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活性纤维或者干式化学吸附滤筒的吸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7812发布日期:2023-02-14 15:2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活性纤维或者干式化学吸附滤筒的吸附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活性纤维或者干式化学吸附滤筒的吸附设备。


背景技术:

2.废气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对工业废气进行集中处理,使处理后的气体再次回归大气的净化设备。现有废气处理设备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此类设备的结构请参见公开号为cn113856404a、名称为“一种vocs废气分散吸附、集中再生的治理系统”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文献,该系统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将整个装置运至适当位置处,利用鼓风机将初步的净化的有机废气运至该装置中,且该有机废气运至活性炭吸附组件中,并且利用调风组件,使得不同高度的有机废气得以流通,进而使得卧式仓中有机废气浓度一致,随后利用活性炭吸附组件进行吸附,待其吸附至一端时间后,随后将活性炭抽盒从卧式仓中提出,随后对内设在活性炭抽盒中的活性炭进行更换,随后对整个吸附完毕之后的活性炭进行收集,并将之放置在再生系统。
3.上述设备仅利用插装于卧式仓中的活性炭抽盒进行废物吸附,其采用的是自然吸附的原理,而仓中废气无法完全地与活性炭接触,从而导致废物吸附能力不足,危废较大,并且需要极大的活性炭用量才能达到吸附效果,因此设备体积庞大,将占用较多空间。
4.此外,对于传统的洗涤塔而言,需要配置循环水泵、加药桶、加药泵,并且还会有废水产生,需要添加化学品、定期清洗、更换填料以及检查喷嘴堵塞,尤其是遇到寒冬季节也容易结冰堵塞、一旦堵塞无法喷洒液体中和酸碱废气,导致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酸碱废气排到大气中,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充分接触和吸附废气中的废物,同时体积小巧、节省空间的基于活性纤维或者干式化学吸附滤筒的吸附设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活性纤维或者干式化学吸附滤筒的吸附设备,其包括有底座和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内支座,所述内支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内支座上固定有封闭腔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封闭腔体相连通,所述封闭腔体内设有多个吸附滤筒,所述吸附滤筒的下端形成有滤筒气口,所述内支座上开设有多个支座气口,所述吸附滤筒的下端与所述内支座固定连接,且所述滤筒气口与所述支座气口一一对齐。
8.优选地,所述吸附滤筒包括有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所述上密封板和所述下密封板之间固定有内骨架和外骨架,所述上密封板覆盖于所述内骨架和所述外骨架的顶端,所
述滤筒气口开设于所述下密封板的中心处,且所述滤筒气口与所述内骨架的内侧相连通,所述内骨架和外骨架之间填充有纤维毡与活性炭棉复合滤层。
9.优选地,所述内骨架和外骨架均呈圆筒形。
10.优选地,多个吸附滤筒呈阵列式分布于所述内支座上。
11.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
12.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形成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相互平行设置。
13.优选地,两个凹槽设于所述内支座的下方,且所述凹槽与所述滤筒气口相对设置。
14.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长方形底框,所述长方形底框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多个支脚固定连接。
15.优选地,所述长方形底框的外侧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固定座。
16.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有观察窗。
1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活性纤维或者干式化学吸附滤筒的吸附设备中,在所述箱体内的内支座上设有所述封闭腔体,以及在所述封闭腔体内设有多个吸附滤筒,当所述进气通道接入待处理的废气时,废气先进入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再由所述内支座的下方进入所述滤筒气口,经过多个吸附滤筒进行吸附处理后进入所述封闭腔体,最后由所述出气通道排出吸附净化后的气体。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活性炭抽盒的吸附设备而言,本实用新型中送入所述箱体内的废气需穿过所述吸附滤筒,因此能够与所述吸附滤筒中的复合滤层充分接触,进而充分地将气体中的废物吸附于复合滤层,吸附净化效率更高,而且无需布设大量的活性炭抽盒,因此体积更加小巧,能避免占用较多场地,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活性纤维或者干式化学吸附滤筒的吸附设备立体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活性纤维或者干式化学吸附滤筒的吸附设备立体图二;
20.图3为箱体内部结构立体图;
21.图4为箱体内部结构俯视图;
22.图5为内支座与多个吸附滤筒的立体图;
23.图6为吸附滤筒的立体图;
24.图7为吸附滤筒的分解图;
25.图8为内支座与底座的立体图;
26.图9为内支座与底座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活性纤维或者干式化学吸附滤筒的吸附设备,结合图1至图9所示,其包括有底座1和箱体2,所述箱体2内设有内支座3,所述内支座3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31,所述支撑柱31的下端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内支座3上固定有封闭腔体4,所述箱体2上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箱体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封闭腔体4相连通,所述封闭腔体4内设有多个吸
附滤筒5,所述吸附滤筒5的下端形成有滤筒气口50,所述内支座3上开设有多个支座气口30,所述吸附滤筒5的下端与所述内支座3固定连接,且所述滤筒气口50与所述支座气口30一一对齐。
29.上述结构中,在所述箱体2内的内支座3上设有所述封闭腔体4,以及在所述封闭腔体4内设有多个吸附滤筒5,当所述进气通道接入待处理的废气时,废气先进入所述箱体2的内部空间,再由所述内支座3的下方进入所述滤筒气口50,经过多个吸附滤筒5进行吸附处理后进入所述封闭腔体4,最后由所述出气通道排出吸附净化后的气体。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活性炭抽盒的吸附设备而言,本实用新型中送入所述箱体2内的废气需穿过所述吸附滤筒5,因此能够与所述吸附滤筒5中的复合滤层充分接触,进而充分地将气体中的废物吸附于复合滤层,吸附净化效率更高,而且无需布设大量的活性炭抽盒,因此体积更加小巧,能避免占用较多场地,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30.为了充分地对废气中的废物进行吸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所述吸附滤筒5包括有上密封板51和下密封板52,所述上密封板51和所述下密封板52之间固定有内骨架53和外骨架54,所述上密封板51覆盖于所述内骨架53和所述外骨架54的顶端,所述滤筒气口50开设于所述下密封板52的中心处,且所述滤筒气口50与所述内骨架53的内侧相连通,所述内骨架53和外骨架54之间填充有纤维毡与活性炭棉复合滤层55。
31.上述结构中,所述内骨架53和所述外骨架54用于支撑和固定纤维毡与活性炭棉复合滤层55,所述纤维毡与活性炭棉复合滤层55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有效对废气中的废物进行吸附。为了进一步提升废物处理效果,在制造所述吸附滤筒5的过程中,还可以相应地喷涂酸性或者碱性化学吸附剂。
32.作为一种替换结构,可以在卷绕纤维毡与活性炭棉的过程中,每卷绕一层,可喷一层药粉,具体的药粉例如金属锰与高锰酸钾混合粉等等干式有机吸附剂。
33.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滤棉替换为填充吸附颗粒的滤筒结构,颗粒物可以是干式酸性吸附剂或者干式碱性吸附剂,分别用于吸附碱性废气或者酸性废气,在滤筒内部进行酸碱化学中和。
34.基于上述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填充柱状或者颗粒状的酸碱化学吸附剂,即可在内部进行酸碱化学中和,吸附剂失效后所产生的固废可用于制作路基、青砖等建筑用料,进而实现再利用。
35.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吸附滤筒5优选为圆筒形构造,具体是指,所述内骨架53和外骨架54均呈圆筒形。
36.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多个吸附滤筒5呈阵列式分布于所述内支座3上。这种阵列式排布方式,可使得多个吸附滤筒5均匀地布设于所述内支座3上。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顶部形成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深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
3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的顶部形成有两个凹槽10,两个凹槽10相互平行设置。两个凹槽10设于所述内支座3的下方,且所述凹槽10与所述滤筒气口50相对设置。
39.上述结构中,通过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形成有两个深度逐渐变化的凹槽10,可有效地对底座1上沉积的废物液体、流体进行收集,有助于开展后期维护、清理工作。
40.为了稳固、可靠地支撑所述底座1,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所述底座1
的下方设有长方形底框11,所述长方形底框11与所述底座1之间通过多个支脚12固定连接。
41.进一步地,所述长方形底框11的外侧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固定座13。所述固定座13可用于与地面或者其他台面进行固定,可对设备整体起到加固、定位作用。
42.为了方便作业人员观察箱内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2上设有观察窗20。
43.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