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网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4822发布日期:2023-03-01 02: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网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网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中除杂最多的一步就是过滤处理阶段,过滤主要是通过设置过滤网,污水通过过滤网是部分不溶物被滤网阻挡以实现分离的目的,污水处理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滤网进行更换、检修等操作,现有滤网有采用固定设置方式也有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设置。
3.其中可拆卸设置技术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cn113797633a,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包括池体,以及设在池体一侧的出液口,所述便于更换滤网的生活污水处理用过滤装置还包括:网固机构,设在池体的内部,用于对滤网进行夹装固定,网固机构包括滑动设在池体内壁上的网架,网架一侧设有限槽,限槽内设置滤网,网架设有滤网的一侧设有若干压块,压块为扇形,压块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转动连接在连接架上,连接架和网架之间设有间距调整组件,用于控制压块远离网架;以及抬升机构,设在池体外部,用于将滤网推出到池体外。
4.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实现便捷的更换滤网,但是其也存在较多的弊端,如滤网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网架上的固定方式仅仅是通过设置在网架四个角上的扇形的固定块以及用于防止滤网移动的限位钉,其仅仅能够将滤网四个角相对固定对于滤网中间位置的固定并未考虑也未进行限定;污水过滤用的滤网一般都是较大滤网,随着过滤的进行,滤网上积攒的过滤物重量会随之增加,其会对滤网产生较大的下拉力,仅仅靠本装置四个角的固定,会造成滤网因被拉伸而造成滤网变形损坏等问题;而且其用于调整两个网架之间的调节部件设计相对较为复杂,其长期处于污水腐蚀下容易出现故障或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网的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指出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网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过滤装置,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用于支撑过滤装置的支撑端子,过滤装置可拆卸的设置有该支撑端子上;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调整螺栓、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通过调整螺栓连接,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调节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需要更换滤网时,通过外部吊装设备将过来装置吊出。
7.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四个角上分别开有通孔,其中第一框架上的通孔的内壁光滑,且该通孔的下端向外扩展形成凸缘槽;第二框架上的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8.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调整螺栓的一端设有转把用以旋转调整螺栓、另一端固定设有与凸缘槽相匹配的凸缘台,所述调整螺栓的螺杆上设有螺纹。
9.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框架内侧设有若干用于对滤网提供支撑的滤网支撑架,以防止滤网上过滤物向下的重力,导致滤网变形。
10.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框架的上表面对称设有2个吊耳。
11.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端子为设置在箱体内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处于平行于箱底的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撑板与箱体焊接相连。
12.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设置若干挡块,所述第一框架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挡块相对应的缺口,用以容纳所述挡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框架的通孔设置螺纹,第一框架通孔底部设置凸缘槽,调整螺栓末端设置凸缘,进而通过简单的螺栓连接方式将两个框架连接在一起,并同时通过螺栓实现了对两个框架之间距离的调整,结构简单;其次第一框架的上表面的下凹陷形成凹槽,第二框架下表面下凸起形成与凹槽相对应的压条,相互配合对滤网进行360无死角的固定,同时通过在滤网下表面固定设置挡块以及在第一框架上设有与其对应的缺口有效的防止夹紧阶段滤网发生位移的可能性;其次是在第一框架内侧设置若干用于对滤网提供支撑的滤网支撑架,可以有效的对滤网中部提供辅助支撑,以减轻滤网上部的过滤物对滤网的下拉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
16.图3为涂2中a-a方向剖面视图。
17.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框架上的通孔处的纵向剖视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调整螺栓的立体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滤网的立体图。
23.图中:1、箱体;2、支撑段子;3、滤网;4、调整螺栓;5、第一框架;6、第二框架;7、凸缘槽;8、滤网支撑架;9、吊耳;10、挡块;11、缺口;12、凹槽;13、压条;401、转把;402、凸缘台;403、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9所示,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网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过滤装置,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有出水口,箱体顶部敞口且通过封盖封闭,封盖上设有进水口和用于移动的吊环,其中过滤装置可拆卸的设置箱体1内部。具体可拆卸的设置方式如下;箱体1内侧设有至少四个支撑用于支撑过滤装置的支撑端子2,且所有支撑端子2处于平行于箱底的同一平面上,过滤装置设置在通过支撑端子2设置于箱体1内部。过滤装置对箱体1内部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当需要更换滤网3时打开箱盖通过吊车等吊装设备将过滤装置吊离箱体1,进行滤网3的更换,待更换完成后再次吊装安装于箱体1内部。
29.具体而言,如图4-9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3、调整螺栓4、第一框架5和第二框架6,其中第一框架5用于安装滤网3,第二框架6用于配合第一框架5将设置于第一框架5上的滤网3夹紧;调整螺栓4的一端设有转把401用以旋转调整螺栓、另一端固定设有凸缘402;第一框架5和第二框架6的四个角上开有通孔,其中第一框架5的通孔的内壁光滑,且该通孔的下端向外扩展形成与凸缘402相匹配的凸缘槽7;第二框架6上的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调整螺栓4设置于通孔内,与第二框架6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转把401调整第一框架5与第二框架6之间的距离,实现对设置与第一框架5上的滤网3夹紧或者松开。
30.为了吊装的方便,在第二框架6的上表面对称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9,该吊耳9至少为2个,且相对设置在不同边上,需要更换检修过滤装置或者清理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物时,只需将吊耳9与吊装设备的挂钩连接即可。
31.进一步如图5所示为了增加第一框架5对滤网3的支撑性,第一框架5内设有若干用于对滤网提供支撑的滤网支撑架8,以防止滤网3上过滤物向下的重力,导致滤网3变形,影响过滤。
32.如图9所示,为了防止滤网3被第一框架5与第二框架6夹紧的时,因滤网3上表面过滤物下压力而导致滤网3出现移动,在滤网3的下表面设置若干挡块10,并在第一框架5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挡块10相对应的缺口11;同时在第一框架5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12,第二框架6的下表面向下凸起形成与凹槽12相对应的压条13,当第一框架5与第二框架6接触对滤网3夹紧是压条12与凹槽13共同将滤网3进一步夹紧固定,防止滤网3因重物作用发生位移。
33.进一步,转动转把401时,调整螺栓转动,由于螺杆403与第二框架6的通孔为螺纹连接,因此调整螺栓转动时,螺杆403会在第二框架6上的通孔旋进或旋处,凸缘台402会在凸缘槽7内旋转,凸缘台402在凸缘槽7的作用下降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调近或调远。
34.更换滤网具体操作如下:关闭污水进水管,将封盖与箱体1解除锁定,通过吊装设备将封盖吊离箱体1,并将滤网3上表面的杂物清除掉;再将吊装设备的挂钩与第二框架6上的吊耳9连接,将清理装置吊离箱体1;通过转把401转动调整螺栓,将第一框架5与第二框架6分离至合适距离,将滤网3上的挡块从第一框架的缺口11中移出,然后调整滤网3角度,从第一框架5与第二框架6之间取出,完成废弃滤网3的拆卸;将新滤网3从第一框架5与第二框架6之间放进去,将滤网3上的挡块移动进入第一框架的缺口11中,然后转把401转动调整螺栓,将第一框架5与第二框架6调整靠近,直至相互夹紧,夹紧过程中压条12将滤网压入凹槽13实现对滤网的360度夹紧固定,完成新滤网3的更换,通过吊装设备将更换心滤网3后的清理装置安装于箱体内部,盖合封盖,打开进水,继续进行污水的过滤处理。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