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醚化剂回收用蒸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3259发布日期:2023-03-14 23:0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醚化剂回收用蒸馏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醚化剂回收用蒸馏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醚化剂回收用蒸馏装置,属于化工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醚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是生产纤维素醚所必需的原材料;在纤维素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液中存有未完全参与反应的醚化剂,按照传统生产模式,废液封存做转运处理,废液中的醚化剂未被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处理醚化剂含量较高的废液也增加了污染环境的风险和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以上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醚化剂回收用蒸馏装置。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醚化剂回收用蒸馏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和通过管道与之相连的冷凝装置;
5.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蒸馏釜、控制单元、加热管、筛板,所述加热管连接于蒸馏釜底部,所述筛板置于蒸馏釜内部,所述控制单元置于蒸馏釜上;
6.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冷却箱和散热扇,所述散热扇置于冷却箱一侧,冷却箱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上端设置有蒸汽输入管。
7.可选的,所述蒸馏釜顶部和底部均呈半球状,蒸馏釜底部分别设置有支脚、物料出口,蒸馏釜上端设置有蒸汽出口、安全阀,所述物料出口置于底部最低点,所述支脚均匀分布于蒸馏釜底部的圆周;所述筛板与蒸馏釜为同轴心设置,筛板圆周连接于蒸馏釜内壁;所述筛板置于物料进口之上,所述物料进口设置于蒸馏釜一侧;蒸馏釜下端圆周均匀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8.所述温度传感器、加热管与控制单元为电连接。
9.可选的,所述底座下端均匀设置有支脚;所述散热扇下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底座上端;
10.冷却箱均匀布置于底座上,冷却箱底部设置有底座,冷却箱两侧面底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出口和冷凝管出口;冷却箱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周围设置有凸缘;
11.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冷却箱盖,所述冷却箱盖上设有冷凝管接口和冷却液接口;冷却箱盖底面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与开口相配合;
12.所述冷凝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出口两端分别与冷凝管接口、冷凝管出口相配合,所述蒸汽输入管包括:蒸汽输入管入口、蒸汽输入管出口,所述蒸汽输入管出口与冷凝管接口相连接;出口与输出管相连接。
13.可选的,所述冷却箱表面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一侧表面均匀设置有凹槽。
14.可选的,所述管道两端分别连接于蒸汽出口和蒸汽输入管入口;管道上设置有增压阀。
15.可选的,所述散热扇与控制单元为电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醚化剂回收用蒸馏装置,通过蒸馏釜加热废液,其中的醚化剂气化后与废液分离,在增压阀的作用下经管道运输至冷凝装置,醚化剂气体遇冷液化后重新收集起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醚化剂废液的循环利用,降低了醚化剂的使用成本和废液污染环境的风险。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9.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蒸馏釜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冷却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冷却箱结构示意图;
24.图6:蒸汽输入管;
25.图7:冷凝管;
26.图中:
27.1.蒸馏釜、支脚1.1、物料出口1.2、物料进口1.3、蒸汽出口1.4;
28.2.控制单元;
29.3.管道;
30.4.增压阀;
31.5.蒸汽输入管、蒸汽输入管入口5.1、蒸汽输入管出口5.2;
32.6.冷却箱盖、冷凝管接口6.1、却液接口6.2、凸缘6.3;
33.7.冷却箱、底座7.1、冷却液出口7.2、冷凝管出口7.3、开口7.4;
34.8.输出管;
35.9.散热板;
36.10.散热扇、支架10.1;
37.11.筛板;
38.12.安全阀;
39.13.冷凝管、入口13.1、出口13.2;
40.14.温度传感器;
41.15.加热管;
42.16.底座、支脚16.1。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44.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5.如图1-7所示,所述的一种醚化剂回收用蒸馏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和通过管道3与之相连的冷凝装置。
46.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蒸馏釜1、控制单元2、加热管15、筛板11,所述加热管15连接于蒸馏釜1底部,所述筛板11置于蒸馏釜1内部,所述控制单元2置于蒸馏釜1上。
47.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底座16,所述底座16上设置有冷却箱7和散热扇10,所述散热扇10置于冷却箱7一侧,冷却箱7内部设置有冷凝管13,所述冷凝管13上端设置有蒸汽输入管5。
48.蒸馏釜1采用不锈钢材料焊接制成,其顶部和底部均呈半球状,蒸馏釜1底部圆周焊接有3个均匀分布的支脚1.1,底部的最低点位置焊接有物料出口1.2,蒸馏釜1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蒸汽出口1.4,物料进口1.3设置于蒸馏釜1一侧;所述安全阀12性质为泄压阀,功能在于设定蒸馏釜(1)内部压力的上限,防止压力过大产生爆炸;所述开口处均采用法兰接口。
49.加热管15与控制单元2为电连接,加热管15采用防水处理其加热方式为电加热;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蒸馏釜1底部的内侧。
50.所述筛板1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表面均匀开设有5mm的筛孔,筛板11直径略小于蒸馏釜内径,筛板11圆周焊接于蒸馏釜1内壁且与蒸馏釜1为同轴心设置;筛板11置于物料进口1.3之上,其功能在于过滤醚化剂蒸汽,防止内部反应液体飞溅混杂到蒸汽中降低蒸馏液体的纯净度。
51.蒸馏釜1下端圆周通过螺栓连接有2个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置于蒸馏釜设定的最低加注液面之下;温度传感器14与控制单元2为电连接。
52.所述底座16下端四角对称焊接有支脚16.1,底座16上开设有螺栓孔;散热扇10下端设置有支架10.1,支架10.1的底部设置有螺栓孔,支架10.1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于底座16上。
53.冷却箱7采用铝合金焊接而成,此处采用3组冷却箱7通过螺栓链接的方式均匀布置于底座16上,冷却箱7底部焊接有底座7.1,底座7.1上开设有螺栓孔;冷却箱7两侧面底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出口7.2和冷凝管出口7.3;冷却箱顶部设置有开口7.4,所述开口7.4周围设置有凸缘,凸缘四角均匀设置有螺栓孔;散热扇10安装于冷却箱7一侧,散热扇10气流方向平行于冷却箱7内排列所产生的间隙。
54.所述开口7.4上设置有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冷却箱盖6;冷却箱盖6上设有冷凝管接口6.1和冷却液接口6.2,冷却液接口处设置有法兰,冷却箱盖6底面设置有凸缘6.3,所述凸缘6.3与开口7.4相配合,冷却箱盖6的外沿设置有螺栓孔,其与冷却箱7凸缘的螺栓孔相配合。
55.冷凝管13采用铝合金制成,其形态为u形的波浪状,冷凝管的入口13.1保持竖直设置、出口13.2保持水平设置,两端均焊接有法兰接口;所述冷凝管13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13.1和出口13.2,所述入口13.1、出口13.2两端分别与冷凝管接口6.1、冷凝管出口7.3通过焊接的方式组合,冷凝管13上端设置有不锈钢材质的蒸汽输入管5,管道上开设有1个蒸汽
输入管入口5.1、3个蒸汽输入管出口5.2,一端设有常闭接口,所述开口处均采用法兰接口;蒸汽输入管出口5.2与冷凝管接口6.1相连接;出口13.2与输出管8的接入口相连接,输出管8设置有3个接入口和1个输出口。
56.所述散热板9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其通过螺栓连接于冷却箱7的表面,所述散热板9一侧表面均匀设置有凹槽,凹槽增加了散热面积。
57.所述管道3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蒸汽出口1.4和蒸汽输入管入口5.1;管道3上设置有增压阀4,增压阀4性质为压力阀,其作用在于增加蒸馏釜1内的压力,通过调节反应釜1内的压力来达到不同溶液的沸点,同时给蒸馏釜1内的蒸汽施加一个正压力使得蒸汽顺利流入冷凝装置。
58.使用时,设定安全阀和增压阀的压力值,原则上安全阀12设定的压力值大于增压阀4;蒸馏釜1内加注废液,通过加热管15将其加热,控制单元2打开,温度传感器14检测蒸馏釜1内的温度,产生的蒸汽透过筛板11,当蒸馏釜1内压力值达到增压阀4的设定值,蒸汽在正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管路流向冷凝管13,同时冷却箱7中的冷却液循环,对蒸汽进行冷却,散热板9和散热扇10增加了冷却箱7的散热能力,使得醚化剂蒸汽遇冷快速液化,最终由输出管8将醚化剂液体汇总。
5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