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5923发布日期:2023-03-01 02:4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2.当石油的浓度较高时,就需要添加降粘剂进行加工,降粘剂是带无机亲和基团的有机聚合物,国它具有使用范围宽、降黏率高,老化成度低、抗高温、抗盐、抗钙,提高机械钻速、维护周期长,无毒无污染等特点。
3.中国专利文献(cn212142301u)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其在说明书中提出“石油一般通过油井与炼油厂进行开采与加工,油井是通过钻井方法钻成的孔眼,一般油井在钻达油层后,下入油层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油井水泥,以维护井壁和封闭油、气、水层,后按油田开发的要求用射孔枪射开油层,形成通道,下入油管,用适宜的诱流方法,将石油由油井井底上升到井口,炼油厂指将从地层中开采出的原油经过蒸馏、催化、裂化、裂解、加氢精制等工艺过程,生产出柴油、汽油、煤油、润滑油、石油焦、沥青、乙烯等产品的工厂,当石油的浓度较高时,就需要添加降粘剂进行加工,降粘剂是带无机亲和基团的有机聚合物,国外研制出一种钻井液用高温降黏剂,属于一种钻井液中添加的油田化学剂,它由甲基氯硅烷、改性经水溶解的聚丙烯腈、有机锡催化剂和氟代烃基硅氧烷,通过加温、加压反应而成基础液,然后再加入腐植酸,在150℃~180℃下反应即得钻井液用硅氟高温降黏剂,但是现有的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结构简单,不能对降粘剂的原料进行搅拌”,然而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虽然解决了搅拌的问题,但搅拌的时间与排料的时间无法准确计算,容易延误排料的时间且导致使用效率较差,因此,在与现有的加注装置以及所引用的对比案例中描述的装置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4.在通过加注装置对降粘剂进行排放时,往往需要提前对降粘剂进行混合搅拌,这导致在使用加注装置时往往需要较长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搅拌根据与加注工序分离,导致在加注降粘剂时所需的工序更加复杂,不仅容易出现加注错误同时容易影响加注降粘剂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解决了在通过加注装置对降粘剂进行排放时,往往需要提前对降粘剂进行混合搅拌,这导致在使用加注装置时往往需要较长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搅拌根据与加注工序分离,导致在加注降粘剂时所需的工序更加复杂,不仅容易出现加注错误同时容易影响加注降粘剂效率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包括加注筒,所述加注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加注筒与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杆外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且若干个限位滑槽内
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环形块,所述限位柱通过环形块与多节弹性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若干个多节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滑块,所述多节弹性伸缩杆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多节弹性伸缩杆若干个杆体外开设的放置槽内均卡接有旋转装置,所述多节弹性伸缩杆通过旋转装置铰接有搅拌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旋转装置包括两个轴承,且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放置槽内壁的上方和下方,两个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所述转轴外套接有两个卷簧,且两个卷簧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放置槽内壁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两个卷簧相对应的一端均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外。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丝杆外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外固定连接有活塞推板,所述活塞推板的形状与加注筒内壁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活塞推板通过卡块与加注筒的内部相互卡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注筒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的形状为环形,若干个导向滑块均滑动连接在导向滑槽内,所述导向滑块的形状和导向滑槽横截面的形状均为t字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注筒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加注管,所述加注管与加注筒相连通,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加注筒上方设置有阀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注筒外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架和控制面板,所述底部支架位于加注筒的下方,所述控制面板位于加注筒的前方。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加注筒与丝杆对应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下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与加注筒对应的一侧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该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通过设置驱动装置、丝杆、限位柱、活塞推板和搅拌杆,在将降粘剂排出并进行使用时,只需启动电机,由于电机在运行时,电机会通过驱动轴带动丝杆旋转,使得丝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限位柱旋转,此时限位柱则会带动若干个多节弹性伸缩杆在加注筒内旋转,使得该加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内部的丝杆带动搅拌杆旋转的方式对降粘剂进行混合,避免在需要排放降粘剂的过程中,降粘剂出现沉淀的情况,从而对排放的降粘剂质量起到了保障的效果。
15.2、该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通过设置螺纹筒、活塞推板和丝杆,由于丝杆在转动时其表面的螺纹筒会受到丝杆的影响,螺纹筒则会带动活塞推板沿着加注筒内部空间移动,并推动加注筒内部的空气以及降粘剂向加注管排出,且活塞推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也将推动带动多节弹性伸缩杆和搅拌杆移动,从而保障该加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保障其内部排放物料的同时对降粘剂进行搅拌混合,通过对排料和搅拌的一体式设计从而大大降低了该加注装置使用时的难度,保障了该加注装置对降粘剂的排放以及混合效果,避免因工序复杂而影响使用该加注装置的效率。
16.3、该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通过设置旋转装置、多节弹性伸缩杆和放置槽,在多节弹性伸缩杆收缩的过程中位于内侧的杆体则会进入外侧杆体的内部,此时内侧杆体的搅拌杆则会受到外侧杆体的挤压而沿着旋转装置翻转并收缩至放置槽内,且在内
侧杆体滑出外侧杆体的内部时,卷簧则会带动搅拌杆弹出,从而保障了活塞推板在移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搅拌杆影响多节弹性伸缩杆的收缩,同时卷簧的设置也保障了多节弹性伸缩杆处于延展状态时搅拌杆对降粘剂的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注筒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节弹性伸缩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加注筒、2驱动装置、201电机、202安装架、3螺纹筒、4丝杆、5限位滑槽、6限位柱、7多节弹性伸缩杆、8放置槽、9旋转装置、901轴承、902转轴、903卷簧、10搅拌杆、11导向滑块、12活塞推板、13导向滑槽、14限位环、15加注管、16底部支架、17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4.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稠油井的降粘剂加注装置,包括加注筒1,加注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包括电机201,电机201的输出轴穿过加注筒1与丝杆4对应的一端传动连接,电机201下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02,安装架202的一侧与加注筒1对应的一侧固定连接;
25.因设置有驱动装置2和丝杆4,使得该加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内部的丝杆4带动搅拌杆10旋转的方式对降粘剂进行混合,避免在需要排放降粘剂的过程中,降粘剂出现沉淀的情况,从而对排放的降粘剂质量起到了保障的效果;
26.驱动装置2的输出轴穿过加注筒1与丝杆4的一端传动连接,丝杆4外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5,丝杆4外螺纹连接有螺纹筒3,螺纹筒3外固定连接有活塞推板12,活塞推板12的形状与加注筒1内壁的形状相适配,活塞推板12通过卡块与加注筒1的内部相互卡接;
27.因设置有螺纹筒3且活塞推板12通过卡块与加注筒1的内部相互卡接,使得丝杆4在转动的过程中,螺纹筒3则会带动活塞推板12沿着加注筒1内部空间移动,并推动加注筒1内部的空气以及降粘剂向加注管15排出,从而保障了该加注装置对降粘剂排放的稳定性;
28.加注筒1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滑槽13,导向滑槽13的形状为环形,若干个导向滑块11均滑动连接在导向滑槽13内,导向滑块11的形状和导向滑槽13横截面的形状均为t字形;
29.因设置有导向滑槽13,使得多节弹性伸缩杆7在随着限位柱6的转动旋转时,导向滑块11会在导向滑槽13内转动,从而保障了多节弹性伸缩杆7转动时的稳定性,且保障了多节弹性伸缩杆7的回弹复位效果;
30.加注筒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加注管15,加注管15与加注筒1相连通,丝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4,加注筒1上方设置有阀门;
31.加注筒1外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架16和控制面板17,底部支架16位于加注筒1的下方,控制面板17位于加注筒1的前方;
32.因设置有驱动装置2和控制面板17,使得该加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通过控制面板17操控电机201运行的时间即可完成对降粘剂排放和搅拌,大大降低了该加注装置的使用难度;
33.且若干个限位滑槽5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柱6,限位柱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环形块,限位柱6通过环形块与多节弹性伸缩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若干个多节弹性伸缩杆7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滑块11,多节弹性伸缩杆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8,多节弹性伸缩杆7若干个杆体外开设的放置槽8内均卡接有旋转装置9,多节弹性伸缩杆7通过旋转装置9铰接有搅拌杆10;
34.因设置有多节弹性伸缩杆7和放置槽8,保障了活塞推板12在移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搅拌杆10影响多节弹性伸缩杆7的收缩,同时卷簧903的设置也保障了多节弹性伸缩杆7处于延展状态时搅拌杆10对降粘剂的搅拌效果;
35.旋转装置9包括两个轴承901,且两个轴承901分别卡接在放置槽8内壁的上方和下方,两个轴承901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902,转轴902外套接有两个卷簧903,且两个卷簧903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放置槽8内壁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两个卷簧903相对应的一端均与转轴902固定连接,搅拌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902外,因设置有螺纹筒3、活塞推板12和丝杆4,保障该加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保障其内部排放物料的同时对降粘剂进行搅拌混合,通过对排料和搅拌的一体式设计从而大大降低了该加注装置使用时的难度,保障了该加注装置对降粘剂的排放以及混合效果,避免因工序复杂而影响使用该加注装置的效率。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7.在需要使用该加注装置时,只需将降粘剂通过加注筒1上方的阀门加入加注筒1内部即可,且在将降粘剂排出并进行使用时,只需启动电机201,由于电机201在运行时,电机201会通过驱动轴带动丝杆4旋转,使得丝杆4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限位柱6旋转,此时限位柱6则会带动若干个多节弹性伸缩杆7在加注筒1内旋转;
38.且由于丝杆4在转动时其表面的螺纹筒3会受到丝杆4的影响,且活塞推板12受到卡块与加注筒1的影响难以转动,使得丝杆4在转动的过程中,螺纹筒3则会带动活塞推板12沿着加注筒1内部空间移动,并推动加注筒1内部的空气以及降粘剂向加注管15排出,且活塞推板12在移动的过程中也将推动带动多节弹性伸缩杆7和搅拌杆10移动;
39.在多节弹性伸缩杆7收缩的过程中位于内侧的杆体则会进入外侧杆体的内部,此时内侧杆体的搅拌杆10则会受到外侧杆体的挤压而沿着旋转装置9翻转并收缩至放置槽8内,且在内侧杆体滑出外侧杆体的内部时,卷簧903则会带动搅拌杆10弹出。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