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6455发布日期:2023-04-19 10:1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


背景技术:

1、当气体或液体与一些特定的多孔颗粒状固体接触时,在加压、低温(或常温)条件下,气体或液体的分子会吸着在固体颗粒表面上,这种现象称为吸附。在减压(低压或真空)、高温条件下,已被吸附的气体或液体会离开固体颗粒表面,这种现象称为脱附。主要的循环吸附工艺有变温循环工艺和变压循环工艺。变温循环工艺采用改变床层温度来实现吸附剂的再生,是最老的和最成熟的循环吸附工艺。因为加热和冷却过程都是很缓慢的,所以每一次循环的时间通常为数小时到几十小时。变压循环工艺通过改变床层的操作压力来实现吸附剂再生的循环工艺。由于压力的变化可以很迅速地实现,因此循环时间可以很短,通常为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适宜于大流量的vocs处理过程。近年来,变压吸附工艺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许多应用领域已取代或将取代变温循环。

2、如申请号为cn201822125516.5(授权公告号为:cn20961250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低浓度vocs的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了风机、预处理设备、若干吸附器、热氮气管路、真空泵和冷凝回收组件,通过系统优化设计,采用采用吸附-脱附-冷凝三者循环设置的方式,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回收,经处理后的废气排放达标且废气中夹杂的有机溶剂等可回收再行利用;经过合理设计的处理系统,系统改动较小,可以根据所处理的废气种类不同进行适应性改造,灵活性大。

3、中试装置是新技术由小试实验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解决小试中无法解决或发现的问题,中试装置的成功运行可为工业化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中试装置设计中重要的考量因素是装置整体的紧凑设计以及是否利用施工建造,针对目前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还没有出现一种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利于建造施工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利于建造施工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包括:

3、支撑架板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支架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区域为第一操作区,下方为第二操作区;

4、吸附塔,设于所述的支撑板上,用于对待吸附的废气进行吸附,该吸附塔具有位于所述支撑板所在平面的上方的上塔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所在平面下方的下塔部分,所述下塔部分的底部设有第一物料进口,所述上塔部分的顶部具有第一物料出口;

5、风机,设于所述第二操作区,该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吸附塔的第一物料进口相连通,以用于向所述吸附塔输送待吸附的废气;

6、真空泵,设于所述第二操作区,该真空泵的进口与所述吸附塔的第一物料进口相连通;

7、冷凝器,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其顶部具有与所述真空泵的出口相连通的第二物料进口,底部具有冷凝后的物料排出的第二物料出口;

8、缓冲罐,设于所述第二操作区,该缓冲罐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物料出口相连通。

9、为了提高脱附效果,还包括与所述吸附塔的顶部相连通、以向吸附塔内输送氮气的氮气输送管路。

10、为了对缓冲管顶部的气相回收,所述缓冲罐的顶部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之间还设有气相回收管路。

11、为了方便支撑架板组件的拆装,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支撑在所述支撑板的角部位置的立架,每个所述立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拆卸式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

12、为了方便风机、真空泵以及缓冲罐等设备的安装以及移位,还包括脱卸式设于所述支架的底部、且水平延伸的水平架板,所述风机、真空泵以及缓冲罐均设于所述水平架板上。

13、为了合理利用支撑架板组件的空间实现吸附塔的安装固定,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以供所述吸附塔设于其中的开孔,所述吸附塔通过角钢连接在所述开孔的周部边沿。

14、作为改进,所述吸附塔为树脂吸附塔。

15、为了合理利用支撑架板纵向空间,所述冷凝器整体为长条状,且竖向设于所述支撑板上。

16、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检查、维修以及采样等操作,还包括顶部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爬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架板组件对各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了上下分区,并根据吸附过程中物料流动方向以及脱附过程中物料流动方向对风机、真空泵、冷凝器以及缓冲罐的位置进行了合理布置,使得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整体更加紧凑,尽可能地节省了占地空间,方便了建造施工。



技术特征:

1.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吸附塔(20)的顶部相连通、以向吸附塔(20)内输送氮气的氮气输送管路(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60)的顶部与所述风机(30)的进风口之间还设有气相回收管路(7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包括多个支撑在所述支撑板(14)的角部位置的立架,每个所述立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拆卸式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立架(121)和第二立架(1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卸式设于所述支架(11)的底部、且水平延伸的水平架板(13),所述风机(30)、真空泵(40)以及缓冲罐(60)均设于所述水平架板(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4)上开设有上下贯通、以供所述吸附塔(20)设于其中的开孔(140),所述吸附塔(20)通过角钢(141)连接在所述开孔(140)的周部边沿。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20)为树脂吸附塔(20)。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50)整体为长条状,且竖向设于所述支撑板(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4)上的爬梯(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包括:支撑架板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支架顶部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区域为第一操作区,下方为第二操作区;吸附塔,设于支撑板上;风机,用于向吸附塔输送待吸附的废气;真空泵,设于第二操作区,该真空泵的进口与吸附塔的第一物料进口相连通;冷凝器;缓冲罐,设于第二操作区,该缓冲罐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物料出口相连通。利用支撑架板组件对各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了上下分区,并根据吸附过程中物料流动方向以及脱附过程中物料流动方向对风机、真空泵、冷凝器以及缓冲罐的位置进行了合理布置,使得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中试装置整体更加紧凑,尽可能地节省了占地空间,方便了建造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庄磊,潘洋彪,李卓丽,成伟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赛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