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多级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9341发布日期:2023-04-29 18:0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船用多级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油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多级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1、气体在运输和升压的过程中,部分应用场合需要对压缩机排出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按照应用工艺不同,其对气体中油夹带率有着不同的要求,如:200ppm,100ppm,10ppm,1ppm,0.1ppm,0.01ppm等。现有技术多选用标准的油分离器串联结构。如需要实现气体油夹带率<1ppm,则需要三级油分串联:一级油分进气口与压缩机排气口相连,进行一次油气分离后从油分排气口排出,进入二级油分离器。二级油分离器进气口与一次油分排气口相连,排气口与三次油分进气口相连。

2、在船用过程中,船舶一般有横摇和纵摇的要求,譬如船级社规定:横向:静态15℃,动态22.5℃;纵向:静态5℃,动态7.5℃。在摇摆中,一级油分油池中的润滑油有概率因为船舶的摇摆,产生剧烈的波动,在排气气流压力的联合作用下出现断流,对后期供油造成影响,以及三级油分串联,需要更大的占地空间,有悖于船舶紧凑布置的问题。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船用多级油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2、技术方案:一种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包括:卧式筒体;两端盖,分别与所述卧式筒体两端固定连接;汽包,直立设置于所述卧式筒体中轴线;进气三通管,与所述卧式筒体固定连接,其进气端位于所述卧式筒体外侧,两出气端位于所述卧式筒体内部且分别面向两所述端盖;第一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卧式筒体内部一侧;第二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固定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初级油气分离组件一侧的所述卧式筒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关于所述汽包对称设置;及至少一个聚结器,填充设置于所述汽包内;通过所述第一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和所述第二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初步分离油气,以使油液沉降于卧式筒体底部,并通过所述聚结器过滤残留的油气,以使油气精细分离。

3、作为优选,所述汽包内壁靠近底部一侧设置有聚结器安装板,所述聚结器安装板上设置有所述聚结器,所述聚结器一侧设置有延伸出所述汽包的聚结器回油口。

4、作为优选,所述汽包一侧靠近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汽包内壁靠近所述排气口一侧设置有排气口挡板,所述排气口挡板、所述聚结器安装板和所述汽包内壁密封围合形成具有顶部进气口的气体容置腔,所述气体容置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5、作为优选,所述进气三通管的两出气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弯头。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卧式筒体内的第一防吹板,且位于油池上方,所述第一防吹板远离所述端盖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卧式筒体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除沫器,所述第一除沫器底部设置有第一挡油板,所述第一除沫器底部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一挡油板顶部的高度。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吹板靠近所述端盖一侧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防吹板和所述第一挡油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卧式筒体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用于供油液流通沉降至所述卧式筒体底部。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卧式筒体内的第二防吹板,且位于油池上方,所述第二防吹板远离所述端盖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卧式筒体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除沫器,所述第二除沫器底部设置有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二除沫器底部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挡油板顶部的高度。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防吹板靠近所述端盖一侧设置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防吹板和所述第二挡油板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隙,所述第二挡油板与所述卧式筒体底部内壁设置有第六间隙,所述第四间隙、所述第五间隙和所述第六间隙用于供油液流通沉降至所述卧式筒体底部。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除沫器和所述第二除沫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卧式筒体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三防吹板,所述第三防吹板与分别与所述第一防吹板和所述第二防吹板平齐设置,所述第三防吹板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三挡油板。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吹板、所述第二防吹板、所述第三防吹板底部与所述卧式筒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加热器。

12、作为优选,所述卧式筒体底部设置有出油口。

13、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油气分离组件对称设置于卧式筒体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和所述第二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初步分离油气,以使油液沉降于卧式筒体底部,并通过所述聚结器过滤残留的油气,以使油气精细分离,达到了提高结构稳定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避免油分油池因船舶摇摆发生供油断流和整合多级油分结构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船舶在摇摆中,一级油分油池中的润滑油有概率因为船舶的摇摆,产生剧烈的波动,在排气气流压力的联合作用下出现断流,对后期供油造成影响,以及三级油分串联,需要更大的占地空间,有悖于船舶紧凑布置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3)内壁靠近底部一侧设置有聚结器安装板(8),所述聚结器安装板(8)上设置有所述聚结器(7),所述聚结器(7)一侧设置有延伸出所述汽包(3)的聚结器回油口(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3)一侧靠近顶部开设有排气口(10),所述汽包(3)内壁靠近所述排气口(10)一侧设置有排气口挡板(11),所述排气口挡板(11)、所述聚结器(7)安装板和所述汽包(3)内壁密封围合形成具有顶部进气口的气体容置腔(12),所述气体容置腔(12)与所述排气口(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三通管(4)的两出气端(42)分别设置有进气弯头(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级油气分离组件(5)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卧式筒体(1)内的第一防吹板(51),且位于油池上方,所述第一防吹板(51)远离所述端盖(2)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卧式筒体(1)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除沫器(53),所述第一除沫器(53)底部设置有第一挡油板(52),所述第一除沫器(53)底部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一挡油板(52)顶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吹板(51)靠近所述端盖(2)一侧设置有第一间隙(54),所述第一防吹板(51)和所述第一挡油板(5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55),所述第一挡油板(52)与所述卧式筒体(1)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三间隙(56),所述第一间隙(54)、所述第二间隙(55)和所述第三间隙(56)用于供油液流通沉降至所述卧式筒体(1)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初级油气分离组件(6)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卧式筒体(1)内的第二防吹板(61),且位于油池上方,所述第二防吹板(61)远离所述端盖(2)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卧式筒体(1)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除沫器(63),所述第二除沫器(63)底部设置有第二挡油板(62),所述第二除沫器(63)底部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挡油板(62)顶部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吹板(61)靠近所述端盖(2)一侧设置有第四间隙(64),所述第二防吹板(61)和所述第二挡油板(62)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隙(65),所述第二挡油板(62)与所述卧式筒体(1)底部内壁设置有第六间隙(66),所述第四间隙(64)、所述第五间隙(65)和所述第六间隙(66)用于供油液流通沉降至所述卧式筒体(1)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沫器(53)和所述第二除沫器(63)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卧式筒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三防吹板(14),所述第三防吹板(14)与分别与所述第一防吹板(51)和所述第二防吹板(61)平齐设置,所述第三防吹板(14)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三挡油板(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吹板(51)、所述第二防吹板(61)、所述第三防吹板(14)底部与所述卧式筒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加热器(16)。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筒体(1)底部设置有出油口(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船用多级油分离器,涉及油分离器技术领域。其中,该船用多级油分离器,包括:卧式筒体;两端盖,分别与卧式筒体两端固定连接;汽包,直立设置于卧式筒体中轴线;进气三通管,与卧式筒体固定连接,其进气端位于卧式筒体外侧,两出气端位于卧式筒体内部且分别面向两端盖;第一初级油气分离组件,固定设置于卧式筒体内部一侧;第二初级油气分离组件。本技术,解决船舶在摇摆中,一级油分油池中的润滑油有概率因为船舶的摇摆,产生剧烈的波动,在排气气流压力的联合作用下出现断流,对后期供油造成影响,以及三级油分串联,需要更大的占地空间,有悖于船舶紧凑布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施磊,谢文滔,洪浪燕,刘友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利玛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