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6897发布日期:2023-04-20 04:31阅读:46来源:国知局
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尤其涉及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电力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火电厂一般都是采用煤作为发电的原料,煤在进入锅炉燃烧前都要经过磨组进行粉碎,将煤块破碎并磨成煤粉,以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磨组在工作时都会产生无法研磨的煤渣,并伴有颗粒极小的煤粉。

2、在现有的技术中,具有以下不足,

3、1、煤渣的处理,通常经过排渣口直接排放到地面上,需要人工运走,效率低;

4、2、由于煤渣温度高,容易烫伤,煤渣中含有大量的煤粉,污染周围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碳具有导电性,影响机器运行。

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文件提出了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煤渣直接排放到地面上处理效率低,容易烫伤,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机器运行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底部与箱体的顶部贯通,所述箱体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的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位于处理箱的正下方,所述收集箱的底部设有多个漏液孔,所述箱体的一侧铰接有门,所述门的另一侧与箱体设置有可相互锁紧的门锁;封板组件,所述封板组件包括与处理箱滑动连接的封板,并用于对处理箱的底部进行封堵;冷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顶部的水箱。

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箱的顶部设有可收缩的封口,所述处理箱开有滑槽,所述封板与滑槽滑动连接。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个侧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箱内设有第一水泵,所述水箱内设的第一水泵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水块,所述集水块固定安装在处理箱一侧,所述集水块一侧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喷水孔与第一水管连通。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个所述竖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储液箱,所述水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储液箱内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管穿过箱体顶部和储液箱与储液箱内设有的第二水泵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箱的一侧设有第二把手。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轮子,四个所述轮子两个为万向轮,两个为定向轮,且都带有刹车,所述收集箱靠近门的一侧设有第一把手,所述收集箱可设置有多个用于备用更换。

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10、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装置推到全磨组的排渣口处,四个轮子的刹车刹上,将封口用卡箍等与全磨组排渣口连接在一起,启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水流经过第一水管进入集水块内,然后经过喷水孔喷出,喷出的水对煤渣进行降温、除尘,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封板从滑槽中滑出,经过冷却除尘的煤渣掉落到收集箱内,煤渣内含有的水,经过收集箱底部的漏液孔进入储液箱内,储液箱的水可经过储液箱内的第二水泵、第二水管进入水箱内实现循环;

11、本实用新型中,当收集箱的煤渣收集快满时,控制气缸使封板复位,处理箱底部封闭,打开门,拉动第一把手,将收集箱抽出到与装置底座等高的小车进行转运;在此过程中煤渣经过除尘、降温,避免了工人被烫伤,碳粉对机器运行的影响,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

12、本实用新型中,收集箱可设置有多个用于备用更换;

13、本实用新型中,

14、1、煤渣经过除尘、降温,避免了工人被烫伤,碳粉对机器运行的影响,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

15、2、收集箱可设置有多个用于备用更换,提高煤渣处理效率。



技术特征:

1.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3)的顶部设有可收缩的封口(1301),所述处理箱(13)开有滑槽(1302),所述封板(16)与滑槽(130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8),所述封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一侧与气缸(8)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9)内设有第一水泵,所述水箱(9)内设的第一水泵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10),所述第一水管(1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水块(12),所述集水块(12)固定安装在处理箱(13)一侧,所述集水块(12)一侧设有多个喷水孔(1201),所述喷水孔(1201)与第一水管(1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板(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储液箱(7),所述水箱(9)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11),所述储液箱(7)内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管(11)穿过箱体(2)顶部和储液箱(7)与储液箱(7)内设有的第二水泵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箱(7)的一侧设有第二把手(701)。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轮子(14),四个所述轮子(14)两个为万向轮,两个为定向轮,且都带有刹车,所述收集箱(6)靠近门(3)的一侧设有第一把手(601),所述收集箱(6)可设置有多个用于备用更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是炉全磨组运行的优化装置,针对现有的煤渣直接排放到地面上处理效率低,容易烫伤,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机器运行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箱;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的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收集箱;封板组件,所述封板组件包括与处理箱滑动连接的封板;冷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顶部的水箱。本技术中,煤渣经过除尘、降温,避免了工人被烫伤,碳粉对机器运行的影响;收集箱可设置有多个用于备用更换,提高煤渣处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文,苏泉鑫,刘逸帆,吴发昌,陈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