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光氧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0049发布日期:2023-07-06 00:2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UV光氧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具体涉及一种uv光氧催化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工业排放的有机废气日益增加,导致环境恶化,引起酸雨酸雾、光化学烟雾、呼吸道疾病等问题,给人类自身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刻不容缓地控制、减少、根除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是世界各国技术难题。有机废气种类多,组成复杂、浓度呈无规律的变化,而且流量巨大,治理有相当难度。

2、目前一般采用多种方法混合处理的方式对废气进行治理,常用的包括活性炭吸附处理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uv光氧催化是其中的一种,其利用特定波长的高能uv紫外线光束迅速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即活性氧,因游离氧所携正负电子不平衡所以需与氧分子结合,进而产生足量臭氧,而臭氧对有机物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对恶臭气体及其它刺激性异味有立竿见影的清除效果。

3、而在uv光氧催化的设备中,在使用uv紫外线光束照射废气前,需要让废气经过过滤板进行前置处理,在长时间使用后,过滤板的过滤效果会下降,就需要更换过滤板,又由于过滤板一般通过螺栓紧固在设备的内部,在更换时需要停机处理,防止废气外泄或uv紫外线光束照射对人体产生伤害,而停机处理又会降低处理效率,同时,设备内部空间狭小,更换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v光氧催化装置。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uv光氧催化装置,包括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且呈卧式的壳体,所述进气口的后端和所述出气口的前端均设有过滤板,一对所述过滤板之间设有紫外线灯管组,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对过滤板拆装机构,所述过滤板拆装机构包括一对开口、一对限位框架和一对门板;

3、一对开口分别设于壳体的一对对边上,一对限位框架沿壳体的径向截面伸展,过滤板设于一对开口和一对限位框架之间,一对门板分别且一一对应地封盖一对开口。

4、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于,一对限位框架相对的一侧均呈圆弧状,一对限位框架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过滤板的厚度,一对限位框架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过滤板的厚度。

5、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于,所述过滤板靠近一对开口的两侧均设有便于握持的凸条,所述凸条的长度小于过滤板的长度,所述凸条的宽度小于过滤板的厚度。

6、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于,所述门板的内侧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设有连通气源的气管,气源向气囊供气、气囊膨胀后封闭开口、并包裹凸条。

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于,所述门板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所述门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锁扣连接。

8、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更换过滤板时,打开一对门板,将新的过滤板从任一开口插入到壳体内,在新的过滤板向壳体内运动的过程中,会顶推旧的过滤板从另一个开口离开壳体,实现新的过滤板的快速、可靠更换,操作简单,用时短,且无需设备停机,即可实现无缝衔接,结构合理,动作可靠。



技术特征:

1.uv光氧催化装置,包括一端设有进气口(11)、另一端设有出气口(12)且呈卧式的壳体(1),所述进气口(11)的后端和所述出气口(12)的前端均设有过滤板(2),一对所述过滤板(2)之间设有紫外线灯管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一对过滤板(2)拆装机构,所述过滤板(2)拆装机构包括一对开口(13)、一对限位框架(4)和一对门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光氧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限位框架(4)相对的一侧均呈圆弧状,一对限位框架(4)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过滤板(2)的厚度,一对限位框架(4)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过滤板(2)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光氧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2)靠近一对开口(13)的两侧均设有便于握持的凸条(20),所述凸条(20)的长度小于过滤板(2)的长度,所述凸条(20)的宽度小于过滤板(2)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v光氧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5)的内侧设有气囊(51),所述气囊(51)上设有连通气源的气管(52),气源向气囊(51)供气、气囊(51)膨胀后封闭开口(13)、并包裹凸条(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v光氧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5)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所述门板(5)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锁扣(53)连接。


技术总结
UV光氧催化装置。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且呈卧式的壳体,所述进气口的后端和所述出气口的前端均设有过滤板,一对所述过滤板之间设有紫外线灯管组,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对过滤板拆装机构,所述过滤板拆装机构包括一对开口、一对限位框架和一对门板;一对开口分别设于壳体的一对对边上,一对限位框架沿壳体的径向截面伸展,过滤板设于一对开口和一对限位框架之间,一对门板分别且一一对应地封盖一对开口。本技术可以实现新的过滤板的快速、可靠更换,操作简单,用时短,且无需设备停机,即可实现无缝衔接,结构合理,动作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居光平,于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星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