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余脱水残渣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8940发布日期:2023-01-20 18:1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余脱水残渣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厨余脱水残渣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城市的厨余垃圾已经具有成熟的配套工厂进行处理,解决厨余垃圾的污染问题,工厂化生物处理包括预处理、破碎、制浆、发酵、固体残渣焚烧、废油脂提取和有机肥制备等。其中涉及的设备有料斗、负压分拣平台、磁选机、双轴剪切式破碎机、滚筒式筛分机、混合破碎制浆机、无轴螺旋输送、打包机、制浆池等,安装于不同的车间中,分工进行处理,将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3.其中,厨余垃圾在运送至工厂化车间的时候,不仅需要经过筛选,同时需要进行固液分离,分离成渣料和泔水,泔水中还混杂有油水,因此回收的方向不同,渣料经过连续发酵,后期制成肥料等。而混有油水的泔水则用于油水分离,得到生物油,剩余泔水经过连续发酵,达标后排放。废渣在发酵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脱水,保持含水量,加入菌种,菌种必须在适宜的湿度和氧气环境下才能充分的发酵,菌种为复杂的微生物集合,菌种为成品,引进于其他商家。微生物菌种经过包埋后为粉料,与厨余垃圾的餐渣充分混合。厨余垃圾的渣料在加入菌种前还需要混合支撑物,常用为锯末,锯末可以吸收一部分水分,同时提供结构支撑,保持发酵料透气的属性,使渣料的结构更加立体,现有的渣料在混合微生物菌种的时候,发现需要搅拌很长时间才能充分混合,微生物无法分散就会成团,发酵时容易发生发酵不完全的情况,降低了处理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垃圾渣料与菌种粉料混合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分离混合仓和菌种加入仓,提高菌种发散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余脱水残渣混料装置,在垃圾渣料与菌种粉料混合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分离混合仓和菌种加入仓,提高菌种发散效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厨余脱水残渣混料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厨余餐渣的混合仓;
7.包括安装于混合仓下侧的输料管;
8.所述输料管中安装有螺旋推送器,所述输料管一端安装有驱动螺旋推送器的第一电机,所述输料管另一端为料口;
9.所述混合仓下端连通输料管对应第一电机的一端,所述输料管对应混合仓连通处的下游安装有菌种仓,所述菌种仓与输料管的连通处安装有控制下料量的下料装置。
10.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安装于菌种仓下料口位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应的投影面呈v形安装,用于阻断下料口;
11.所述第一挡板一侧与菌种仓下料口的位置铰接,另一侧靠近第二挡板自由侧,所述第一挡板底部与菌种仓下料口侧壁位置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包括对接端铰接的两个杆
体,所述连杆的两个自由端,一端铰接第一挡板底部,另一端穿过菌种仓下料口,所述菌种仓下料口安装有供连杆穿过并螺纹配合的螺套,所述连杆穿过螺套的部分具有外螺纹。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立侧均安装有过渡辊,所述第二挡板下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二挡板对应的过渡辊。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混合仓上侧的残渣加入仓和辅料加入仓;所述混合仓中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混合仓上侧安装有驱动搅拌轴的第三电机。
14.进一步地,所述残渣加入仓、辅料加入仓和混合仓对应下料口的位置均具有下料阀。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餐渣落入对应输料管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在螺旋推送器的作用下,将餐渣依次向输料管的料口端推进,推进过程中,位于混合仓下游的菌种仓加入微生物菌种,菌种仓位于输料管的上侧,菌种为粉料,依靠重力作用落入输料管,与残渣混合,输料管中的推送装置为螺旋状,推进过程中残渣在输料管中充分的翻腾,与新加入的粉料菌种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7.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混合仓1、输料管2、螺旋推送器21、第一电机22、菌种仓3、第一挡板31、第二挡板32、连杆4、螺套41、过渡辊34、第二电机33、残渣加入仓5、辅料加入仓6、搅拌轴11、第三电机12、下料阀1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如图1所示:一种厨余脱水残渣混料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厨余餐渣的混合仓1;
22.包括安装于混合仓1下侧的输料管2;
23.输料管2中安装有螺旋推送器21,输料管2一端安装有驱动螺旋推送器21的第一电机22,输料管2另一端为料口;输料管水平安装,混合仓通过支撑架进行支撑,位于输料管上方,餐渣依靠重力自然落入输料管。
24.混合仓1下端连通输料管2对应第一电机22的一端,输料管2对应混合仓1连通处的下游安装有菌种仓3,菌种仓3与输料管2的连通处安装有控制下料量的下料装置。
25.餐渣落入对应输料管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在螺旋推送器的作用下,将餐渣依次向输料管的料口端推进,推进过程中,位于混合仓下游的菌种仓加入微生物菌种,菌种仓位于输料管的上侧,菌种为粉料,依靠重力作用落入输料管,与残渣混合,输料管中的推送装置为螺旋状,推进过程中残渣在输料管中充分的翻腾,与新加入的粉料菌种充分混合。
26.其中,输料管足够长,提高混合时间,混合仓和菌种仓均位于远离料口的位置,发
挥充分混合的优势,菌种仓还安装有下料装置,调整下料量,使单位重量的餐渣与菌种的比例适配。
27.如图2所示:下料装置包括安装于菌种仓3下料口位置的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对应的投影面呈v形安装,用于阻断下料口;
28.第一挡板31一侧与菌种仓3下料口的位置铰接,另一侧靠近第二挡板32自由侧,第一挡板31底部与菌种仓3下料口侧壁位置安装有连杆4,连杆4包括对接端铰接的两个杆体,连杆4的两个自由端,一端铰接第一挡板31底部,另一端穿过菌种仓3下料口,菌种仓3下料口安装有供连杆4穿过并螺纹配合的螺套41,连杆4穿过螺套41的部分具有外螺纹。菌种仓下料口的位置通过两个挡板限位,控制下料量,两个挡板的自由侧相互靠近和远离,用于限位下料量。
29.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对立侧均安装有过渡辊34,第二挡板32下侧安装有第二电机33,第二电机33驱动第二挡板32对应的过渡辊。菌种为粉料,在下料过程中,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挡板夹持侧过渡辊转动,用于防止粉料在下料位置形成挤压,菌种粉料的下料速度很慢,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限位下料口比较小,容易堵塞。
30.如图1所示:还包括安装于混合仓1上侧的残渣加入仓5和辅料加入仓6;混合仓1中安装有搅拌轴11,混合仓1上侧安装有驱动搅拌轴11的第三电机12。辅料为木屑等,将残渣与辅料先进行混合。
31.残渣加入仓5、辅料加入仓6和混合仓1对应下料口的位置均具有下料阀13。下料阀用于控制物料的混合程度,在于同步释放餐渣和辅料,边释放边搅拌,使混合更加均匀,混合完成后通入输料管。
32.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