二,所述水泵二两端分别连接有吸水管、排水管,所述吸水管穿过第一过滤箱延伸至滤筒内底面,所述第一过滤箱上面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延伸至滤筒内一端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喷头,所述冲洗管位于第一过滤箱上面一端连接有水泵三,所述第二过滤箱上面设有与排水管连通的水口,所述第二过滤箱远离第一过滤箱一侧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过滤箱内设有净化桶,所述净化桶内设有过滤机构,所述净化桶上下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净化桶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净化桶穿过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将安装板固定在第二过滤箱上,所述第二过滤箱下满设有净水管,所述净水管与水泵三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外侧面设有把手,所述净化桶与安装口之间设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内侧面上设有水位检测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位于净化桶内上下侧的网板,所述净化桶内自上至下依次设有泥沙层、滤布层、活性炭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上且位于集废桶前面设有箱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内有过滤腔、排废腔,第一过滤箱上有连接管,连接管连接水泵一,水泵一连通进水管,第一过滤箱内设有滤筒,排废腔内两侧均设有滑槽,排废腔内设有集废桶,集废桶两侧有滑块,集废桶下面有滤网,第一过滤箱下面设有回水管,第一过滤箱上面设有水泵二,水泵二两端分别连接有吸水管、排水管,第一过滤箱上面设有冲洗管,冲洗管设有若干个喷头,冲洗管连接水泵三,第二过滤箱设有安装孔、净化桶,净化桶内设有过滤机构,净化桶上下侧面有通孔,净化桶一侧设有安装板,第二过滤箱下满设有净水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方便除过滤废渣,提高过滤速度。提高过滤速度。提高过滤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霞 焦永杰 吴聪 邹克华 陈红 罗保明 王子谦 隋峰 王文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9.14
技术公布日:202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