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因子提取液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4696发布日期:2023-03-24 21:1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转移因子提取液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转移因子提取液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转移因子又称传输因子,国际翻译上习惯译为传输因子,由具有细胞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产生;转移因子能够将供体的某一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受体,扩大受体的免疫反应,因此转移因子的研制于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3.目前,转移因子存在于脾脏的淋巴细胞中,因此在制备转移因子时,需要将大量的脾脏组织进行绞碎处理,以得到浆液,在对浆液处理后以制备转移因子,此浆液即为转移因子提取液,而该提取液中存在较多破碎后的脾脏组织,因此需要进行多次的过滤,以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现阶段,在对提取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时,需要使用过滤设备,但是在过滤的过程中,大量的杂质等会堆积在过滤设备内的滤网上,而现有的过滤设备在使用之后,不便于对过滤设备的内部进行清理,增加了过滤设备的清洗难度,使得大量杂质易残留在设备内部,影响后续提取液过滤的效果,鉴于此,我们提出转移因子提取液的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转移因子提取液的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转移因子提取液的过滤装置,包括底座、两个夹持部和过滤部;
7.底座,用于支撑夹持部和过滤部;
8.夹持部,用于夹持过滤部,设置于底座上方;包括两个支柱,支柱上均安装有电缸,电缸的活塞杆末端均安装有用于夹持过滤部的夹块;
9.过滤部,用于过滤转移因子提取液,可翻转的设置于两个支柱之间处;包括顶面呈开口的筒体,筒体的外壁安装有两个与支柱转动安装的凸轴,筒体的内部设有用于过滤转移因子提取液的过滤组件;筒体的顶部设有盖板,盖板的底面安装有用于储水的壳体,壳体的顶面安装有贯穿至外界的进水口,壳体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水管,水管上安装有多个用于反冲洗过滤组件的喷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安装于筒体内的支撑板,上方的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下方的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缺口,且两个支撑板的两个相对立的一侧壁上均安装有固定环,两个固定环之间处安装有三个呈同心设置且用于过滤转移因子提取液的滤网。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顶面安装有用于转移因子提取液进入筒体的进液口;筒体的底面安装有用于排出过滤后转移因子提取液的排液口,且排液口上设有阀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水管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设置于滤网
的周侧,且喷头与外侧滤网之间的距离为2cm。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块的整体形状呈弧形,且夹块为橡胶材质的制成品。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轴的末端处安装有用于限位的限位块,且限位块的直径大于凸轴的直径。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液口的底端延伸至上方支撑板的通孔内,且进液口的管径与通孔的孔径相适配。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通过设置的夹持部和过滤部:一方面,在筒体设置的多层滤网,方便对提取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当需要清理滤网时,将筒体翻转180
°
后通过夹块对筒体进行固定,而多个喷头同时向滤网喷洒水源以对滤网进行反冲洗,在水源的反冲洗作用下,粘附在滤网上的杂质即脱落,并可随进液口排出至外界,从而达到过滤部内部清洗的功能;该设计通过反冲洗的方式,便于对过滤部的内部进行清洗,避免转移因子提取液过滤后的杂质残留在过滤设备内部,避免了对后续的过滤作业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部的结构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底座;
26.2、夹持部;21、支柱;22、电缸;23、夹块;
27.3、过滤部;31、筒体;32、排液口;321、阀门;33、凸轴;34、支撑板;341、固定环;35、滤网;36、盖板;361、进液口;37、壳体;371、进水口;38、水管;39、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0.请参阅图1-2,转移因子提取液的过滤装置,包括底座1、两个夹持部2和过滤部3,底座1,用于支撑夹持部2和过滤部3;夹持部2,用于夹持过滤部3,设置于底座1上方;包括两个支柱21,支柱21上均安装有电缸22,电缸22的活塞杆末端均安装有用于夹持过滤部3的夹块23,且夹块23通过铆钉与电缸22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夹块23的设置便于在翻转筒体31后对筒体31进行固定。
31.在本实施例中,夹块23的整体形状呈弧形,且夹块23为橡胶材质的制成品,该设计便于提高夹块23对筒体31的夹持效果,提高筒体31固定后的稳定性。
32.请参阅图3-6,过滤部3,用于过滤转移因子提取液,可翻转的设置于两个支柱21之间处;包括顶面呈开口的筒体31,筒体31的外壁安装有两个与支柱21转动安装的凸轴33,且凸轴33与筒体31紧密焊接,筒体31的内部设有用于过滤转移因子提取液的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安装于筒体31内的支撑板34,且支撑板34与筒体31紧密粘接,上方的支撑板34上开设有通孔,下方的支撑板34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缺口,且两个支撑板34的两个相对立的一侧壁上均安装有固定环341,两个固定环341之间处安装有三个呈同心设置且用于过滤转移因子提取液的滤网35,且固定环341分别与滤网35和支撑板34通过铆钉固定连接;
33.具体的,筒体31的顶部设有盖板36,盖板36的底面安装有用于储水的壳体37,且壳体37与盖板36紧密焊接,壳体37的顶面安装有贯穿至外界的进水口371,壳体37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水管38,且水管38的顶端与壳体37紧密焊接,水管38上安装有多个用于反冲洗过滤组件的喷头39;
34.在本实施例中,盖板36的顶面安装有用于转移因子提取液进入筒体31的进液口361;筒体31的底面安装有用于排出过滤后转移因子提取液的排液口32,且排液口32上设有阀门321,进液口361的设置方便转移因子提取液进入筒体31内进行过滤,排液口32用于排出过滤后的转移因子提取液。
35.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水管38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设置于滤网35的周侧,且喷头39与外侧滤网35之间的距离为2cm,该设计便于喷头39更好地滤网35进行反冲洗,提高对滤网35的清洗效果。
36.在本实施例中,凸轴33的末端处安装有用于限位的限位块,且限位块的直径大于凸轴33的直径,限位块的设置可以保证凸轴33与支柱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凸轴33转动时的稳定性。
37.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361的底端延伸至上方支撑板34的通孔内,且进液口361的管径与通孔的孔径相适配,该设计既便于转移因子提取液进入筒体31内,也便于排出清理滤网35后产生的废水。
38.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进水口371通过软管与外界水源相连通,该设计便于将水源输入至壳体37内,便于水源输入至多个水管38内,便于通过喷头39喷洒至滤网35上对滤网35进行冲洗。
39.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缸22为现有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0.具体使用时,使用人员首先将转移因子提取液经进液口361倒入,转移因子提取液即进入至多个滤网35内部,同时转移因子提取液经过多个滤网35,在滤网35的作用下,转移因子提取液中的杂质即被滤网35拦截和过滤,随后过滤后的转移因子提取液劲下方的支撑板34上的缺口流入至排液口32内,并经排液口32排出至外界;
41.当需要清理滤网35时,使用人员首先接通电缸22的电源,电缸22的活塞杆收缩并带动夹块23脱离筒体31,随后使用人员翻转筒体31,并使得筒体31翻转180
°
,此时使用人员再次接通电缸22的电源,电缸22的活塞杆即伸展并带动夹块23抵紧筒体31,筒体31即被固定,此时进液口361朝向,然后水源经进水口371进入至壳体37和多个水管38内,同时水源经
多个喷头39喷洒至滤网35上,在水源的冲洗下,滤网35上的杂质即脱落,并随着水流经进液口361排出至外界,对滤网35的清理即完成。
4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