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7214发布日期:2023-03-24 21:4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力、钢铁冶金、焦化、玻璃、垃圾发电、水泥建材等行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污染严重的一类行业。在这些行业的主要生产过程中,均向自然环境排放大量的燃烧废气,所排放的废气中普遍含有硫化物(以二氧化硫为主)、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其中颗粒物还可能携带有害的重金属物质。此类废气是导致大气形成酸雨、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已逐渐成为制约工业生产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我国对钢铁行业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指出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
3.由于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环保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使得各行业迫于日益严峻的环保要求,纷纷建设烟气除尘、脱硫和脱硝设施,对排放废气进行净化处理。烟气净化处理的工艺路线种类繁多,按照操作特点和工艺过程,工业化的脱硫方法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目前,在对轧钢加热炉烟气进行脱硫处理时,常用的是干法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工艺,其原理为:进入脱硫器内的烟气穿过静态填料脱硫剂时,氧化催化剂把烟气中的so2先氧化成为so3,然后被催化剂中的ca(oh)2吸收生成caso4,净化后的烟气经净烟道从烟囱排出,此技术无白烟现象。
4.目前,在传统的干法固定床或流动床中,脱硫剂一般是从由仓室和灰斗构成的脱硫器的顶部添加到反应室中,当脱硫剂失去催化效果后,再由灰斗的底部出料口排出;烟气从脱硫器的仓室的侧面进入反应室内,进入反应室后,烟气首先与进风口处的脱硫剂发生反应,灰斗底部的脱硫剂反应不完全,运行一段时间后,随着整体脱硫效率的下降,下部未完全利用的脱硫剂通过灰斗的底部出料口排出至脱硫器外,造成脱硫剂的浪费,具有运行费用高、脱硫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且脱硫效率高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降低运行费用的同时提高脱硫效率。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包括仓室,在仓室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在仓室的下端固接有外侧灰斗,在外侧灰斗的侧壁的下方设置有烟气进气口;在外侧灰斗的内部设置有可透气的下储料结构,在下储料结构的外壁和外侧灰斗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螺旋隔板,螺旋隔板将下储料结构和外侧灰斗之间的腔室分隔出螺旋形上升的螺旋通道,螺旋通
道的低端与烟气进气口相连通。
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通过设置下储料结构和外侧灰斗,使得进入下储料结构的烟气优先与下部的脱硫剂反应,然后烟气逐渐向上流动,与上部的脱硫剂进一步发生反应,运行一段时间后,下部的脱硫剂脱硫效果逐渐下降,通过下储料结构排出至脱硫装置外部,避免了灰斗中新鲜的脱硫剂被排出而造成的浪费,提高了脱硫剂的利用率;通过设置螺旋隔板,可显著增加进入下储料结构和外侧灰斗构成的腔室内的烟气的运行通道的长度,使得烟气能够充分的进行固气分离,同时也能够使得气相分布均匀的进入下储料结构内,避免了进入下储料结构内的气体分布不均造成的脱硫剂反应不均,进而造成脱硫剂的浪费,进一步提高了脱硫剂的利用率。
8.优选地:在螺旋隔板和外侧灰斗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螺旋隔板、下储料结构和外侧灰斗共同作用构成位于螺旋隔板的低端的下方的储灰区。
9.优选地:在外侧灰斗的外侧壁的下端设置有与储灰区相连通的出灰口,在出灰口上设置有卸灰阀;在下储料结构的出料端设置有卸料阀。
10.优选地:下储料结构包括与仓室相固接的内侧灰斗,在内侧灰斗的下端部连接有内灰斗下料口;在内侧灰斗的侧壁上开设有多组通气孔。
11.优选地:在螺旋隔板上连接有与内侧灰斗的外侧壁相连接的多个横截面呈弧形的弧形叶片,多个弧形叶片呈环形阵列分布。
12.优选地:在仓室的出气口上安装有出口分支烟道,在出口分支烟道上设置有出口挡板门;在烟气进气口上设置有入口分支烟道,在入口分支烟道上设置有入口挡板门。
13.优选地:还包括与入口分支烟道相连接的入口主烟道以及与出口分支烟道相连接的出口主烟道。
14.优选地:内侧灰斗和外侧灰斗均呈倒多边形锥状或倒圆锥状;内灰斗下料口呈圆筒状;卸料阀与内灰斗下料口相连接。
15.优选地:烟气进气口切向的设置在外侧灰斗上。
16.优选地:在内灰斗下料口上设置有插板阀,插板阀位于卸料阀的上方。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入口主烟道;2、卸料阀;3、出灰口;4、卸灰阀;5、烟气进气口;6、内灰斗下料口;7、内侧灰斗;8、弧形叶片;9、螺旋隔板;10、外侧灰斗;11、仓室;12、出口挡板门;13、出口分支烟道;14、出口主烟道;15、螺旋通道;16、入口挡板门;17、入口分支烟道;18、储灰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1.实施例1
22.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主要包括仓
室11,在仓室1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以及进料口,脱硫剂由进料口注入至仓室11内;在仓室11的下端固接有外侧灰斗10,在外侧灰斗10的侧壁的下方设置有烟气进气口5,在外侧灰斗10的内部设置有可透气的下储料结构。其中,下储料结构包括与仓室11相固接的内侧灰斗7,在内侧灰斗7的下端部连接有内灰斗下料口6;在内侧灰斗7的侧壁上开设有多组通气孔,在本实施例中,通气孔的孔径小于脱硫剂的粒径,具体为通气孔为直径为5mm左右的圆孔,相邻圆孔的中心距10mm左右。在本实施例中,内侧灰斗7和外侧灰斗10均呈倒多边形锥状或倒圆锥状;内灰斗下料口6呈圆筒状。烟气进气口5切向的设置在外侧灰斗10上。
23.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下储料结构的外壁和外侧灰斗1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螺旋隔板9,螺旋隔板9将下储料结构和外侧灰斗10之间的腔室分隔出螺旋形上升的螺旋通道15,螺旋通道15的低端与烟气进气口5相连通。其中,螺旋隔板9的内部边缘与内侧灰斗7的外周壁和内灰斗下料口6的外周壁相固接,为了提高脱硫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刚性,螺旋隔板9的内部边缘与内侧灰斗7的外周壁和内灰斗下料口6的外周壁焊接固接。另外,根据下储料结构和外侧灰斗10之间的腔室形状,本实施例中的螺旋隔板9的直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
24.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由仓室11的顶部的进料口注入脱硫剂,含二氧化硫和固体颗粒等污染物的原烟气由烟气进气口5进入螺旋通道15内,在螺旋通道15中呈螺旋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原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流向外侧灰斗10的内壁,气相自内侧灰斗7上开设的通气孔流向内侧灰斗7的内部,进而与其内部填充的脱硫剂接触,完成二氧化硫的脱除反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脱硫后的烟气经过仓室11的顶部设置的出气口排放或进入下一道烟气处理工序。
25.通过设置内侧灰斗7和外侧灰斗10,使得进入内侧灰斗7的烟气优先与下部的脱硫剂反应,然后烟气逐渐向上流动,与上部的脱硫剂进一步发生反应,运行一段时间后,下部的脱硫剂脱硫效果逐渐下降,通过内灰斗下料口6排出至脱硫装置外部,避免了灰斗中新鲜的脱硫剂被排出而造成的浪费。
26.通过设置螺旋隔板9,可显著增加进入下储料结构和外侧灰斗10构成的腔室内的烟气的运行通道的长度,使得烟气能够充分的进行固气分离,同时也能够分布均匀的进入内侧灰斗7内,避免烟气分布不均造成的脱硫剂反应不均,进而造成脱硫剂的浪费。
27.值得注意的是,在由仓室11的顶部的进料口注入脱硫剂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部分脱硫剂会落入内灰斗下料口6,为避免内灰斗下料口6内的新鲜脱硫剂在未参加脱硫反应或未完全参加脱硫反应后便被排出,在内灰斗下料口6上设置有插板阀,插板阀可操作地打开或者关闭内灰斗下料口6,其中插板阀位于内侧灰斗7和内灰斗下料口6的连接处或者紧邻二者的连接处,在注入脱硫剂时要保证上述的插板阀处于关闭状态,当进行预设时间的脱硫操作,需要排出不具有脱硫效果的脱硫剂时,即可打开上述的插板阀;
28.实施例2
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螺旋隔板9和外侧灰斗1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螺旋隔板9、下储料结构和外侧灰斗10共同作用构成位于螺旋隔板9的低端的下方的储灰区18。在外侧灰斗10的外侧壁的下端设置有与储灰区18相连通的出灰口3,出灰口3位于外侧灰斗10的侧壁的下方,靠近内灰斗下料口6
的底部,以便于将脱硫装置内沉积的灰尘等杂质从出灰口3排出,在出灰口3上设置有卸灰阀4。另外,在下储料结构的出料端设置有卸料阀2,卸料阀2与内灰斗下料口6相连接并采用星型卸料阀,卸料阀2可操作地打开或关闭内灰斗下料口6,以将吸收饱和的脱硫剂排出脱硫装置外,卸料阀2分离效率高,排料连续、均匀、阻力小且维护方便。另外,内灰斗下料口6上安装的插板阀位于卸料阀2的上方。
30.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含二氧化硫和固体颗粒等污染物的原烟气由烟气进气口5进入螺旋通道15内,在螺旋通道15中呈螺旋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原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流向外侧灰斗10的内壁,并穿过螺旋隔板9和外侧灰斗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下行汇聚在外侧灰斗10的下部,沉积在储灰区18内;气相自内侧灰斗7上开设的通气孔流向内侧灰斗7的内部,进而与其内部填充的脱硫剂接触,完成二氧化硫的脱除反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脱硫后的烟气经过仓室11的顶部设置的出气口排放或进入下一道烟气处理工序。当储灰区18内的灰尘杂质达到一定的料位后,经由卸灰阀4排出。
31.本实施例中的螺旋隔板9和外侧灰斗1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当原烟气由在螺旋隔板9的作用下,在螺旋通道15中呈螺旋流动的时候,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被甩在外侧灰斗10的内壁上并从间隙下落,能够及时的将一部分固体颗粒与气体分离,从而提高分离的效果。
32.实施例3
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其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螺旋隔板9上连接有与内侧灰斗7的外侧壁相连接的多个横截面呈弧形的弧形叶片8,进一步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弧形叶片8呈环形阵列分布。为了提高脱硫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弧形叶片8的上、下边缘分别与螺旋隔板9的相邻面焊接固接,弧形叶片8的内边缘与内侧灰斗7的外侧壁焊接固接,其中,与烟气进气口5对应的弧形叶片8的凹面朝向烟气进气口5的端口。通过设置弧形叶片8,可有效限制风力的传播,做到均风的作用,在烟气进入螺旋通道15后,极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进入内侧灰斗7内的烟气的均匀性,避免烟气分布不均造成的脱硫剂反应不均,进而造成脱硫剂的浪费。
34.实施例4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灰斗固定床或流动床烟气脱硫装置,其与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仓室11的出气口上安装有出口分支烟道13,在出口分支烟道13上设置有出口挡板门12;在烟气进气口5上设置有入口分支烟道17,在入口分支烟道17上设置有入口挡板门16。本实施例的脱硫装置可单独完成烟气的干法脱硫工艺,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需要处理的烟气量的大小,选择多组脱硫装置组合应用,即调整仓室的数量、大小及形状,通过不同的组合,灵活调整布置,满足有限的现场空间需要。在进行多组烟气脱硫装置组合使用时,本实施例还包括与入口分支烟道17相连接的入口主烟道1以及与出口分支烟道13相连接的出口主烟道14。
36.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含二氧化硫污染物的原烟气由入口主烟道1进入各入口分支烟道17,然后经由烟气进气口5进入螺旋通道15内,在螺旋通道15中呈螺旋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原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流向外侧灰斗10的内壁,气相自内侧灰斗7上开设的通气孔流向内侧灰斗7的内部,进而与其内部填充的脱硫剂接触,完成二氧化硫的脱除反应,脱硫
后的烟气经过各出口分支烟道13汇总后由出口主烟道14排出,经引风机排放或进入下一道烟气处理工序。
37.通过设置入口主烟道1,入口分支烟道17、入口挡板门16、出口分支烟道13、出口挡板门12和出口主烟道14,在脱硫装置运行过程中,可以将入口挡板门16、出口挡板门12关闭,将其中某一个仓室11隔离,实现在线更换脱硫剂,不影响整个系统中的其他脱硫装置的运行,提高了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