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4292发布日期:2023-02-03 23:2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材料磨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


背景技术:

2.耐火材料主要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玻璃、水泥、陶瓷、轻工、电力等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耐火材料的用于越来越广泛。
3.现有技术专利(专利号:202020249472.1专利名: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通过设置导料口、第三导向块、收集箱,可以将没有研磨充分的材料经导料口和第三导向块将材料送入收集箱内,方便对材料进行第二次的研磨。
4.上述专利中存在的缺陷如下:当材料被送入收集箱内时,需要工作人员抱起收集箱将材料倒入磨粉箱内,这就导致需要工作人员时刻看着磨粉箱工作,浪费人力的同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降低了磨粉箱的磨粉效率,同时该装置在对耐火材料磨粉时,无法对其磨粉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进行收集清理,灰尘可能会进入空气中,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提出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包括研磨箱,所述研磨箱的一侧面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研磨箱内设置有研磨装置,所述研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研磨箱一侧面的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座顶端的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一端的第一研磨辊以及转动连接在研磨箱一侧面的第二研磨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研磨辊和第二研磨辊啮合,所述研磨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输送箱,所述输送箱的顶端开设有转接口,所述输送箱内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研磨箱的一侧面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研磨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口。
8.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输送箱顶端的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座一侧面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表面的螺旋输送叶片,所述第一转轴贯穿转接口延伸至输送箱内部。
9.优选地,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研磨箱一侧面的支撑座,开设在研磨箱一侧面开设的安装孔,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的抽风管以及设置在抽风管内的除尘袋,所述除尘袋的袋口处固定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与抽风管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抽风管的外表面插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放置在支撑座的顶端。
10.优选地,所述研磨箱内固定连接有筛料网,所述筛料网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研磨箱的一侧面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筛料网倾斜设置。
11.优选地,所述研磨箱的一侧面位于出料口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板,所述出料板位
于第二研磨辊的上方,所述出料板为倾斜设置。
12.优选地,所述研磨箱的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柱腿,所述柱腿的一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柱腿之间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收集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板、输送箱、第一电机、第一转轴、螺旋输送叶片、出料板,当没有研磨充分的材料会经导向板滑进输送箱内,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螺旋输送叶片转动,带动材料上升,当材料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会经出料板将没有研磨充分的材料再次送入研磨箱内研磨,再不浪费人力的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还提升了研磨箱的研磨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抽风管、除尘袋、抽风机,在耐火材料研磨完成会,打开抽风机,研磨耐火材料时产生的灰尘会经抽风管将灰尘抽入除尘袋中,然后将除尘袋取出对灰尘进行清理,实现了对灰尘的收集清理,避免了灰尘进入空气中,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中输送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中抽风机和除尘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研磨箱;2、柱腿;3、入料口;4、收集箱;401、把手;402、滑块;5、输送箱;6、第一安装座;7、第一电机;8、第一转轴;801、螺旋输送叶片;9、抽风管;10、抽风机;1001、支撑座;11、第一研磨辊;1101、第二研磨辊;12、筛料网;13、导向板;14、出料板;15、第二安装座;16、第二电机;17、第二转轴;18、除尘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照图1-5,一种耐火材料磨粉装置,包括研磨箱1,研磨箱1的一侧面开设有连通孔,连通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7,研磨箱1内设置有研磨装置,研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研磨箱1一侧面的第二安装座15,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座15顶端的第二电机16,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7一端的第一研磨辊11以及转动连接在研磨箱1一侧面的第二研磨辊1101,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17固定连接,第一研磨辊11和第二研磨辊1101啮合,第二电机16可以带动第二转轴17转动,第二转轴17转动带动第一研磨辊11转动,第一研磨辊11转动可以带动第二研磨辊1101转动,实现对耐火材料的研磨功能,研磨箱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有输送箱5,输送箱5的顶端开设有转接口,输送箱5内设置有输送机构,研磨箱1的一侧面设置有除尘装置,研磨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口3,方便将需要研磨的耐火材料倒入研磨箱1中。
24.输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输送箱5顶端的第一安装座6,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座6一侧面的第一电机7,与第一电机7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8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8表面的螺旋输送叶片801,第一转轴8贯穿转接口延伸至输送箱5内部,第一电机7带动第一转轴8转动,第一转轴8转动带动螺旋输送叶片801转动,实现了对未研磨充分的耐火材料自动输送的功能。
25.除尘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研磨箱1一侧面的支撑座1001,开设在研磨箱1一侧面开设的安装孔,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的抽风管9以及设置在抽风管9内的除尘袋18,除尘袋18的袋口处固定连接有螺纹环,螺纹环与抽风管9内壁螺纹连接,抽风管9的外表面插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风机10,抽风机10放置在支撑座1001的顶端,抽风机10经抽风管9将耐火材料在研磨时产生的灰尘吸入除尘袋18中,实现了对灰尘的收集清理,避免了灰尘进入空气中,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影响。
26.研磨箱1内固定连接有筛料网12,筛料网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3,研磨箱1的一侧面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筛料网12倾斜设置,筛料网12可以使研磨充分的耐火材料落入收集箱4内,导向板13和筛料网12的倾斜设置可以将未被研磨充分的耐火材料经进料口滑进输送箱5内,实现对耐火材料的再次研磨。
27.研磨箱1的一侧面位于出料口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板14,出料板14位于第二研磨辊1101的上方,出料板14为倾斜设置,未被研磨充分的耐火材料输送到出料口时,由于出料板14为倾斜设置且位于第二研磨辊1101的上方,使得耐火材料可以经出料板14滑进研磨箱1内被再次研磨。
28.研磨箱1的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柱腿2,柱腿2的一侧面开设有滑槽,柱腿2之间设置有收集箱4,收集箱4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块402,滑块402与滑槽滑动连接,收集箱4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401,可以通过把手401将收集箱4抽出,实现了对研磨充分的耐火材料进行自动收集,方便对耐火材料后续的处理。
29.第一电机7为现有技术,其型号为kydas96300-1e,其能实现带动第一转轴8进行旋转,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0.第二电机16为现有技术,其型号为kydas96300-1e,其能实现带动第二转轴17进行旋转,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1.抽风机10为现有技术,其型号为9-19-5.6a,其能实现将研磨箱1内的灰尘抽出,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2.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时,当需要对耐火材料进行研磨时,先打开第二电机16,此时将材料经入料口3倒入研磨箱1内,第二电机16带动第二转轴17转动,第二转轴17带动第一研磨辊1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研磨辊1101转动,对耐火材料进行研磨,研磨充分的耐火材料会经筛料网12落入收集箱4内,未研磨充分的耐火材料会经筛料网12和导向板13,由出料口进入输送箱5内,此时打开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带动第一转轴8转动,第一转轴8带动螺旋输送叶片801转动,螺旋输送叶片801转动将未研磨充分的耐火材料往上输送,当输送到出料口时,未研磨充分的耐火材料会经出料口和出料板14滑进研磨箱1内被再次研磨,直至
耐火材料被研磨充分,当所有的耐火材料被充分研磨且落在收集箱4中后,手握把手401将收集箱4从滑槽内抽出,在不浪费人力的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还提升了研磨箱1的研磨效率。
33.当耐火材料研磨完成后,打开抽风机10,研磨耐火材料时产生的灰尘,会经抽风管9抽入除尘袋18中,然后将连接管从抽风管9外侧抽出,再将除尘袋18从抽风管9内旋转出,方便对除尘袋18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实现了对灰尘的收集清理,避免了灰尘进入空气中,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影响。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