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6624发布日期:2023-02-03 23:5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船舶脱硫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船舶排气系统的尾气排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环保要求,船舶脱硫系统应运而生,船舶脱硫技术也愈发重要。
3.目前湿法烟气脱硫是常用船用脱硫方法,此方法包括会海水洗涤废气开式模式、淡水洗涤废气闭式模式以及海水淡水洗涤废气混合模式。所有模式均会产生大量脱硫废水,该废水包括脱硫系统循环洗涤液、设备清洗废水等,酸性强、成分复杂。传统的排放方式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海水,会导致海水酸碱度(ph)降低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船级社规定排水口附近海域内ph值,直接排放不符合环保规范。
4.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急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排水口处的废水和海水无法充分反应,导致排水口附近海域的酸碱度高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包括:排放管、第一导流器和第二导流器。所述排放管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第一导流器呈环状,设置于所述排放管中且位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排水口之间。所述第二导流器设置于所述排放管中且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导流器,所述第二导流器具有多个辐条部和多个扩散口;其中,所述辐条部具有扩散端和汇聚端,多个所述辐条部的所述扩散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导流器,多个所述辐条部的所述汇聚端交汇连接;多个所述扩散口均匀分布于多个所述辐条部之间;其中,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的废水经过所述第一导流器和所述第二导流器,从多个所述扩散口射出、然后从所述排水口排出。
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器包括相交连接的导流板和安装板;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安装板沿着所述第一导流器的周向方向密封式连接至所述排放管;所述导流板倾斜式面对所述进水口;所述安装板倾斜式面对所述排水口。
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放管具有内管壁;所述第一导流器的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安装板均焊接固定至所述内管壁;所述第二导流器的所述辐条部的所述扩散端焊接固定至所述第一导流器的所述安装板。
10.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器具有v形截面。
1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器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内管壁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的范围为25度至35度;所述第一导流器与所述排水口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排放管的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1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器的所述辐条部包括相交连接
的两个分流板和支撑板;两个所述分流板倾斜式面对所述进水口;所述支撑板连接两个所述分流板、且面对所述排水口。
1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辐条部还包括第一凸棱部和两个第二凸棱部;所述第一凸棱部,位于两个所述分流板的连接处、朝向所述进水口凸出;两个所述第二凸棱部,分别形成于两个所述分流板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且分别朝向不同的所述扩散口凸出;其中,所述第二导流器的所述扩散口由相邻两个所述辐条部的所述分流板、所述第一凸棱部和所述第二凸棱部围绕而成。
1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口具有扩散入口和扩散出口;其中,所述扩散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扩散出口的面积,所述扩散入口朝向所述进水口,所述扩散出口朝向所述排水口。
15.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辐条部的两个所述分流板和所述支撑板焊接连接,构成三角形管状结构。
16.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辐条部在所述汇聚端焊接连接,多个所述辐条部均匀布置,所述第二导流器呈中心对称状。
1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器呈米字型、十字型、或大字型;相邻的所述辐条部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60度至120度。
1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放管具有外管壁;在所述外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筋板,多个所述筋板沿着所述外管壁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每个筋板均沿着所述排放管的轴向延伸;在所述排放管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围绕所述进水口、且沿着所述排放管的径向向外延伸。
19.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通过在所述排放管中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器,并在所述第一导流器中设置所述第二导流器,废水经过所述第一导流器和所述第二导流器之后,被分流为多股水流排入大海,利用点源湍流射流的原理,废水在海水中能够快速扩散稀释,从而通过提高中和反应效率以提高排水口附近ph值。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所示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2所示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流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图4所示第一导流器的沿着b-b线的截面图;
26.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流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27.图7是图6所示第二导流器的仰视图。
2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9.1、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10、排放管;11、进水口;12、排水口;13、内管壁;14、外管壁;20、第一导流器;21、导流板;22、安装板;a、倾斜角度;30、第二导流器;31、辐条部;310、扩散端;311、汇聚端;312、分流板;313、支撑板;314、第一凸棱部;315、第二凸棱部;32、扩散口;320、扩散入口;321、扩散出口;40、筋板;50、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和“右”可以是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的方向,也可以是参考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还可以是指相对的两个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用于充分混合废水与海水,提高废水与海水的中和反应效率,从而提高排水口附近ph值。
3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1包括排放管10、第一导流器20和第二导流器30。
33.所述排放管10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水口11和排水口12。
34.所述第一导流器20呈环状,所述第一导流器20设置于所述排放管10中且位于所述进水口11与所述排水口12之间。
35.所述第二导流器30设置于所述排放管10中且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导流器20,所述第二导流器30具有多个辐条部31和多个扩散口32。
36.其中,所述辐条部31具有扩散端310和汇聚端311,多个所述辐条部31的所述扩散端310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导流器20,多个所述辐条部31的所述汇聚端311交汇连接;多个所述扩散口32均匀分布于多个所述辐条部31之间;其中,从所述进水口11进入的废水经过所述第一导流器20的导流和所述第二导流器30,从多个所述扩散口32射出、然后从所述排水口12排出。
37.由上可知,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多个所述扩散口32的面积之和必定小于所述进水口11的面积。当本技术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1在使用时,废水将被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多个扩散口32分为多股水流,利用点源湍流射流的原理,使废水在海水中扩散稀释;并利用文丘里效应增加排出水流的流速,增加稀释效果,提高中和效率。
38.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排放管10具有内管壁13和外管壁14。所述排放管10采用不锈钢材料,例如超级双相不锈钢,且采用对接焊成管。可选的,管道长度根据实际项目确定,管径规格为dn300-dn450。
3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排放管10的外管壁14设置有多个筋板40,多个所述筋板40沿着所述外管壁14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每个筋板40均沿着所述排放管10的轴向延伸。所述筋板40焊接至所述外管壁14上,例如焊接至船体与排放管10之间,用以固定导流装置,且能够为所述排放管10提供外部加固作用,所述筋板40采用不锈钢材料,例如:双相不锈钢。可选的,所述筋板40长度应大于所述排放管10的总长度的一半。可选的,所述
筋板40宽度应大于10mm。总之,本技术在所述排放管10的外管壁14设置有多个筋板40,能够保证所述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1的使用强度,提高稳定性。
4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排放管10的进水口11处设置有法兰50,所述法兰50围绕所述进水口11、且沿着所述排放管10的径向向外延伸。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法兰5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至所述排放管10,所述法兰50用来将所述排放管10连接至污水管道,从而使得所述排放管10能够接受来自所述污水管道的废水。
41.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的所述第一导流器20的细部结构,所述第一导流器20包括相交连接的导流板21和安装板22。所述导流板21和所述安装板22均呈环状,二者连接在一起构成所述第一导流器20,所述第一导流器20具有v形截面。
42.请同时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导流板21和所述安装板22沿着所述第一导流器20的周向方向密封式连接至所述排放管10;所述导流板21倾斜式面对所述进水口11;所述安装板22倾斜式面对所述排水口12。
4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流器20的所述导流板21和所述安装板22均焊接固定至所述排放管10的内管壁13。当所述第一导流器20焊接固定至所述内管壁13时,所述导流板21与所述内管壁13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a的范围为25度至35度;所述第一导流器20与所述排水口12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排放管10的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4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器20采用不锈钢材料,例如超级双相不锈钢。
45.请参照图6和图7所示的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细部结构,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每个所述辐条部31包括相交连接的两个分流板312和支撑板313;两个所述分流板312倾斜式面对所述进水口11;所述支撑板313连接两个所述分流板312、且面对所述排水口12。
46.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分流板312和所述支撑板313均采用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如图6所示,每个所述辐条部31的两个所述分流板312和所述支撑板313焊接连接,构成三角形管状结构。
47.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多个所述辐条部31在所述汇聚端311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器30呈中心对称状。例如,多个所述辐条部31均匀地沿着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周向布置,当然也可以为非中心对称状。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器30可以呈米字型。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二导流器30还可以呈十字型、或大字型。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辐条部31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60度至120度,且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整体高度为35-60mm。
4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辐条部31还包括第一凸棱部314和两个第二凸棱部315。所述第一凸棱部314位于两个所述分流板312的连接处、朝向所述进水口11凸出;两个所述第二凸棱部315分别形成于两个所述分流板312与所述支撑板313的连接处、且分别朝向不同的所述扩散口32凸出;其中,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所述扩散口32由相邻两个所述辐条部31的所述分流板312、所述第一凸棱部314和所述第二凸棱部315围绕而成。
4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扩散口32具有扩散入口320和扩散出口321;其中,所述扩散入口320的面积大于所述扩散出口321的面积,所述扩散入口320朝向所述进水口11,所述扩散出口321朝向所述排水口12。
50.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导流器30通过焊接方式焊接固定至所示第一导流器20。具体地讲,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所述辐条部31的所述扩散端310焊接固定至所述第一导流器20的所述安装板22;然后将所述第一导流器20焊接至所述排放管10的内管壁13,从而使得所
述第二导流器30和所述第一导流器20为同轴焊接在所述排放管10中。
51.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1,在工作过程中,来自污水管道的废水通过所述法兰50进入所述排放管10中,然后通过所述第一导流器20的导流和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分流之后分为多股水流排入大海,利用点源湍流射流的原理,使废水在海水中能够快速扩散稀释。因此,本技术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1能够使得废水与海水充分混合,提高废水与海水的中和反应效率,从而提高排水口12附近ph值。此外,由于所述第二导流器30的辐条部31是有三块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焊接构成三角形管状结构,所以能够减轻整个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1的重量,降低成本。另外,本技术一实施例还在所述排放管10的外管壁14和船体之间设计筋板40,从而能够保证本技术船舶脱硫系统导流装置1的使用强度,提高本技术的稳定性。
52.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