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1228发布日期:2023-03-31 23:5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除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常见的臭味来源如下:1、有机肥生产时造成的臭味;2、养殖禽畜时,动物产生的粪便的臭味;3、食物加工后的废弃物的异味;4、不易流动水体产生的异味;4、大楼化粪池产生的臭味、公用厕所及居家卫浴産生的异味;5、生活厨余的发酵腐烂的味道;6、新房、新车内部甲醛味;7、旧车内的烟味及各项杂物产生的异味;8、衣服、鞋子的臭味。
3.除臭剂是一种用来清除局部空间内异味的清洁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物理除臭剂、化学除臭剂、微生物型除臭剂、植物型除臭剂等。
4.物理除臭剂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除异味,利用除臭剂或者异味气体的物理性质,不改变气体组分的结果,只改变其局部浓度,或者说是相对浓度。常见的有吸附型除臭剂、遮掩除臭剂等。其中,吸附型除臭剂是采用具有优异吸附能力的物质利用分子间范德华力将异味分子吸附于多孔性物质中的除臭方法,除臭剂比表面大、空容大,通常能通过吸附减少空气中异味浓度以达到除臭的目的。常见的吸附型除臭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等。而遮掩除臭剂则是用天然芳香油、香料等物质掩蔽异味,主要是对很多难以去除的异味或者除臭比较麻烦的环境,按比例混合几种有气味的气体,以减轻异味。常见的为空气清新剂。
5.化学除臭剂是利用氧化、还原分解、中和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离子交换反应等将产生的异味物质变为无异味物质从而消除异味。
6.微生物型除臭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在水中的异味物质吸收于微生物自身体内,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其降解的一种过程。微生物除臭可分为三个阶段:

异味气体的溶解过程,即由气相转移到液相;

水溶液中异味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

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异味成分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7.植物型除臭剂是利用植物提取液来去除异味。目前所公开的植物型除臭剂局限在氨、硫化氢和甲硫醇等一般臭味的去除上,对甲醛、苯等致癌气体并无去除效果。此外所公开的植物型除臭剂多采用较为传统的蒸馏提取,其提取纯度较低,而且提纯过程过于粗放,对一些有效成分(如活性生物酶)造成了破坏,导致植物型除臭剂的去除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例如波动很大。
8.上述除臭剂各自存在以下缺点:物理除臭剂除臭所需的时间长,并且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在吸附能力趋于饱和后,除臭效果更差,需要频繁更换;化学除臭剂缺点是部分产品存在腐蚀性或毒性,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微生物型除臭剂除臭作用时间长,生物酶的活性高低对除臭效果有较大影响。植物型除臭产品除了相应的生产工艺更加复杂,产品成本较高外,除臭效果与化学除臭剂相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化学除臭产品的一种升级换代。
9.中国专利cn107303461a公开一种快速祛除甲醛的中药萃取液的制作方法,包括金银花、藿香、贯众、苍术、板蓝根、紫苏、艾叶、青蒿、陈皮、桔梗和薄荷。本发明为纯中药配方,
避免了其他化学成分对人体皮肤粘膜的刺激,使用后无有害物质残留;经提炼、混合发酵制备,制备方法简易,易于推广;原液经稀释后,可直接喷洒,操作性强。
10.中国专利cn108671753a公开一种除甲醛净化剂,由臭椿、橘皮、薰衣草、侧柏叶、金钱松叶、艾蒿、桂皮、黄柏叶等二十多种纯天然中草药植物,根据不同的运用低温冷萃发酵混配精制配伍而成,根据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果实有机成分的特点,根茎采用传统熬煮萃取法、叶采取冷萃法、果实采取破壁法,将采用不同方法取得的植物原液充分混合,运用特殊的低温高效发酵工艺制成成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除甲醛净化剂适用于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空间内进行除甲醛,具有除甲醛、杀菌、除臭、清晰空气的作用,甲醛去除率最高为91.0%。
11.中国专利cn115212718a公开了一种用于装修后空气净化除味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玛雅蓝液体10~15份、纳米光触媒5~10份、植物提取液15~20份、分散剂2~4份,助剂6~8份和去离子水80~100份;所述纳米光触媒为粒径在4~8nm之间的二氧化钛;所述植物提取液由如下原料组成:野菊花提取液、冬青提取液、仙人掌提取液、艾草提取液、薰衣草提取液和去离子水;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所述助剂为丙三醇;本发明通过将玛雅蓝液体与植物提取液结合,在室内喷洒后,可实现对装修后室内空气散发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气体进行快速的吸收,在室内家具及墙壁涂抹后,可在家具及墙壁上形成吸收膜,以对其表面的甲醛、苯类等有害气体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
12.上述专利均存在配方复杂、成本较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精简了空气净化剂原料配方,仍能保持较好的除臭效果,降低生产成本,且对皮肤没有过敏或刺激反应。
14.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d-柠檬烯20~30份、倍半萜类有机物1~5份、茶多酚1~5份、碳酸盐50~70份、乳化剂5~10份。
15.进一步,所述的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d-柠檬烯27份、倍半萜类有机物3份、茶多酚4份、碳酸盐60份、乳化剂6份。
16.进一步,所述碳酸盐为食品级。
17.进一步,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18.进一步,所述乳化剂为d-甘露糖醇、丙二醇、蔗糖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19.进一步,所述d-柠檬烯由橘子或柠檬皮萃取获得。
20.进一步,所述倍半萜类有机物由山刺槐萃取获得。
21.进一步,所述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a、以橘子或柠檬皮为原料,萃取制备d-柠檬烯;
23.b、以山刺槐为原料,萃取制备倍半萜类有机物;
24.c、将d-柠檬烯、倍半萜类有机物、茶多酚与乳化剂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液态物;
25.d、将液态物与碳酸盐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26.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的应用:将制备获得的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雾化并散布于空气中。
27.进一步,所述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的应用,用量为2~3ml/


2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29.1.本发明空气净化剂的有效成分d-柠檬烯、倍半萜类有机物、茶多酚分别来自于橘子或柠檬、山刺槐、茶叶,安全、无毒、无公害,对接触人身体皮肤不会产生过敏及伤害,吸入亦不会对肺部产生不良影响。茶多酚能与臭味分子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削弱臭味分子中的化合键,最后生成无味、无毒的物质;d-柠檬烯、倍半萜类有机物能够捕捉甲醛,协同提升茶多酚去除甲醛的能力。
30.2.茶多酚中中含有儿茶素,能够与甲醛反应,其酚羟基通过离解,甲醛羰基发生质子化反应,提高了羰基碳上的缺电子性,最后儿茶素离解生成的氧负离子再与甲醛加成,反应如下所示:
[0031][0032]
茶多酚有很强的羟基缔合能力,分子内的氢键易被破坏;d-柠檬烯、倍半萜的结构中含有多个双键,能够与茶多酚之间形成稳定的键合;而倍半萜类有机物易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d-柠檬烯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能够捕捉游离的甲醛,而捕捉的甲醛再经茶多酚离解,从而降低空气中游离甲醛的浓度。
[0033]
3.本发明通过将空气净化剂转化为雾状在空气中形成微气溶胶小分子颗粒,捕捉、分解、转化甲醛、苯等有机化合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形成富氧化的室内气体环境,而且,雾化的净化液能够渗透至室内所有范围,包括肉眼看不见的空间和缝隙,空气净化剂在空气中主动追击流感、呼吸道感染等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达到杀菌消毒、抑制疾病传播及消除各种异味物质的功效。经检测,雾化的空气净化剂对甲醛的去除率达到94%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5]
实施例1
[0036]
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d-柠檬烯30份、倍半萜酯1份、茶多酚1份、碳酸钾63份、d-甘露糖醇1份、蔗糖酯4份。
[0037]
制备方法:
[0038]
a、以橘子或柠檬皮为原料,萃取制备d-柠檬烯;
[0039]
b、以山刺槐为原料,萃取制备倍半萜酯;
[0040]
c、将d-柠檬烯、倍半萜酯、茶多酚与d-甘露糖醇、蔗糖酯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液态物;
[0041]
d、将液态物与碳酸钾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0042]
应用方法:将制备获得的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雾化并散布于空气中;用量为2ml/


[0043]
实施例2
[0044]
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d-柠檬烯25份、倍半萜酯5份、茶多酚5份、碳酸钠55份、丙二醇5份、丙二醇脂肪酸酯3份、甘油脂肪酸酯2份。
[0045]
制备方法:
[0046]
a、以橘子或柠檬皮为原料,萃取制备d-柠檬烯;
[0047]
b、以山刺槐为原料,萃取制备倍半萜酯;
[0048]
c、将d-柠檬烯、倍半萜酯、茶多酚与丙二醇、丙二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液态物;
[0049]
d、将液态物与碳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0050]
应用方法:将制备获得的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雾化并散布于空气中;用量为2.2ml/


[0051]
实施例3
[0052]
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d-柠檬烯27份、倍半萜酯3份、茶多酚4份、碳酸钠60份、丙二醇3份、蔗糖酯2份、丙二醇脂肪酸酯1份。
[0053]
制备方法:
[0054]
a、以橘子或柠檬皮为原料,萃取制备d-柠檬烯;
[0055]
b、以山刺槐为原料,萃取制备倍半萜酯;
[0056]
c、将d-柠檬烯、倍半萜酯、茶多酚与丙二醇、蔗糖酯、丙二醇脂肪酸酯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液态物;
[0057]
d、将液态物与碳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0058]
应用方法:将制备获得的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雾化并散布于空气中;用量为2.5ml/


[0059]
实施例4
[0060]
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d-柠檬烯20份、倍半萜酯2份、茶多酚1份、碳酸钾70份、丙二醇3份、甘油脂肪酸酯4份。
[0061]
制备方法:
[0062]
a、以橘子或柠檬皮为原料,萃取制备d-柠檬烯;
[0063]
b、以山刺槐为原料,萃取制备倍半萜酯;
[0064]
c、将d-柠檬烯、倍半萜酯、茶多酚与丙二醇、甘油脂肪酸酯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液态物;
[0065]
d、将液态物与碳酸钾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0066]
应用方法:将制备获得的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雾化并散布于空气中;用量为2.8ml/


[0067]
实施例5
[0068]
一种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d-柠檬烯30份、倍半萜酯5份、茶多酚5份、碳酸钾25份、碳酸钠25份、d-甘露糖醇1份、丙二醇脂肪酸酯2份、甘油脂肪酸酯7份。
[0069]
制备方法:
[0070]
a、以橘子或柠檬皮为原料,萃取制备d-柠檬烯;
[0071]
b、以山刺槐为原料,萃取制备倍半萜酯;
[0072]
c、将d-柠檬烯、倍半萜酯、茶多酚与d-甘露糖醇、丙二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液态物;
[0073]
d、将液态物与碳酸钾、碳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0074]
应用方法:将制备获得的无敏高效空气净化剂雾化并散布于空气中;用量为3ml/


[0075]
对比例1
[0076]
原料:茶多酚4份、碳酸钠90份、丙二醇3份、蔗糖酯2份、丙二醇脂肪酸酯1份。
[0077]
制备方法:
[0078]
a、将茶多酚与丙二醇、蔗糖酯、丙二醇脂肪酸酯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液态物;
[0079]
b、将液态物与碳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0080]
应用方法:将制备获得的空气净化剂雾化并散布于空气中;用量为2.5ml/


[0081]
对比例2
[0082]
原料:d-柠檬烯27份、茶多酚4份、碳酸钠63份、丙二醇3份、蔗糖酯2份、丙二醇脂肪酸酯1份。
[0083]
制备方法:
[0084]
a、以橘子或柠檬皮为原料,萃取制备d-柠檬烯;
[0085]
b、将d-柠檬烯、茶多酚与丙二醇、蔗糖酯、丙二醇脂肪酸酯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液态物;
[0086]
c、将液态物与碳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0087]
应用方法:将制备获得的空气净化剂雾化并散布于空气中;用量为2.5ml/


[0088]
对比例3
[0089]
原料:倍半萜酯3份、茶多酚4份、碳酸钠87份、丙二醇3份、蔗糖酯2份、丙二醇脂肪酸酯1份。
[0090]
制备方法:
[0091]
a、以山刺槐为原料,萃取制备倍半萜酯;
[0092]
b、将倍半萜酯、茶多酚与丙二醇、蔗糖酯、丙二醇脂肪酸酯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液态物;
[0093]
c、将液态物与碳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0094]
应用方法:将制备获得的空气净化剂雾化并散布于空气中;用量为2.5ml/


[0095]
一、甲醛去除测试试验
[0096]
1、测试方法
[0097]
参考qb/t 2761-2006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作用时间24h。
[0098]
2、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99]
表1实施例1~5和对比例1~3的产品甲醛去除效果
[0100]
组别试验舱浓度值mg/m3甲醛去除率/%对照组1.01/实施例10.0793.1实施例20.0892.1实施例30.0694.1实施例40.0892.1实施例50.0793.1对比例10.2080.2对比例20.1090.1对比例30.1882.2
[0101]
从以上表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5的产品,甲醛去除率均在92.1%已上,具有较好的去除甲醛效果。
[0102]
对比例1在实施例3基础上未添加倍半萜类有机物、茶多酚,仍具有较高的甲醛去除率,但效果低于实施例3;对比例2在对比例1的基础上添加了倍半萜类有机物,明显提高了甲醛去除率;对比例3在对比例1的基础上添加了茶多酚,甲醛去除率也有一定程度提高。但是,相比于对比例1,本发明实施例3倍半萜类有机物、茶多酚二者混用时甲醛去除率高于对比例2、3单独使用倍半萜类有机物、茶多酚的效果之和。可见,半萜酯、茶多酚二者混用能够协同提高d-柠檬烯去除甲醛的效果。
[0103]
二、皮肤刺激试验
[0104]
1、测试方法
[0105]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第二部分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2.2.3。
[0106]
检测环境:普通级动物房,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编号:syxk(粤)2018-0086;室温22~23℃,相对湿度45~50%。
[0107]
实验动物:采用普通级新西兰白色家兔,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三水基地)(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编号:scxk(粤)2019-0035)提供。实验动物体重2.2~2.4kg,实验动物合格证号:no.4441600007425。
[0108]
实验动物数量/性别:3只/母。
[0109]
样品处理:取实施例3样品原液作为受试物。
[0110]
观察时点:清除受试物后的1h、24h和48h观察给与受试物部位的皮肤反应。
[0111]
2、实验步骤:
[0112]
(1)选3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试验前24h,将每只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剃掉,准备2块去毛区域(每一去毛范围各约3cm
×
3cm),确认动物皮肤完好无损后进行试验。
[0113]
(2)取受试物0.5ml均匀涂抹于实验动物左侧去毛皮肤约2.5cm
×
2.5cm区域上,然后用斑贴覆盖,再用无刺激胶布和绑带加以固定。另一侧去毛区域皮肤斑贴覆盖作为对照。贴敷4h后用温水清除残留受试物。于清除受试物后的1h、24h和48h观察受试部位皮肤反应并按方法中表2-11“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进行皮肤刺激反应评分,记录每一观察时点的皮肤反应分值,按方法2.3.3.4评价规定中相应的内容对反应分值进行计算,按方法表2-12“皮肤刺激强度分级”评定该受试物对动物皮肤刺激强度的级别。
[0114]
表2-12消毒技术规范2002皮肤刺激强度分级
[0115]
皮肤刺激指数强度0~<0.5无刺激性0.5~<2.0轻刺激性2.0~<6.0中等刺激性6.0~<8.0强刺激性
[0116]
3、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0117]
表2受试物对家兔急性皮肤刺激反应结果
[0118][0119][0120]
测试结果表明,在各观察时点均未观察到受试物对家兔完整皮肤造成刺激反应,最高积分值(刺激指数)为0,说明本发明的除臭产品是安全无刺激的。
[0121]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