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4381发布日期:2023-01-12 21:1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密封胶是一种不易流淌,具有一定粘结性的密封材料,是用来填充构形间隙、以起到密封作用的胶粘剂,密封胶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各种流体原料进行混合,对流体原料进行混合时通常采用静态混合器,静态混合器是一种没有运动部件的高效混合设备,其基本工作机理是利用固定在管内的混合单元改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状态,以达到不同流体之间良好分散和充分混合的目的,静态混合器应用较为广泛,不可拆卸。
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cn201621240179.9,申请日:2016-11-18,名称为一种用于碳纤维原液生产的静态混合器,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原液生产的静态混合器,该混合器包括多个进料管、混合管、多个静态混合片和出料口;进料管与混合管的一端固定相连;多个静态混合片依次相连,并均固定安装于混合管内部,每片静态混合片均采用采用旋拧结构;多个进料管、混合管、多个静态混合片和出料口均采用钢材料制成。该静态混合器能够使原液混合充分均匀等特点
4.上述专利虽然可以使原液混合充分均匀,但与大多数静态混合器一样不可拆卸,在对内部沉积的原料进行清洗时,需要较长时间浸泡来去除内部沉积的原料,并且可能存在清洗不完全的问题,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其中,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用于输送原料的输送组件,安装在所述上筒体上方靠近进料口的位置;过料块,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在所述上筒体内部靠近进料口的下方,所述过料块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排料筒,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在所述下筒体底部的开口处;螺旋绞龙,设置在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形成的空腔内,其中,所述螺旋绞龙的外侧边与空腔的内壁相贴,所述螺旋绞龙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过料块和排料筒相抵。
7.为了便于对上筒体和下筒体进行拆卸,进一步地,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相贴合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底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腿。
8.为了便于向上筒体内同时输送多种原料,进一步地,所述上筒体的上方呈圆周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有抽吸筒,所述抽吸筒的出料口与上筒体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抽吸筒内滑动连接有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所述抽吸筒的进料口通过
连接管与外界储料罐相连接,所述抽吸筒的进出料口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上筒体的顶部安装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带动活塞杆在抽吸筒内进行往复移动。
9.再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电动伸缩杆、升降板以及连接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在上筒体顶部中间的位置,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在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板、活塞杆转动连接。
10.为了便于提高抽吸筒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所述抽吸筒远离上筒体的一端下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抽吸筒的一端与上筒体固定连接。
11.为了便于提高螺旋绞龙的稳固性,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绞龙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直径与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内直径相同,两个所述限位环分别与过料块、排料筒紧密相抵。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对上筒体、下筒体以及螺旋绞龙进行拆除,从而便于对拆卸后的各个部件进行分别清洗,避免使用较长时间浸泡来去除内部沉积的原料,有效地节省了清洗时间和清洗成本,适于推广使用。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4.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5.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中上筒体、过料块、输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中螺旋绞龙与限位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图1中a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上筒体;101、第一法兰盘;2、下筒体;201、第二法兰盘;202、支撑腿;3、连接螺栓;4、排料筒;5、电动伸缩杆;6、升降板;7、抽吸筒;701、限位杆;701、单向阀;8、活塞杆;9、连接杆;10、过料块;11、螺旋绞龙;12、限位环。
22.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
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参照图1-图5,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包括:上筒体1和下筒体2,其中,上筒体1和下筒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用于输送原料的输送组件,安装在上筒体1上方靠近进料口的位置;过料块10,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在上筒体1内部靠近进料口的下方,过料块10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排料筒4,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在下筒体2底部的开口处;螺旋绞龙11,设置在上筒体1与下筒体2形成的空腔内,其中,螺旋绞龙11的外侧边与空腔的内壁相贴,螺旋绞龙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过料块10和排料筒4相抵;
26.上筒体1的上方呈圆周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进料口,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有抽吸筒7,抽吸筒7的出料口与上筒体1的进料口相连通,抽吸筒7内滑动连接有带有活塞的活塞杆8,抽吸筒7的进料口通过连接管与外界储料罐相连接,抽吸筒7的进出料口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单向阀702,上筒体1的顶部安装有驱动部,驱动部用于带动活塞杆8在抽吸筒7内进行往复移动;
27.驱动部包括电动伸缩杆5、升降板6以及连接杆9,电动伸缩杆5固定连接在上筒体1顶部中间的位置,升降板6固定连接在电动伸缩杆5的伸缩端,连接杆9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板6、活塞杆8转动连接。
28.在对密封胶进行混合之前,工作人员首先对该装置进行组装,在进行组装时,首先对下筒体2进行竖直固定,接着再将排料筒4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在下筒体2的底部,然后再将螺旋绞龙11放置进下筒体2内,最后再将上筒体1套接在螺旋绞龙11上,并对上筒体1与下筒体2进行固定连接,即可投入使用,当需要将密封胶原料输送进上筒体1,工作人员首先将抽吸筒7进料口出的连接管插进储存有密封胶原料的储料筒内,为了便于向上筒体1内按一定比例输送多种原料,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规定原料比例的多少来对抽吸筒7进行更换,使多个抽吸筒7的直径大小按照原料比例来设置,从而当活塞杆8将原料推进上筒体1内时,便可使原料按照规定比例值进行输送,当连接管插接进储料罐内后,此时便可启动电动伸缩杆5,使电动伸缩杆5带动升降板6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升降板6再通过多根连接杆9同时带动多个活塞杆8在抽吸筒7内进行往复移动,当活塞杆8向远离上筒体1的一侧移动时,此时便会将每种原料抽进相应的抽吸筒7内,当活塞杆8向靠近上筒体1的一侧移动时,便可将抽吸筒7内的原料推至进上筒体1内,然后多种原料便可同时进入到上筒体1内,进入到上筒体1内的原料首先会落到过料块10上,然后原料再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过料块10上设置的贯通孔向下流动,流到螺旋绞龙11上,通过在过料块10上开设多个贯通孔,多种物料会同时穿过贯通孔,而通过同一个贯通孔的多种物料便会得到初步的混合,接着通过贯通孔的物料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然后再在螺旋绞龙11的作用下使得多种原料自身连续的产生回流、分流,以便改变流动状态,使多种原料之间进行充分的混合,已到达主料、助剂以及色料等混合目的,混合形成的密封胶最后便会通过排料筒4的出料口排出该装置;
29.当密封胶生产完成之后,上筒体1、下筒体2以及螺旋绞龙11上会粘连有部分密封胶,为了避免粘连在内部的密封胶越来越厚,影响后续的混合效果,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清洗,工作人员首先将上筒体1从下筒体2上拆下,接着再将螺旋绞龙11从下筒体2内取出,然后便可对拆卸后的各个部件进行分别清洗,避免使用较长时间浸泡来去除内部沉积的原料,有效地节省了清洗时间和清洗成本,适于推广使用。
30.实施例2:
31.参照图1-图5,一种密封胶静态混合合成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上筒体1和下筒体2相贴合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盘101和第二法兰盘201,第一法兰盘101与第二法兰盘20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3固定连接,第二法兰盘201的底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腿202,通过第一法兰盘101、第二法兰盘201以及连接螺栓3的设置,不仅可以使上筒体1与下筒体2之间紧密的连接,还便于对上筒体1与下筒体2进行快速拆卸,从而便于对上筒体1与下筒体2内部以及螺旋绞龙11进行快速清洗;
32.抽吸筒7远离上筒体1的一端下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01,限位杆701远离抽吸筒7的一端与上筒体1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杆701的设置,可以对抽吸筒7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连接杆9带动活塞杆8在抽吸筒7内进行移动时,抽吸筒7发生松动,从而影响对原料的输送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抽吸筒7的稳定性;
33.螺旋绞龙11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2,限位环12的外直径与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内直径相同,两个限位环12分别与过料块10、排料筒4紧密相抵,通过限位环12的设置,在不影响进料和排料的情况下,可以使螺旋绞龙11稳固的固定在上筒体1和下筒体2之间的空腔内,从而避免螺旋绞龙11在物料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从而影响对物料的混合效果,有效地保证了密封胶混合的效果。
3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对上筒体1、下筒体2以及螺旋绞龙11进行拆除,从而便于对拆卸后的各个部件进行分别清洗,避免使用较长时间浸泡来去除内部沉积的原料,有效地节省了清洗时间和清洗成本,适于推广使用。
35.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