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环流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0036发布日期:2023-05-25 02:1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水平环流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平环流滤池,具体涉及一种水平环流滤池。


背景技术:

1、在水平环流滤池中,经常会采用石英砂作为污水过滤的材料。石英砂过滤是利用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过一定厚度的粒状或非粒的石英砂过滤,有效截留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胶质颗粒、微生物及部分重金属离子等,最终达到降低水浊度、净化水质效果的一种水处理设备。

2、现有技术中的水平环流滤池中,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都是采用污水自上而下的过滤方式,此时位于滤层上方的污水在通过滤层的同时会不断的冲击滤层,沿高度方向,位于上方的滤层会首先受到污水中污染物的堵塞,随着过滤操作的不断进行,滤层自上而下被堵塞的区域将不断增加。为了确保滤层的过滤效率,通常需要对滤层进行频繁的反向冲洗操作以实现对滤层的净化。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水平环流滤池,在滤层的上下两端分别可以形成上部旋流区和下部旋流区,在上部旋流区和下部旋流区中,污水在近似水平的平面上进行旋转流动。然后在向上或向下进入到滤层中,通过滤层的冲洗后从滤层内形成清水并排出。

4、通常上述的设置方式,由于污水在滤层的表面呈环状不断地转动,与垂直进入到滤层的常规方式相比,水平流动的污水会将位于滤层表面的污染物冲开,使得污物不会过早的进入到滤层中并堵塞滤层。但是,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污水自身仍是在水平区域内不断进行循环往复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位于滤层表面的污染物会在有限的空间内循环,且总量会不断增加,当到达一定数量后仍将发生沉积,此时仍会对位于其一侧的滤层进行堵塞,从而影响后续的污水净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水平环流滤池中,污水在水平区域内呈环状流动、容易对滤层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净化操作的缺陷。

2、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平环流滤池,该水平环流滤池包括:

3、本体,内部呈中空结构,具有污水进水口和清水口;

4、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适于对流经的水体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清水口的上游;

5、环流过滤区,与所述污水进水口连通,并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游,所述环流过滤区至少包括与所述过滤组件相接触的水平扫流层,所述水平扫流层的水体在流经所述过滤组件时至少具有水平切向分力,适于将位于所述过滤组件上部位置的污染物,从水平扫流层上游侧沿所述过滤组件的顶壁冲刷至水平扫流层下游侧。

6、可选地,沿水体的运输方向,所述环流过滤区还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升区、缓流区和下降区:

7、所述水平扫流层、上升区、缓流区和下降区依次连通;

8、环流过滤区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水平扫流层的上游侧,且流入的水体可依次流经水平扫流层、上升区、缓流区和下降区,实现水体在环流过滤区内部的环流,适于分离水体中的污染物。

9、可选地,所述上升区内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

10、导流板,设置在所述上升区内并与所述上升区的侧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适于对水体进行向上导流。

11、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具有反冲洗水出口,所述反冲洗水出口与所述环流过滤区连通,在反向冲洗时,水体可依次流经所述过滤组件和环流过滤区,并通过反冲洗水出口排出到本体外。

12、可选地,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

13、第一挡砂板,与所述导流板的底侧连接,所述第一挡砂板的下端朝向所述本体的侧壁方向延伸;和/或,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

14、第二挡砂板,与所述导流板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二挡砂板的顶端朝向所述本体的中心方向延伸。

15、可选地,水平环流滤池还包括:

16、清水区,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游,并与所述清水口连通,适于收集并排出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的水体。

17、可选地,所述清水区包括:

18、第一清水区,适于收集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的水体;

19、第二清水区,位于第一清水区的下游,并与所述第一清水区和清水口均连通,所述第二清水区高于所述环流过滤区设置;

20、过滤状态下,过滤后的水体可经第一清水区和第二清水区,由清水口排出;反洗状态下,第二清水区的水体适于在关闭所述污水进水口和清水口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依次流经第一清水区、过滤组件和环流过滤区,并由反冲洗水出口排出到所述本体外。

21、可选地,水平环流滤池还包括:

22、反冲洗布水管,设置在所述清水区内,并与所述过滤组件对应设置,适于向所述过滤组件提供反洗水。

23、可选地,所述环流过滤区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环流过滤区呈环状分布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反冲洗布水管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心部位并与所述环流过滤区相连通。

24、可选地,水平环流滤池还包括:

25、混凝区,与所述污水进水口连通并位于所述环流过滤区的上游,适于对通入的水体混凝处理。

26、可选地,所述混凝区的侧壁上间隔分布设置有多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将所述混凝区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舱室,水体在流经混凝区时可撞击所述扰流板,适于在混凝区加药时使水体与药物进行混合。

2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8、1.本实用新型中污水从污水进水口进入到本体内部的环流过滤区,由于过滤组件上部的水平扫流层水体具有水平切向分力,因此能够将位于过滤组件上部位置的污染物,从水平扫流层的上游侧沿过滤组件的顶壁冲刷至下游侧,而不会过早堆积在过滤组件表层,能够延长水平环流滤池的清洁周期、降低清洁频率、节约能耗。同时,水平扫流层的部分水体在重力作用下,渗入过滤组件进行过滤,由于水平扫流层对污水进行水平扫流,因此可延长过滤周期,使过滤产生的清水水质更好、连续性更好、产水量大。

29、此外,由于过滤周期得到延长,因此对于过滤组件自身的要求也降低,此时过滤组件自身可以不必设置过深也可以完成在长时间的净化操作。从而有助于控制整个设备的体积,有助于控制成本并降低施工难度。

30、2.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平环流滤池在对污水进行过滤时,污水中的污染物可不断地在环流过滤区参与循环流动,通过设置环流过滤区,能够增大过滤组件上部的纳污空间、提高水平环流滤池的纳污能力。

31、3.本实用新型中导流通道的设置,能够对水体进行向上流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水体在上升过程中出现短流。

32、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水平环流滤池进行反向冲洗,水体可将堵塞在过滤组件中的污染物、以及环流过滤区内容纳的污染物一同冲洗并排出到本体外,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33、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挡砂板,在进行反冲洗时,流入导流通道内的部分滤料层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第一挡砂板回落至过滤组件内靠近第一挡砂板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二挡砂板,反冲洗时流到环流过滤区内的滤料层,在反冲洗结束后可沿第二挡砂板和导流通道回落至过滤组件内靠近第一挡砂板的一侧,避免全部的滤料层集中回落到过滤组件的正上方,从而保证滤料层的平整度、以及后期过滤效果的稳定性。

34、6.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种实施方式采用设备自反洗方式,反洗状态下关闭污水进水口和清水口,第二清水区的水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依次流经第一清水区、过滤组件和环流过滤区,反向冲洗过滤组件和环流过滤区,水力擦洗堵塞在过滤组件中的污染物,使滤料层膨胀;同时,将过滤组件和环流过滤区内的污染物排出本体外。自反洗方式无需额外设置水力提升装置即可对设备实现反冲洗,可降低设备投入成本、节约能耗。

35、7.本实用新型中在环流过滤区上游设置混凝区,在水体内有微污染的情况,可在混凝区内投加药剂,污水在流经混凝区时可撞击扰流板,从而与药物充分混合;在不需要加药时,混凝区可作为较大的配水仓进行均匀进水。

36、8.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种实施方式和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水平环流滤池采用外源压力的反洗方式,反洗时,通过水力提升装置,如水泵,向反冲洗布水管内压送外部清水,反冲洗布水管向清水区内布水,并依次流经过滤组件和环流过滤区,以实现反冲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