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泉模块及其组合而成的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8666发布日期:2023-03-22 06:1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泉模块及其组合而成的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喷泉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泉模块及其组合而成的模组。


背景技术:

2.喷泉是如今景点、市政等经常使用的美观设备,其一般安装在江、河、池塘、观光池等地方,通过抽水组件将水抽吸上来,并根据具体的喷射指令将水从喷头组件处喷出,结合不同的灯效以形成喷泉景观。
3.相关技术中的喷泉,包括若干喷头组件、若干抽水组件和底座,若干抽水组件按照一定的排列安装在底座上,若干喷头组件与抽水组件一一固定连接,将底座远离抽水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相应的位置上,依次实现喷泉的安装,而为了减少各个喷泉模块安装后的整体体积,需要各个喷头组件之间进行紧密配合,故一般喷头组件和抽水组件的截面皆为正方形。
4.在每个喷头组件上皆存在两个插针接口,分别为输出端和输入端,喷泉中存在多个喷头组件,而为了实现对多个喷头组件之间的信号连接,需要将每个喷头组件之间通过排针连接在一起,而为了方便相邻的两个喷头组件之间的信号、电源传递,一般都会将一个喷头组件的输入端靠近另一个喷头组件的输出端,以此在各个喷头组件之间传递信号和电源,并根据具体的控制逻辑控制喷头组件之间的工作关系,以此实现喷泉的喷射样式变化。
5.相关技术中,多个喷泉模块连接在一起后,因安装操作不仔细,会导致多个喷头组件的出水口互相不平行,这样整个喷泉在喷出水的时候会出现各个模块出水方向不平行的问题,个别的喷头组件的出水会发生倾斜,美观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使得喷头组件的出水不发生倾斜,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泉模块及其组合而成的模组。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喷泉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喷泉模块,包括喷头组件、抽水组件和插针接口,所述喷头组件和所述抽水组件皆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喷头组件设置在所述抽水组件上,所述喷头组件的入水口对应于所述抽水组件的出水口,所述插针接口设置在所述喷头组件上,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抽水组件之间设置有平台板,所述喷头组件和平台板之间、所述平台板和抽水组件之间皆相互固定连接,且所述喷头组件的轴向方向与所述抽水组件的出水口的轴向方向互相重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喷头组件可以通过与平台板的连接以平直的安装在抽水组件上,避免喷头组件喷出水时发生倾斜。
10.优选的,所述喷头组件和所述抽水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喷头组件的入水口,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抽水组件的出水口对应设置且过盈
配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件实现喷头组件和抽水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抽水组件的水溢出。
12.优选的,所述抽水组件的入水口上设置有过滤网。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以在抽水组件抽水时对水中的垃圾、体积较大的杂质进行去除。
14.优选的,所述抽水组件的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海绵。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海绵可以对水中的较小的杂质、灰尘进行过滤,减少喷头组件发生损坏的可能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泉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7.一种喷泉模组,包括若干上述的喷泉模块,还包括底座和插排组件,若干所述喷泉模块阵列在所述底座上,插排组件用于将所有所述喷泉模块串联在一起以形成单一的信号传输链路,且将位于同一列的所述喷泉模块定义为模块组,同一模块组上的所述平台板为一体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一列的平台板为一体设置,使得同一列的喷泉模块中的喷水组件喷出的水都朝向一个方向,不会出现相邻的或同一列的喷水组件喷水方向倾斜、不同而导致美观度下降的情况出现。
19.优选的,所述插排组件包括第一插排件和第二插排件,所述第一插排件具有一个电信端和一个连接端,所述第二插排件具有两个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均用于与所述插针接口连接,其中,所述模块组中的相邻喷泉模块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插排件进行连接,相邻的所述模块组的首端喷泉模块之间或尾端喷泉模块之间皆通过第二插排件进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插排件的连接端连接在剩余的两个所述插针接口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插排件和第二插排件使得一个模块模组中的所有喷泉模块形成单一的信号传递链路,方便对各个模块提供电源并进行控制。
21.优选的,所述喷头组件上设置有若干标向柱,且若干所述标向柱皆设置在所述喷头组件的同一侧。
22.优选的,相邻的所述模块组上的标向柱的所在侧皆相反。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标向柱对喷头组件的方向进行定位,通过标向柱的位置可以清楚、快速的知道喷头组件目前的正反位置,这样当后续将若干喷头组件按照顺序相邻安装时,可以通过标向柱清晰地看出喷头组件有没有正确安装,避免将喷头组件安装反导致相邻的喷头组件之间的插针接口没有对应上,以此在连线后导致短路。
24.优选的,所述喷头组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平台板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抽水组件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之间相对应设置,还包括分别穿设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的连接件。
25.优选的,沿所述喷头组件纵向方向的一列所述平台板为一体设置。
26.优选的,所述插针接口上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突出于所述插针接口,所述第一排插件的连接端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垫片与所述密封槽对应设置且过盈配合。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垫片和密封槽的过盈配合实现防水。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每列的抽水组件互相之间是互相平行的,不会出现有单个喷头组件喷射方向倾斜的情况出现。
30.2.通过标向柱对喷头组件的方向进行定位,通过标向柱的位置可以清楚、快速的知道喷头组件目前的正反位置,这样当后续将若干喷头组件按照顺序相邻安装时,可以通过标向柱清晰地看出喷头组件有没有正确安装,避免将喷头组件安装反导致相邻的喷头组件之间的插针接口没有对应上,以此在连线后导致短路;
31.3.通过第一插排件和第二插排件使得一个模块模组中的所有喷泉模块形成单一的信号传递链路,方便对各个模块提供电源并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泉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泉模块连接插排组件后的爆炸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平台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泉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泉模块除去部分连接排插后的上视图;
37.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泉模块的等效示意图;
39.图8时本技术实施例中插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1、喷头组件;2、抽水组件;3、插针接口;31、第一插针接口;32、第二插针接口;4、过滤网;5、插排组件;51、第一插排件;52、第二插排件;521、长插排件;522、短插排件;6、标向柱;7、平台板;8、第一安装孔;9、第二安装孔;10、第三安装孔;11、第四安装孔;12、第五安装孔;13、底座;14、第一安装部;15、第二安装部;16、电信端;17、密封件;18、密封垫片;19、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喷泉模块。
4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喷泉模块包括喷头组件1、抽水组件2、插针接口3和平台板7。
44.喷头组件1包括喷头和主体外壳,喷头用于将抽水组件2抽上来的水喷射出去,主体外壳套接在喷头上,主要用于对喷头的保护和支撑,且主体外壳上都集成有相应的控制单元,一般为mcu模块,通过mcu模块进行信号处理分配,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为电压信号,以控制出水量的大小、出水的持续时间,还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为电流信号以控制后续连接的led灯珠的亮灭、颜色等。喷头组件1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
45.而抽水组件2包括支架座、水泵、保护外壳等部件,支架座连接于后续相应的底座,水泵安装在支架座上,保护外壳套接在水泵上以对抽水组件2进行保护,抽水组件2一般放置在江、河、池塘、观光池等的水中,将水从入水口抽上来后,从抽水组件2的出水口将水传
递至喷头组件1处。
46.喷头组件1设置在抽水组件2上,喷头组件1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
47.插针接口3设置在喷头组件1上,插针接口3包括第一插针接口31和第二插针接口32,第一插针接口31和第二插针接口32不相同,第一插针接口31作为输入端,第二插针接口32作为输出端,后续的电源、控制信号等皆从第一插针接口31传递至第二插针接口32以形成通路,以此对喷头组件1提供工作电源和工作状态控制。
48.喷头组件1和抽水组件2之间设置有平台板7,喷头组件1和平台板7之间、平台板7和抽水组件2之间皆相互固定连接,且喷头组件1的轴向方向与抽水组件2的出水口的轴向方向互相重合。
49.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喷头组件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8,平台板7上包括第一安装部14,第一安装部14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安装孔9,抽水组件2包括第二安装部15,第二安装部15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0,第一安装孔8、第二安装孔9和第三安装孔10相互对应设置,通过将第一安装孔8、第二安装孔9和第三安装孔10对齐,并拧入螺栓等连接件以实现喷头组件1、平台板7和抽水组件2之间的固定连接。
50.进一步的,喷头组件1和抽水组件2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件17,密封件17为一o型密封圈,其设置在喷头组件1的入水口,密封件17和抽水组件2的出水口对应设置且互相过盈配合。通过密封件17,使得喷头组件1和抽水组件2连接在一起后,实现密封,使得抽水组件2输送至喷头组件1的水不会溢出。
51.进一步的,抽水组件2的入水口上设置有过滤网4,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海绵,过滤海绵可以对水中的一些杂质进行过滤,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拆出抽水组件2以对过滤海绵进行更换,为了减少更换过滤海绵的次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喷泉模块适用于水质较好的地方。
52.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喷泉模块,其包括若干上述的喷泉模块,还包括底座13和插排组件5,若干喷泉模块阵列在底座13上,插排组件5用于对所有喷泉模块进行串联以形成单一的信号传输链路,且将位于同一列的喷泉模块定义为模块组,同一模块组上的平台板7为一体设置。
53.每一列喷头组件1和抽水组件2之间的平台板7皆为一体设置。因每个喷泉模块的高度与其长度和宽度比起来都较大,故在安装时,很可能有一些喷头组件1没有垂直的安装在抽水组件2上,若发生没有垂直安装的情况,则喷头组件1喷出的水则会发生倾斜,这就导致喷泉的观看效果较差,故在每一列设置一个平台板7,平台板7先安装在各个抽水组件2上,再将若干喷头组件1安装在平台板7上,以此可以使得每列的抽水组件2互相之间是互相平行的,不会出现有单个喷头组件1喷射方向倾斜的情况出现。
54.若干抽水组件2均匀排列在底座13上,并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进行安装,使得抽水组件2固定在底座13上。在本技术中,一个底座上安装有100个抽水组件2,100个抽水组件2以10*10的排列方式均匀排列,形成一正方向的喷泉模组。相应的,也共有100个喷头组件1,与100个抽水组件2一一对应连接。
55.如图5和图6所示,插排组件5包括第一插排件51和第二插排件52,第一插排件51具有一个电信端16和一个连接端,第二插排件52具有两个连接端,连接端均用于与插针接口3
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端为中间走线两端为插针的信号连接传递部件,插排线通过将插针插入第一插接接口和第二插接接口实现多个喷头组件1之间的信号、电源传递作用,电信端16则用于连接相应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56.其中,模块组中的相邻喷泉模块之间通过第二插排件52进行连接,相邻的模块组的首端喷泉模块之间或尾端喷泉模块之间皆通过第二插排件52进行连接,两个第一插排件51的连接端连接在剩余的两个插针接口3上。
57.每一列中的所有喷头组件1的第一插针接口31和第二插针接口32的位置都相同,而每一行中的所有喷头组件1的第一插针接口31和第二插针接口32的位置都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一列的所有第一插针接口31都位于下端,第二插针接口32都位于上端,第二列的所有第一插针接口31都位于上端,第二插针接口32都位于下端,以此类推。
58.以此使得一个模组中的所有模块形成一往复排列的排列状态,第一列的电源和控制信号可以从第一列开头的喷头组件1中的第一插针接口31传入第二插针接口32,并传入相邻的喷头组件1中的第一插针接口31,在传入第二插针接口32,当以此传输至该列最后一个喷头组件1的第二插针接口32后,会传输至横向相邻的喷头组件1的第一插针接口31,并继续进行传输。而所有单数列的信号传输方向和所有偶数列的信号传输方向在地理层面上相反。
59.为了更清楚的进行解释,可以将本技术中的10*10的喷头组件1进行编号,第一列包括a1-a10,第二列包括b1-b10,以此类推,第十列为j1-j10,而第一行包括a1、b1、c1、d1...j1,第二行为a2、b2、c2...j2。信号和电源的传递方式为a1-...-a10-b10-...-b1-...-c1-...-c10-d10-...-j1。
60.第一插排件51在本技术中设置有两个,一个连接于起始端,也就是第一列的第一个喷头组件1,另一个连接于结束端,也就是第十列的最后一个喷头组件1,而第一插排件51的另一端可以连接有电源线和信号线,以此实现电源和信号的传递。
61.而第二插排件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存在两种,一种为长插排件521,另一种为短插排件522。
62.模块组中的相邻喷泉模块之间通过短插排件522进行连接,也就是同一列的相邻喷泉模块之间为短插排件522。
63.相邻的模块组的首端喷泉模块之间或尾端喷泉模块之间皆通过长插排件521进行连接,长插排件521皆位于模组的边缘位置,因同一列的两个喷头组件1上的插针接口3之间的距离较短,而沿横向相邻的两个喷头组件1上的插针接口3之间的距离较长,故为了紧密安装,可以设置长插排件521和短插排件522。
6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插排件52中的短插排件522设置有90个,每列10个喷头组件1皆通过短插排件522两两连接,也就是说每一列10个喷头组件1中,共通过9个短插排件522进行相连,而一共有10行,故存在9*10个短插排件522,第二插排件52中的长插排件521设置有9个,远离第一插排件51的一端边缘设置有5个,靠近第一插排件51的一端边缘设置有4个,每两列对应有一个长插排件521,如第一列和第二列对应有一个,第二列和第三列对应有一个,第四列和第五列对应有一个,以此类推。
65.进一步的,在喷头组件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第四安装孔11,在插排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五安装孔12。一个喷头组件1上连接有两个插排件,也就是一部分第四
安装孔11与一个插排件上的部分第五安装孔12相对应设置,然后通过螺栓等插接件穿过两个孔以完成安装,喷头组件1上的另一部分第四安装孔11则与另一个插排件上的部分第五安装孔12对应设置,然后通过螺栓等插接件穿过两个孔以完成安装。而两个插排件上的另一部分第五安装孔12,则分别与喷头组件1相邻的其他喷头组件1上的第四安装孔11一一对应。
66.喷头组件1上还设置有若干标向柱6,标向柱6用于标明喷头组件1的朝向。
6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抽水组件2和喷头组件1较为矩形块,故喷头组件1上共有4个角点,也就是矩形的四角处。标向柱6可以有1、2、3个。
68.若标向柱6有一个,例如当喷头组件1处于一个位置状态时,标向柱6位于其左上方,若将喷头组件1转动180度,则标向柱6位于其右下方。
69.若标向柱6有两个,可能一个标向柱6位于喷头组件1的左上角,一个标向柱6位于喷头组件1的左下角,那么将喷头组件1转动180度后,两个标向柱6分别位于右上角和左下角;有可能一个标向柱6位于喷头组件1的左上角,一个标向柱6位于喷头组件1的右下角,那么将喷头组件1转动180度后,两个标向柱6分别位于右上角和左下角。
70.如标向柱6有三个,可能只有喷头组件1的左上角不存在标向柱6,其他三个角上皆设置有标向柱6,那么经过180度的转动后,喷头组件1上只有右下角不存在标向柱6。
71.需要注意的是,因标向柱6皆安装在角点位置,故标向柱6的数量应少于角点的个数,因为如果标向柱6的个数等于角点的个数,那么就说明每个角点上皆设置有标向柱6,每个角点位置都是一样的,这样标向柱6就无法起到标明方向的作用。
72.以此我们可以通过标向柱6对喷头组件1的方向进行定位,通过标向柱6的位置可以清楚的知道喷头组件1目前的正反位置,这样当后续将若干喷头组件1按照顺序相邻安装时,可以通过标向柱6清晰地看出喷头组件1有没有正确安装,避免将喷头组件1安装反导致相邻的喷头组件1之间的插针接口3没有对应上,以此在连线后导致短路。
7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共有两个标向柱6,两个标向柱6皆设置在喷头组件1的同一侧。因后续会有数量较多的喷头组件1安装在一起,若标向柱6设置为1个或3个,那么不同朝向的喷头组件1,其上的标向柱6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如只有一个标向柱6时,其中一些喷头组件1在安装时,其标向柱6在左上方,那么另一些喷头组件1需要转动180度并安装,那么其标向柱6需要在右下方,但在安装时可能会使标向柱6在左下方,并错将左上方的标向柱6和左下方的标向柱6认为是转动了180度;而当标向柱6为3个时,当若干喷头组件1安装在一起时,其标向柱6的个数就非常多,很容易出现看错的情况。
74.而设置两个标向柱6设置在同一侧在感官分辨上,就非常清楚,因当将喷头组件1转向180度安装时,其标向柱6的位置要么都在左侧,要么都在右侧,不会出现其他情况,故非常好分辨,能加快操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75.其中,任一喷头组件1与其纵向相邻的喷头组件1上的标向柱6的位置相同,且与其横向相邻的喷头组件1上的标向柱6的位置相反。也就是说,这10*10的模组中,每一列中的所有喷头组件1的位置都是一样的,而每一行中的所有喷头组件1的位置都互相相反。如第一列的所有喷头组件1中的标向柱6都位于左侧,则第二列的所有喷头组件1的标向柱6都位于右侧,第三列的所有喷头组件1的标向柱6都位于左侧,以此类推。
76.如图7所示,图7为喷泉模组的等效图,图中每个模块上的“+”指代第一插针接口
31,
“‑”
指代第二插针接口32,而圆形实心符号指代标向柱6。图中清楚的公开了喷泉模组上的各个插针位置和关系,以及各个标向柱6的位置和关系。
77.同时为了方便安装,插排件上开设有与标向柱6相对应的容纳槽,以此在安装时,标向柱6不会对插排件进行阻挡。
78.如图2和图8所示,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防水效果,插针接口3上设置有密封垫片18,密封垫片18突出于插针接口3,插排件的连接端上开设有密封槽19,密封垫片18与密封槽19对应设置且过盈配合。
79.通过密封垫片18和封闭槽19之间的过盈配合,使得插排组件5的连接端连接于插针接口3时实现倒扣封闭效果,实现防水封闭,避免水流进插针接口3。
80.实施原理为:
81.在每一列设置一个平台板7,平台板7先安装在各个抽水组件2上,再将若干喷头组件1安装在平台板7上,以此可以使得每列的抽水组件2互相之间是互相平行的,不会出现有单个喷头组件1喷射方向倾斜的情况出现。
82.通过标向柱6对喷头组件1的方向进行定位,通过标向柱6的位置可以清楚、快速的知道喷头组件1目前的正反位置,这样当后续将若干喷头组件1按照顺序相邻安装时,可以通过标向柱6清晰地看出喷头组件1有没有正确安装,避免将喷头组件1安装反导致相邻的喷头组件1之间的插针接口3没有对应上,以此在连线后导致短路。
8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