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29277发布日期:2023-08-05 17:3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恒温水浴锅,具体为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1、恒温水浴锅广泛应用于干燥、浓缩、蒸馏、浸渍化学试剂,浸渍药品和生物制剂,也可用于水浴恒温加热和其他温度试验,是生物、遗传、病毒、水产、环保、医药、卫生、生化实验室、分析室教育科研的必备工具;

2、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8049965u的专利公开的一种恒温水浴锅的保温装置,包括恒温水浴锅锅体和活动安装在恒温水浴锅锅体上的顶盖,所述恒温水浴锅锅体为中空结构,且恒温水浴锅锅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恒温水浴锅锅体和顶盖均为柱形结构,所述顶盖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且温水浴锅锅体的外侧顶部活动套设在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周边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温水浴锅锅体的外侧顶部设有外螺纹,且水浴锅锅体外侧顶部上的外螺纹与凹槽内壁上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凹槽内活动安装有保温板;

3、其只通过弹性弹簧的弹力将保温板和恒温水浴锅锅体贴紧,力度不足,保温效果不够好,且保温板将恒温水浴锅锅体的锅口封闭,不能对较高的烧杯进行恒温水浴,应用范围不够广泛,为此,我们提出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能根据烧杯的尺寸选择合适的保温板对恒温水浴锅主体的放置口进行封闭,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烧杯进行恒温水浴,且设有压紧组件对保温板进行压紧固定,加强保温板与恒温水浴锅主体的紧密性,从而提高保温效果,另外设有加强单元对两个保温板的接触点进行加强压紧,再次提高保温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包括恒温水浴锅主体、保温单元和加强单元;

3、恒温水浴锅主体:水平放置;

4、保温单元:包含加热腔、放置口、盖槽、保温盖、密封垫和压紧组件,所述恒温水浴锅主体的内部左侧开设有加热腔,且加热腔的上端中部开设有放置口,所述放置口的上端外侧开设有盖槽,所述保温盖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且密封垫与盖槽的上端接触,所述压紧组件安装在放置口的左右两侧;

5、加强单元:安装在放置口的前后两侧。

6、通过恒温水浴锅主体支撑整体设备,将水加入到恒温水浴锅主体的加热腔内,通过恒温水浴锅主体内的加热棒将水加热到指定温度,将烧杯通过放置口放置到加热腔内的隔离板上,根据烧杯的尺寸选择合适的保温盖,将保温盖放置在盖槽内,保温盖的内侧与烧杯接触,通过密封垫增加保温盖与盖槽的连接紧密性,通过压紧组件将保温盖压紧在盖槽内,从而提高保温效果,通过加强单元对两个保温盖的接触点进行加强压紧,再次提高保温效果。

7、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包含连接杆、安装板、螺杆、旋钮、移动板、限位杆和压块,所述放置口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的下端外侧,所述安装板的内端内部与螺杆螺纹连接,且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螺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板的上端内侧,且移动板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压块的上端,所述压块与盖槽对应,所述安装板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的上端,且限位杆与移动板的外端滑动连接。

8、通过连接杆支撑安装板,将保温盖放置在盖槽内后,转动旋钮使螺杆转动,通过螺杆与安装板的螺纹连接使螺杆带动移动板和压块沿着限位杆向下移动,从而使压块将保温盖压紧在盖槽内,提高保温效果。

9、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单元还包含转动座,所述恒温水浴锅主体的上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的下端,且转动座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座可以先将安装板和移动板转动到一侧,安装板和移动板不会对盖槽进行遮挡,从而方便将保温盖放置在盖槽内,再将安装板和移动板转动到原位即能对保温盖进行压紧。

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单元包含竖筒、滑槽、竖杆、拉紧弹簧、摆动板和加强块,所述恒温水浴锅主体的上端前后两侧开设有圆槽,且圆槽位于放置口的前后两侧,所述圆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筒的上端,且竖筒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竖杆滑动连接,且竖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板的下端外侧,所述拉紧弹簧套接在竖杆上,且拉紧弹簧位于滑槽内,所述摆动板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块的上端,且加强块与盖槽对应。

11、通过竖杆支撑摆动板和加强块,压块将保温盖压紧在盖槽内后,向上拉动摆动板,竖杆在滑槽内向上滑动,拉紧弹簧收缩,摆动摆动板使加强块移动到两个保温盖的接触点上方,松开摆动板,拉紧弹簧回弹使加强块向下移动并压在两个保温盖的接触点上,从而增加两个保温盖接触点与盖槽的紧密性,再次提高保温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单元还包含防滑垫,所述压块和加强块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滑垫。通过防滑垫增加压块和加强块与保温盖的摩擦力,防止压块和加强块脱离保温盖,保证保温效果。

13、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柱、伸缩杆、弹簧和辅助板,所述加热腔的内部左右两端中部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的外端,且支撑柱的内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的外端,所述伸缩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板的外端中部,且弹簧套接在伸缩杆上,所述辅助板位于放置口的下方。

14、通过支撑柱支撑伸缩杆,向两侧推动辅助板,伸缩杆和弹簧收缩,将烧杯穿过辅助板之间放置到加热腔内,松开辅助板,伸缩杆和弹簧回弹使辅助板夹持烧杯的两侧,从而在放置保温盖时减少与烧杯的磕碰,防止烧杯倾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6、1、选择合适的保温盖,将保温盖放置在盖槽内,保温盖的内侧与烧杯接触,通过密封垫增加保温盖与盖槽的连接紧密性,转动旋钮使螺杆带动移动板和压块沿着限位杆向下移动,从而使压块将保温盖压紧在盖槽内,提高保温效果;

17、2、向上拉动并摆动摆动板使加强块移动到两个保温盖的接触点上方,拉紧弹簧收缩,松开摆动板,拉紧弹簧回弹使加强块压在两个保温盖的接触点上,从而增加两个保温盖接触点与盖槽的紧密性,再次提高保温效果,通过防滑垫增加压块和加强块与保温盖的摩擦力,防止压块和加强块脱离保温盖;

18、3、能根据烧杯的尺寸选择合适的保温板对恒温水浴锅主体的放置口进行封闭,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烧杯进行恒温水浴,且设有压紧组件对保温板进行压紧固定,加强保温板与恒温水浴锅主体的紧密性,从而提高保温效果,另外设有加强单元对两个保温板的接触点进行加强压紧,再次提高保温效果。



技术特征:

1.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水浴锅主体(1)、保温单元(2)和加强单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含连接杆(26)、安装板(27)、螺杆(28)、旋钮(29)、移动板(210)、限位杆(211)和压块(212),所述放置口(22)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杆(26),且连接杆(2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7)的下端外侧,所述安装板(27)的内端内部与螺杆(28)螺纹连接,且螺杆(2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旋钮(29),所述螺杆(28)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板(210)的上端内侧,且移动板(210)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压块(212)的上端,所述压块(212)与盖槽(23)对应,所述安装板(27)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1)的上端,且限位杆(211)与移动板(210)的外端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单元(2)还包含转动座(213),所述恒温水浴锅主体(1)的上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213)的下端,且转动座(213)的上端与连接杆(26)的下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单元(3)包含竖筒(31)、滑槽(32)、竖杆(33)、拉紧弹簧(34)、摆动板(35)和加强块(36),所述恒温水浴锅主体(1)的上端前后两侧开设有圆槽,且圆槽位于放置口(22)的前后两侧,所述圆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筒(31)的上端,且竖筒(3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32),所述滑槽(32)与竖杆(33)滑动连接,且竖杆(3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板(35)的下端外侧,所述拉紧弹簧(34)套接在竖杆(33)上,且拉紧弹簧(34)位于滑槽(32)内,所述摆动板(35)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块(36)的上端,且加强块(36)与盖槽(23)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单元(3)还包含防滑垫(37),所述压块(212)和加强块(36)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滑垫(3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4)、伸缩杆(5)、弹簧(6)和辅助板(7),所述加热腔(21)的内部左右两端中部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的外端,且支撑柱(4)的内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的外端,所述伸缩杆(5)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板(7)的外端中部,且弹簧(6)套接在伸缩杆(5)上,所述辅助板(7)位于放置口(22)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恒温水浴锅保温装置,涉及恒温水浴锅技术领域,包括恒温水浴锅主体、保温单元和加强单元;恒温水浴锅主体水平放置;保温单元包含加热腔、放置口、盖槽、保温盖、密封垫和压紧组件,所述保温盖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且密封垫与盖槽的上端接触,所述压紧组件安装在放置口的左右两侧;加强单元安装在放置口的前后两侧。能根据烧杯的尺寸选择合适的保温板对恒温水浴锅主体的放置口进行封闭,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烧杯进行恒温水浴,且设有压紧组件对保温板进行压紧固定,加强保温板与恒温水浴锅主体的紧密性,从而提高保温效果,另外设有加强单元对两个保温板的接触点进行加强压紧,再次提高保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姜昕,赵德志,付国龙,郭云涛,朱云,唐帅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基因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