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瓶固定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2312发布日期:2023-03-24 20:4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瓶固定接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瓶固定接头,属于旋转蒸发仪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旋转蒸发器主要用于医药、化工和生物制药等行业的浓缩、结晶、干燥、分离及溶媒回收。其原理为在真空条件下,恒温加热,使旋转瓶恒速旋转,物料在瓶壁形成大面积薄膜,高效蒸发。溶媒蒸气经高效玻璃冷凝器冷却,回收于收集瓶中,大大提高蒸发效率。
3.旋转蒸发器上可拆卸式连接有旋转瓶,旋转蒸发器的旋转马达能够驱动固定接头旋转,固定接头(的主体为管状)的端部的外侧壁端部为锥面,与旋转瓶瓶口的内腔侧壁匹配卡嵌,固定接头配备有防脱结构,此防脱结构为一卡套以及卡环(如图1所示),卡套套设在固定接头的外侧壁上,卡环铰接在卡套的外侧壁上,所述卡环上的远离卡套的一侧与玻璃瓶端部的环向凸起相接触。
4.然而在长期的加热情况下,此处的卡套(通常为橡胶材质)随着加热的持续,不排除卡环可能会收到影响发生松动的情况,从而影响防脱结构的正常使用,导致此固定接头与旋转瓶的连接不够稳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瓶固定接头,它解决了常规固定接头中防脱结构易松动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旋转瓶固定接头,包括接头管以及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包括第一护套、第二护套、滑块、套环以及夹爪,所述第一护套为柔性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套设在所述接头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护套位为刚性护套,所述第二护套套设在所述接头管上,且所述第二护套罩设在所述第一护套外,所述第二护套的外侧壁中部开设有一环向槽,所述第二护套的环向槽内滑动套接有一滑块,所述滑块的轴线与接头管轴线共线,所述滑块上的一端与所述环向槽的内腔侧壁通过环向设置的若干个弹簧相连接,所述滑块上的另一端端面上环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夹爪,所述夹爪伸出至所述环向槽外,各所述夹爪的自由端向接头管的轴线所在方向收束,所述套环与接头管轴线共线,所述套环位于各夹爪形成的笼子中,所述夹爪的面向接头管轴线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上设置有一坡面,所述坡面面向所述套环。
8.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第一护套的外侧壁顶部设置有另一环向槽。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一种旋转瓶固定接头不易受到温度的长时间影响,旋转瓶与此接头固定或者脱卸时,操作简易,此固定接头与旋转瓶的连接相对稳固。
附图说明
10.图1为现有的旋转瓶固定接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瓶固定接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爪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夹爪、卡块以及套环,其余组件均已隐藏);
13.图中:接头管1、卡套2、卡环3、第一护套4、第二护套5、弹簧6、套环7、夹爪8、卡块9。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5.如图1-3所示,一种旋转瓶固定接头,包括接头管1以及防脱结构,防脱结构包括第一护套4、第二护套5、滑块10、套环7以及夹爪8,第一护套4为柔性护套,此处的第一护套4相当于现有的固定接头上的防脱结构中的卡套2,均为橡胶或者塑料材质,此处优选为橡胶材质,更易于与接头管1匹配套接,第一护套4套设在接头管1的外侧壁上,第二护套5位为刚性护套,第二护套5套设在接头管1上,且第二护套5罩设在第一护套4外,此处的第二护套5可视作硬质壳体,包覆在第一护套4外,降低第二护套5的长期使用所引发的膨胀、松动等问题造成的影响,第二护套5的外侧壁中部开设有一环向槽,第二护套5的环向槽内滑动套接有一滑块10,滑块10的轴线与接头管1轴线共线,滑块10上的一端与环向槽的内腔侧壁通过环向设置的若干个弹簧6相连接,弹簧6的轴线与接头管1的轴线相平行,滑块10上的另一端端面上环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夹爪8,夹爪8伸出至环向槽外(滑块10外侧壁到内腔侧壁之间的距离要大于环向槽的深度,滑块10端面上位于环向槽外的部分处固定连接有夹爪8,夹爪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接头管1的轴线),各夹爪8的自由端(夹爪8的一端与滑块10端面固定连接,夹爪8的另一端相对接近接头管1的端部)向接头管1的轴线所在方向收束,套环7与接头管1轴线共线,套环7位于各夹爪8(夹爪8的数量为3-6个,夹爪8沿接头管1的轴线环向等间距排布)形成的笼子中,夹爪8的面向接头管1轴线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卡块9(可视作笼子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卡块9,卡块9为一三棱柱,横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斜边位于坡面所在平面上),卡块9上设置有一坡面,坡面面向套环7,套环7匹配抵压在笼子的内腔侧壁上,先将旋转瓶瓶口对准接头管1底端,两者实现卡接,默认旋转瓶瓶口内腔侧壁与接头管1外侧壁端部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可以在两者卡接操作结束后通过摩擦力就实现两者的临时固定,此时操作人员先将滑块10沿接头管1轴线向下移动至笼子的底端出入口接近旋转瓶的瓶口,旋转瓶的瓶口的端部处设置有环向凸起,因而旋转瓶的瓶口处的外侧壁横截面半径是旋转瓶顶部的横截面最大的一区域,并从夹爪8之间的缝隙将套环7沿接头管1(接头管1本身倾斜设置)的轴线向上移推送,使得套环7与笼子内腔的移动路径上抵压在各卡块9上(各夹爪8的形状均相同,各卡块9于夹爪8的位点也均相同,卡块9位于夹爪8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夹爪8的接近旋转瓶的一端为l形,l形的拐角处匹配抵压在瓶口的环向凸起的底端面上),从而引发夹爪8的微量形变,各夹爪8的端部稍稍分离(旋转瓶的瓶口的外侧壁横截面半径略小于自然状态下的笼子的底端出入口的横截面半径,各夹爪8被套环7抵压稍稍撑开后,夹爪8形成的笼子的端部出入口的横截面半径刚好等于或者略大于旋转瓶瓶口的外侧壁横截面半径),则此时将旋转瓶与接头管1对接,旋转瓶瓶口的内腔呈漏斗状,接
头管1的端部外侧壁与圆台外侧壁形状相同,然后松开套环7,套环7离开卡块9表面,各夹爪8端部重新收拢,抵压在旋转瓶的端部外侧壁上。
16.第一护套4的外侧壁顶部设置有另一环向槽,此处的环向凹槽相对接近第二护套5的顶端(第二护套5与接头管1轴线共线,在旋转蒸发器中,接头管1为倾斜设置,第二护套5的顶端处的环向槽可用于当做发力点,方便操作人员轻微拖拽第一护套4,调整第一护套4的位置,且此环向槽的深度相对较大,可视作此处为第一护套4的薄壁设计,即此处的第一护套4在外部加压的情况下容易形变,比如在此第一凹槽内环向缠绕若干全铁丝,通过勒紧铁丝,从而使得此处的薄壁设计的第一护套4于环向槽处能够发生形变至卡嵌在接头管1外侧壁上,实现第一护套4端部的固定)。图1中的铰接在卡套2上的卡环3(圆环结构)需要先沿铰接轴转动至卡环3轴线与接头管1轴线共线,然后再进行旋转瓶和接头管1的对接,然后转动卡环3,使得卡环3的边缘能够在微量形变的情况下箍在旋转瓶的瓶口的环向凸起上,从而实现旋转瓶和接头管1的连接,拆卸式,需要将卡环3转动至离开环向凸起后,即可脱卸旋转瓶,作为卡环3固定位点的卡套2通常为橡胶材质,随着长时间的旋转蒸发器运行,此卡套2可能会老化,导致卡环3的固定效果减弱,瓶口和管口的松动会引发旋转瓶内的蒸发物料外泄。
1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先将第二护套5塞入第一护套4的内腔侧壁上,然后通过第二护套5外侧壁顶部的环向槽沿接头管1向上拖拽第二护套5,在第二护套5外侧壁顶部的环向槽内缠绕铁丝勒紧,使得第二护套5位置与接头管1相固定,将旋转瓶瓶口和接头管1底端的管口匹配卡接(默认管口和瓶口的摩擦力会保持两者暂时位置固定),然后沿接头管1轴线向下拖拽第二护套5外侧壁中部的环向槽内的滑块10,滑块1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弹簧6会被拉伸,滑块10上的夹爪8会向下伸向接近接头管1管口(即接近旋转瓶的瓶口),此时操作人员将夹爪8内的套环7(圆环结构,套环7的横截面形状长方形)向上推动,抵压在夹爪8的卡块9上,使得各卡块9均稍稍形变,从而使得夹爪8形成的笼子的底端出入口略大于瓶口,待旋转瓶的环向凸起通过笼子的底端出入口后,撤去向下对滑块10的推拉以及向上的对套环7的推挤,套环7被松开后,套环7沿接头管1轴线下落至笼子内腔底部,各夹爪8端部对旋转瓶进行夹持,滑块10被松开后由于弹簧6的拉扯,使得滑块10、夹爪8整体向上移动,夹爪8端部的l形结构的拐角处抵压在瓶口外侧壁环向凸起的底端面上(l形结构的一边平行于接头管1轴线设置,此边匹配贴合在旋转瓶的瓶口顶部外侧壁上),此旋转瓶需要松开时,将套环7上推,抵压住各卡块9,使得各夹爪8端部背向接头管1轴线方向移动,撑开笼子,此时可将旋转瓶由接头管1端部拔下。
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