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2851发布日期:2023-12-02 06:0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药搅拌装置,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1、城市内河道型水库受污染程度日益增加,主要是由于水库周围垃圾堆积产生的渗滤液、水库周围污水管道生活污水渗漏以及初期雨水汇入水库水体中,污染物输入量超过了其自身的自净能力,部分污染物沉积至水库底部,导致底泥二次释放污染物,水质呈现反复性恶化状态。当前用于底泥治理的方式主要为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原位处理技术是通过就地处理污泥,避免污泥转移的高昂费用和二次污染,同时能避免水库底泥流失,现有原位处理技术主要是向底泥中投加底泥改良药剂,通过药剂对水体中还原性物质进行氧化去除、对氮、磷等元素进行降解或吸收,从而解决底泥污染的问题。

2、在对水库中投加改良药剂前,需要对药剂进行调配,则需要使用到一种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对药剂进行配比并投加到水库中,现有的加药搅拌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搅拌叶的转动对药剂进行搅拌混合,但是用于承载药剂的药筒通常只是放置于支撑架上,在药剂被搅拌带动并转动时,药筒会产生晃动,一般都通过药筒及药剂的重量来避免这种晃动的产生,但是药剂的量越大其转动产生的力也就越大,从而无法根本的解决晃动的产生,另外现有的搅拌叶通过螺栓与转动轴进行固定,若需要对其进更换,操作起来会比较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在对药剂进行搅拌时发生晃动与搅拌叶片不方便进行更换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包括支撑底架、支撑架、药筒与通过智能控制进行工作的搅拌组件,所述支撑底架的内部通过多个支撑杆固定有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圆环,所述支撑圆环的内部设置有防晃动机构,用于防止药筒发生晃动,所述防晃动机构通过多个减震组件安装在支撑圆环中,且通过减震组件进行减震,所述防晃动机构包括支撑圆块,所述支撑圆块的内部开设有圆环槽,所述支撑圆块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十字槽,所述十字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四个齿条,所述圆环槽内壁的底部等距离转动连接有四个传动齿轮,所述圆环槽内侧表面滑动连接有圆环齿轮,所述圆环齿轮与四个传动齿轮均啮合传动,四个所述齿条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传动齿轮也啮合传动。

3、优选的,所述支撑圆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圆块并延伸至圆环槽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圆环齿轮啮合传动。

4、优选的,四个所述齿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支撑圆块并延伸至支撑圆块的上方,四个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

5、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多个等距离开设在支撑圆环内表面上的弧形槽,所述支撑圆块的环形表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块,多个所述连接块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弧形槽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弧形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输出端与连接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的表面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弧形槽的内壁与连接块的侧面接触。

7、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输入电机、转动轴与搅拌叶,所述搅拌叶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转动轴上,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开设在转动轴底端的安装槽与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槽内壁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柱,所述圆板的顶部边缘处还开设有卡槽。

9、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左右两个l型杆,两个所述l型杆向下弯曲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中,两个所述l型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拨动环,所述l型杆的底部与滑槽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

10、有益效果

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通过设置在支撑底架上的防晃动机构,对药筒进行夹持固定,防止药筒由于加药搅拌产生的离心力而发生晃动,而且对药筒的夹持操作方便,还可以对不同尺寸的药筒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方便性。

13、2、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通过在支撑圆块的外围设置减震组件,吸收药剂搅拌时产生的力,避免力量过大造成整个支撑底架发生位置偏移的问题。

14、3、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通过安装组件将搅拌叶安装到转动轴上,安装组件对搅拌叶进行安装时,只需要压入转动一次即可,从而可以对搅拌叶进行简单快捷的安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包括支撑底架(1)、支撑架(2)、药筒(3)与通过智能控制进行工作的搅拌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架(1)的内部通过多个支撑杆(12)固定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圆环(11),所述支撑圆环(11)的内部设置有防晃动机构(5),用于防止药筒(3)发生晃动,所述防晃动机构(5)通过多个减震组件(6)安装在支撑圆环(11)中,且通过减震组件(6)进行减震,所述防晃动机构(5)包括支撑圆块(51),所述支撑圆块(51)的内部开设有圆环槽(52),所述支撑圆块(51)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十字槽(53),所述十字槽(5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四个齿条(54),所述圆环槽(52)内壁的底部等距离转动连接有四个传动齿轮(55),所述圆环槽(52)内侧表面滑动连接有圆环齿轮(56),所述圆环齿轮(56)与四个传动齿轮(55)均啮合传动,四个所述齿条(54)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传动齿轮(55)也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圆块(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7),所述驱动电机(57)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圆块(51)并延伸至圆环槽(52)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5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8),所述主动齿轮(58)与圆环齿轮(56)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齿条(5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支撑圆块(51)并延伸至支撑圆块(51)的上方,四个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6)包括多个等距离开设在支撑圆环(11)内表面上的弧形槽(61),所述支撑圆块(51)的环形表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块(62),多个所述连接块(62)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弧形槽(6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6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阻尼器(63),所述阻尼器(63)的输出端与连接块(62)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63)的表面套设有缓冲弹簧(64),所述缓冲弹簧(64)的两端分别与弧形槽(61)的内壁与连接块(62)的侧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输入电机、转动轴(7)与搅拌叶,所述搅拌叶通过安装组件(8)安装在转动轴(7)上,所述安装组件(8)包括开设在转动轴(7)底端的安装槽(81)与安装杆(82),所述安装杆(82)的顶端开设有凹槽(83),所述凹槽(8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圆板(84),所述圆板(8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85),所述第一复位弹簧(85)的另一端与凹槽(8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82)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86),所述安装槽(81)内壁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与限位槽(86)相配合的限位柱(87),所述圆板(84)的顶部边缘处还开设有卡槽(8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7)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左右两个l型杆(88),两个所述l型杆(88)向下弯曲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81)中,两个所述l型杆(8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拨动环(89),所述l型杆(88)的底部与滑槽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8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包括支撑底架、支撑架、药筒与通过智能控制进行工作的搅拌组件,支撑底架的内部通过多个支撑杆固定有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圆环,支撑圆环的内部设置有防晃动机构,通过多个减震组件安装在支撑圆环中,且通过减震组件进行减震,防止药筒发生晃动。防晃动机构包括支撑圆块,支撑圆块的内部开设有圆环槽。本发明涉及加药搅拌装置技术领域。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底泥污染治理用加药搅拌装置通过设置在支撑底架上的防晃动机构,对药筒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加药搅拌时产生离心力药筒发生晃动。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杭小帅,肖静,尤晓慧,陈翔,朱冬冬,张澜,周莉,严家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