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8926发布日期:2023-03-10 23:1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2.道路排水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在城市的地下设置许多管道以排放生活污染、降雨的雨水,避免城市发生内涝。
3.相关技术的市政道路排水过滤系统如图1所示,通过包括竖井1,竖井1设置于路面的一侧,竖井1的顶面呈敞口设置,竖井1的敞口端固定设置有窑井盖11,窑井盖1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多个排水通槽111,竖井1的底部一侧连通有排水管3,当下雨时,路面的积水和降雨通过窑井盖11的排水通槽111流入竖井1内,并由排水管3流出,实现排水。
4.然而,路面上经常会有落叶等固体杂物,当下大雨时,雨水通常会夹杂固体杂物流入竖井内,随着时间的积累,造成排水管的堵塞或者降低排水的流通量,造成道路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够改善固体杂物堵塞排水管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过滤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过滤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过滤系统,包括竖井和带有排水通槽且盖设于竖井上的窑井盖,所述竖井内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滤网和倾斜的滤板,第一滤网与滤板衔接面为倾斜的导流面;所述竖井的一侧设置有检查井,检查井内设置有收集箱,竖井和检查井之间的侧壁贯穿有连通竖井和检查井的内部空间的收集口,滤板的低端延伸至收集口的底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有固体杂物的积水从窑井盖的排水通槽流入竖井时,水从第一滤网或滤板通过,水中的固体杂物被过滤组件截留,且固体杂物在水流和重力的作用下,沿导流面和倾斜的滤板移动至收集口处,从收集口落入检查井内的收集箱内进行堆积储存,能够存储大量从积水中过滤出的固体杂物,从而实现对进入竖井的积水进行过滤的效果,改善了固体杂物堵塞排水管的现象。
9.可选的,所述收集箱的底壁为带有通孔的第二过滤网,收集箱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的引流道,引流道的低端延伸至竖井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合有残留水分的杂物进入收集箱内时,残留的水分可以从第二过滤网的滤孔中流出,并从引流道汇入竖井内一同从排水管排出,能够减少收集箱内的水分,抑制收集箱内细菌的繁殖,提升洁净度;另一方面,当雨量过大时,大量雨水能够直接从收集口进入收集箱,并从第二滤网流出,提升了竖井内的排水通量。
11.可选的,所述收集口处设置有挡板,挡板与收集口的内壁转动连接以供固体杂物通过。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流和杂物较小时,挡板能够阻挡水分水流流入收集
箱内,而当杂物逐渐堆积时,在重力和倾斜的滤板的作用下,杂物能够推动挡板转动从而落入收集箱内。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上设置有用于清理附着在第一滤网表面的固体杂物的清理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滤网过滤积水的过程中,存在树叶等固体杂物附着在第一滤网的表面上, 堵塞第一滤网,影响积水的排出。
15.可选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第一滤网上的转动轴和同轴套设于转动轴上的叶轮和清洁刷,清洁刷的刷头贴合第一滤网的导流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水从竖井的顶部留下,水流冲击叶轮并带动叶轮与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清洁刷转动,清洁刷的刷头在转动过程中对第一滤网的表面进行清理,从而将附着在第一滤网表面的杂物刷至滤板上。
17.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的中心内凹形成容纳槽,叶轮设置于容纳槽内,转动轴的下端与容纳槽的底壁转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容纳槽和第一滤网连接,提升了转动轴转动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收集箱的顶端对称设置有便于提拉收集箱的挂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拉挂,即可将收集箱从检查井中提出,提升维护的便捷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滤板以及收集箱的内壁均涂覆有防锈涂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锈涂层能够减缓第一滤网、滤板和收集槽的锈蚀速度,延长使用寿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和收集箱,利用第一滤网和滤板对积水进行过滤,将固体杂物截留在滤板上,并使固体杂物在水流和重力的作用下沿滤板的倾斜面移动并落入收集箱内进行堆积,改善积水中的固体杂物导致竖井和排水管发生堵塞的现象;
25.2、通过设置带有第二滤网的收集箱,当雨量或积水量增大时,水流可以直接进入收集箱内,并从第二滤网流出,提升了暴雨天气时竖井的水流通量,降低发生内涝的概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现有技术中道路排水结构的剖视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竖井;11、窑井盖;111、排水通槽;12、卡槽;
31.2.检查井;21、收集口;211、挡板;212、转轴;22、安装环座;
32.3、排水管;
33.4、第一滤网;41、容纳槽;42、导流面;
34.5、滤板;51、卡块;
35.6、收集箱;61、挂耳;611、挂杆;612、安装环;62、第二滤网;
36.7、引流道;
37.8、转动轴;81、清洁刷;82、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过滤系统,参照图1,包括设置在道路一侧的竖井1,竖井1的井口固定连接有窑井盖11,窑井盖11的顶部贯穿有排水通槽111,竖井1内设置有过滤组件,结合图2,竖井1的一侧设置有检查井2,检查井2内安装有收集箱6,竖井1的底端一侧连通有排水管3。
40.过滤组件包括滤板5和第一滤网4。滤板5的板面倾斜设置,低端朝向靠近检查井2的一侧,滤板5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有卡块51。在竖井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卡块51相匹配的卡槽12,卡块51与卡槽12卡嵌配合。滤板5的板面均布有多个滤孔。
41.滤板5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滤网4。第一滤网4为下端开口的圆台形网板,下端与滤板5固定连接,并与滤板5衔接。第一滤网4和滤板5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涂层。结合图2,第一滤网4与滤板5的衔接面为倾斜的导流面42。
42.参照图3,第一滤网4的中心内凹形成容纳槽41。容纳槽41内设置有清理组件。清理组件包括转动轴8、同轴套设于转动轴8上的叶轮82和清洁刷81。转动轴8竖直设置,转动轴8的下端与容纳槽41的底壁转动连接,叶轮82套设于转动轴8上并与转动轴8固定连接。转动轴8的上端伸出容纳槽41与清洁刷81的一端固定连接。清洁刷81包括刷杆和刷头,清洁刷81的长度方向与导流面42的倾斜方向相同,刷头朝向导流面42且与第一滤网4的表面相抵触。
43.在第一滤网4过滤积水的过程中,存在树叶等固体杂物附着在第一滤网4的表面上, 堵塞第一滤网4,影响积水的排出。水流冲击叶轮82并带动叶轮82与转动轴8转动,转动轴8带动清洁刷81转动,清洁刷81的刷头在转动过程中对第一滤网4的表面进行清理,从而将附着在第一滤网4表面的杂物刷至滤板5上。
44.检查井2的内部固定有安装环座22。安装环座22上负载有收集箱6。收集箱6的顶端敞口设置,内壁涂覆有防锈涂层,收集箱6的底壁为带有滤孔的第二滤网62,顶端的位置高度低于滤板5的低端的位置高度。
45.竖井1和检查井2之间的侧壁贯穿有连通竖井1和检查井2的内部空间的收集口21,滤板5的低端延伸至收集口21的底边。收集口21内安装有与收集口21相匹配的挡板211。挡板211竖直设置,顶端穿设有转轴212。转轴212的两端分别与收集口2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挡板211通过转轴212与收集口21转动连接,当固体杂物逐渐在滤板5堆积时,在重力和水流的作用下,固体杂物沿倾斜的滤板5移动至收集口21处,并推动挡板211绕转轴212转动打开收集口21,固体杂物滑落至收集箱6内。
46.收集箱6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的引流道7。引流道7的高端与收集箱6的底部承接,引流道7的底端延伸至竖井1内。竖井1的底端一侧连通有排水管3。排水管3水平设置,且排水管3的一端与竖井1固定连通。
47.收集箱6的顶端连接有挂耳61。挂耳61包括挂杆611和安装环612。安装环612固定在收集箱6的内壁上,挂杆611穿设于安装环612内,并与安装环612升降滑移连接。挂耳61设置有两个,两个挂耳61对称设置于收集箱6的两侧。
48.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过滤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参照图2,混有固体杂物的水流从窑井盖11的排水通槽111流入竖井1内,接着流过第一滤网4、滤板5的表面,固体杂物残留在第一滤网4和滤板5上并沿倾斜的滤板5逐渐堆积并推动挡板211转动,从收集口21滑落至收集箱6内,残留的水分从第二滤网62排入引流道7,最后从排水管3排出;当积水或雨水量过大时,水流进入竖井1后之间可以从第一滤网4和滤板5流过,也可以直接从收集口21流入收集箱6并从引流道7流至竖井1的底端,能够在减缓排水压力的同时保证过滤效果。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