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电机外壳用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903774发布日期:2023-04-21 10:41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电机外壳用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风扇电机外壳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电机外壳用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散热风扇一般由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旋转,一般的电机外部均设置有外壳,外壳在加工成型后,要进行内外喷漆处理,喷漆完毕静置一段时间滴干余漆后进行烘干处理,从而挥发漆中的溶剂和水分形成坚固的漆膜。

2、现有技术公开了部分关于风扇电机外壳加工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202120073934.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外壳生产加工用烘干装置的专利,包括干燥箱,所述干燥箱底部设置有底架,所述干燥箱的两侧壁相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置贯穿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方对应所述干燥箱内顶部设置有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设置往复机构、设置在该往复机构上的风扇,所述往复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干燥箱内壁的螺杆,所述螺杆与设置在所述干燥箱右侧外壁的电机驱动连接。

3、现有的外壳加工烘干装置是将需要烘干的电机外壳本体往干燥箱内部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完成干燥处理,该传输烘干方式只是简单的对外壳本体的外壁进行烘干,不便于集中对外壳本体的外壁进行集中烘干,容易造成烘干不彻底的现象发生,同时不方便同步对外壳本体的内壁进行集中干燥处理,进而影响装置对外壳本体的整体烘干效果,因此需设计一个在传输的过程中方便对电机外壳的内外壁同时进行烘干的设备,并能够实现均匀烘干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风扇电机外壳用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扇电机外壳用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开设有传输槽,所述传输槽的两端贯通,所述传输槽的内部传输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t型柱,所述t型柱的侧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用于对外部外壳本体进行卡接推动,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通口,两个所述通口与所述支撑台顶部之间共同设有遮挡机构,在所述t型柱传输的过程中联动所述遮挡机构取消对相近的所述通口的遮挡;

3、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对称设有第一烘干机构,所述第一烘干机构用于对所述外壳本体的外侧进行烘干处理,所述支撑台的顶部设有第二烘干机构,所述第二烘干机构用于对所述外壳本体的内壁进行烘干处理,所述t型柱的顶部设有夹持旋转机构,所述夹持旋转机构用于夹持着外壳本体的内壁进行转动,所述夹持旋转机构与所述支撑台顶部之间设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用于控制启动所述第一烘干机构运作。

4、优选的,所述遮挡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贯穿口、四个电缸、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口对称开设在所述密封罩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口的内壁上均竖向滑动连接有第一遮挡板,两个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两个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底部均对称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四个所述电缸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四个所述电缸的活塞杆端部分别与相近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罩的左侧上方,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罩的内部顶面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感应器,两个所述感应器分别与相近的两个所述电缸电性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烘干机构包括第一弧形槽、热风机,所述第一弧形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台的底部,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内部顶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弧形槽的槽壁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弧形槽的槽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滑杆,两个所述第一滑杆的表面上共同滑动连接有第二遮挡板,所述第二遮挡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滑杆的表面上,两个所述第二遮挡板用于对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顶面上的第一通风孔进行遮挡,在所述夹持旋转机构运作时联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两个所述第二遮挡板下移,所述第一弧形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口,所述热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台的侧壁上,所述热风机的出风管延伸至所述第二贯穿口的内部,所述热风机的出风管与所述第二贯穿口的内壁相适配并密封接触,所述密封罩的顶部设有主动引流机构,所述主动引流机构用于将热风向上引流,所述第二贯穿口的侧壁上对称设有空间缓冲机构,所述空间缓冲机构用于扩大第二贯穿口的空间大小。

6、优选的,所述主动引流机构包括第三贯穿口,所述第三贯穿口开设在所述密封罩的顶部,所述第三贯穿口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引流风扇。

7、优选的,所述空间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开设在所述第二贯穿口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贯通的通风口,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上滑动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与所述第二滑杆之间密封接触,所述推动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一矩形槽的槽壁之间密封接触,所述推动板与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上。

8、优选的,所述第二烘干机构包括第二矩形槽、第二弧形槽、出风口,所述第二矩形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台的顶部,所述第二矩形槽的内部底面开设有圆槽,所述第二弧形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台的顶部,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相近的所述第一弧形槽相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圆槽的槽壁上转动连接有圆壳,所述圆壳的开口端贯穿所述圆槽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槽内部后与所述第二弧形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圆壳的表面与所述圆槽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圆壳的内部相通,位于所述圆槽内部的所述圆壳表面呈圆周阵列开设有两组出气孔,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的所述圆壳呈圆周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拨动板,所述出风口贯穿开设在所述支撑台的顶部。

9、优选的,所述夹持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槽、环形板、单向轴承,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所述t型柱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呈圆周阵列贯穿开设有四个偏心口,所述环形板转动连接在所述t型柱的顶部,所述单向轴承固定嵌设在所述t型柱的顶部,所述单向轴承的上端与所述环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板的表面上呈圆周阵列开设有四个滑动口,四个所述滑动口的内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推动块,四个所述推动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动销,四个所述滑动销分别与相近的所述偏心口的内壁滑动连接,四个所述推动块的底部均与所述t型柱的顶部之间设有转动限位机构,在所述推动块沿着所述滑动口内壁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转动限位机构用于对所述推动块的转动方向进行限位。

10、优选的,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滑槽、第三安装槽,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推动块的底部,所述滑槽的内壁上设有倾斜面,所述第三安装槽开设在所述t型柱的顶部,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内部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上的斜面与所述倾斜面相适配。

11、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两个长槽、两个第二贯穿孔,两个所述长槽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内壁上,两个所述长槽的内部顶面上均开设有第一贯穿孔,两个所述长槽的内壁上均竖向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分别延伸至相近的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内部后与所述第二遮挡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别开设在靠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两个第三安装槽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壁上竖向滑动连接有按压柱,两个所述按压柱的上端分别穿过相近的第二弹簧并延伸与所述梯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12、一种风扇电机外壳用加工装置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3、步骤一、外壳本体的传输:将外壳本体放置在第一支撑板顶部上,并借助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对外壳本体内外壁的阻挡,在第一支撑板随着t型柱移动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对外壳本体的拉动;

14、步骤二、外壳本体移动至密封罩的内部停止:在外壳本体移动的过程中,遮挡机构会提起取消对通口处的遮挡,外壳本体移动至密封罩的内部后,遮挡机构会复位对通口进行遮挡;

15、步骤三、外壳本体内外壁的烘干:外壳本体移动至密封罩内部后,借助联动机构使得第一烘干机构运作,夹持旋转机构会实现对外壳本体内壁的夹持和转动,通过第一烘干机构实现对外壳本体外壁的烘干处理,通过第二烘干机构实现对外壳本体内壁的烘干处理。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一、外壳本体停止在密封罩内部后,通过夹持旋转机构运作实现对外壳本体内壁的夹持和旋转,并同步借助联动机构控制第一烘干机构实现对外壳本体外壁进行烘干处理,设置的第二烘干机构在外壳本体停止在密封罩内部时,方便对外壳本体的内壁进行烘干处理,设置的夹持旋转机构,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外壳本体外壁上的不同位置依次与第一烘干机构相靠近,有利于第一烘干机构充分对外壳本体的外壁进行烘干处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外壳本体内壁上的不同位置依次与第二烘干机构相靠近,有利于第二烘干机构充分对外壳本体的内壁进行烘干处理,从而提高装置对整个外壳本体的烘干效果,使得外壳本体的内外表面被彻底干燥,同时实现对外壳本体的夹持,有利于维持外壳本体在烘干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第二烘干机构散发的热量将外壳本体向上顶起,导致外壳本体在烘干时出现不稳定导致外壳本体内部的热量散失过快的现象发生。

18、二、在第二遮挡板对第一通风孔进行遮挡时,随着第二贯通口内部热风的逐渐增多,增多的热风会对推动板进行推动,从而推动推动板沿着第二滑杆的表面进行移动,移动的推动板实现对第一弹簧的压缩,方便热风往第一矩形槽内部移动,从而扩大与第二贯穿口相连通的空间容量,有利于存储大量的热风,设置的通风口,使得第一矩形槽的内部维持气压恒定,从而有利于推动板的移动不受气压的阻碍,在第二遮挡板取消对第一通风孔的遮挡时,方便被压缩的第一弹簧复位,从而推动推动板沿着第二滑杆的表面移动复位,同时复位移动的推动板方便将第一矩形槽内部的热风往第二贯穿口内部推动,有利于聚集的热风瞬间从第一通风孔输送至密封罩的内部,实现对密封罩内部热量的补充。

19、三、驱动电机运作带动转动板转动的过程中,先借助转动的转动板将四个推动块伸出与外壳本体的内壁相接触挤压,有利于在第二烘干机构工作时维持外壳本体放置的稳定性,避免放置在第二支撑板顶部的外壳本体因第二烘干机构输送的热风,而导致向上移动不稳的现象发生,借助四个推动块实现对外壳本体内壁的挤压后,并且转动限位机构取消对推动块转动方向,随着转动板的继续转动,会同步带动四个推动块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外壳本体进行转动,转动的外壳本体,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外壳本体外壁上的不同位置依次与第一烘干机构相靠近,有利于第一烘干机构充分对外壳本体的外壁进行烘干处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外壳本体内壁上的不同位置依次与第二烘干机构相靠近,有利于第二烘干机构充分对外壳本体的内壁进行烘干处理,从而提高装置对整个外壳本体的烘干效果,使得外壳本体的内外表面被彻底干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