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催化器中催化剂涂覆利用率的方法及转载片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72928发布日期:2023-11-09 14:3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化催化器中催化剂涂覆利用率的方法及转载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催化器贵金属涂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优化催化器中催化剂涂覆利用率的方法及转载片。


背景技术:

1、如图5所示,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贵金属涂覆设备都是先往催化器1中灌催化剂浆料2,灌完后利用顶部正压吹气或底部负压抽气完成浆料涂覆,催化器1目孔相对比较大,催化剂浆料2容易直接通过目孔流动造成涂覆不均匀,涂覆位置也不可控。

2、这种方式中催化剂浆料2直接通过催化器目孔,无法精密控制涂覆位置和涂覆量,涂覆不均匀或者涂覆量少了,产品无法达到使用要求,涂覆多了就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和资源浪费,而含有贵金属的催化剂浆料是极其昂贵的,因此不精准的控制覆量将会造成成本上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优化催化器中催化剂涂覆利用率的方法及转载片。用于限制浆料通过催化器目孔的流动,同时通过调整转载片的通/堵结构和孔的疏密,精密控制涂覆位置和涂覆量。

2、一种液体张力涂覆转载片,包括转载膜片,所述转载膜片包括转载膜片本体和其周侧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转载膜片的形状和外尺寸与催化器的外管的内尺寸形状均一致,即转载膜片能够与催化器外管内壁对接并吻合,转载膜片上设置有转载孔;所述转载膜片上涂覆有能够控制催化剂浆料透过率的堵孔剂。

3、进一步的,所述堵孔剂的涂覆量由转载膜片的中心处向四周逐渐递增,也即堵孔剂的透过率由转载膜片的中心处向四周逐渐递减。

4、进一步的,连接部上端外侧套设有支撑框。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呈扩口状、缩口状或倒梯形状。

6、进一步的,支撑框和连接部之间焊接或者胶接。

7、一种优化催化器中催化剂涂覆利用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步骤1,根据不同尺寸形状的催化器,设计与催化器管内壁相匹配的转载膜片;转载膜片上连接有支撑框用于容纳催化剂浆料;

9、步骤2,采用二分法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不断调整每次实验中堵孔剂的涂覆量,来调整每次实验中转载膜片转载孔不同区域的透过率,同时在对催化器进行涂覆之后,观察催化器表面催化剂浆料的涂覆情况,直到获得最佳的催化剂涂覆效果,从而确定转载片堵孔剂的最佳涂覆量;

10、步骤3,确定了转载膜片的堵孔剂的用量后,先将催化器固定在待加工工位上,然后将涂覆有堵孔剂的转载膜片放置在催化器上;

11、步骤4,将催化剂浆料倒入支撑框中,让催化器浆料停留在转载膜片上,使其逐渐均匀分布在转载膜片上;

12、步骤5,利用吹气装置从支撑框的顶部吹气或者利用吸气装置从催化器底部吸气,使得催化剂浆料能够快速且均匀的涂覆在内芯箔片的表面。

13、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发明在原有涂覆设备基础上发明出一种流体张力涂覆转载片,通过该转载片可以使浆料先在转载片上向四周相对均匀扩散后涂覆,从而大大提高涂覆的均匀性,同时通过调整转载片目标区域的通堵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形状的涂覆,精密控制涂覆位置,通过调整不同位置孔的疏密结构控制不同位置涂覆量的多少。

15、本发明中由于汽车尾气在进入催化器时,大部分尾气会从催化器中心处通过,小部分尾气会从催化器的外圈通过,因此,在保证催化剂能够完全覆盖内芯箔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内芯箔片外圈的催化剂浆料的用量能够大大节约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液体张力涂覆转载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载膜片,所述转载膜片包括转载膜片本体和其周侧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转载膜片的形状和外尺寸与催化器的外管的内尺寸形状均一致,即转载膜片能够与催化器外管内壁对接并吻合,转载膜片上设置有转载孔;所述转载膜片上涂覆有能够控制催化剂浆料透过率的堵孔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张力涂覆转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孔剂的涂覆量由转载膜片的中心处向四周逐渐递增,也即堵孔剂的透过率由转载膜片的中心处向四周逐渐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张力涂覆转载片,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上端外侧套设有支撑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体张力涂覆转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呈扩口状、缩口状或倒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体张力涂覆转载片,其特征在于:支撑框和连接部之间焊接或者胶接。

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转载片优化催化器中催化剂涂覆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催化器中催化剂涂覆利用率的方法及转载片,包括转载膜片,所述转载膜片包括转载膜片本体和其周侧向上延伸的连接部,转载膜片的形状和外尺寸与催化器的外管的内尺寸形状均一致,即转载膜片能够与催化器外管内壁对接并吻合,转载膜片上设置有转载孔;所述转载膜片上涂覆有能够控制催化剂浆料透过率的堵孔剂。本发明能够限制浆料通过催化器目孔的流动,同时通过调整转载片的通/堵结构和孔的疏密,精密控制涂覆位置和涂覆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纪委,高春,于骏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德普瑞克环保科技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