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结构体及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42863发布日期:2024-01-06 23:2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蜂窝结构体及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蜂窝结构体及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1、汽车的尾气中,通常,作为不完全燃烧的结果,包含有一氧化碳、烃、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碳等微粒。从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观点出发,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成分及微粒的需求提高。

2、然而,目前这些有害成分在发动机刚启动后这一催化温度较低、催化活性不充分的期间被排出。因此,尾气中的有害成分有可能在未达到催化剂活化温度之前没有被催化剂净化就排出了。为了应对该需求,需要尽量减少在未达到催化剂活化温度之前没有被催化剂净化就排出的排放,例如已知有利用了感应加热技术的对策。

3、作为上述技术,专利文献1中提出如下技术,即,在作为催化剂载体蜂窝广泛使用的堇青石蜂窝的一部分隔室中插入磁性体丝。根据该技术,能够使电流流通于蜂窝外周的线圈,利用感应加热使丝温度上升,从而利用该热使蜂窝温度上升。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02286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如果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蜂窝结构体的一部分隔室中插入磁性体丝,则存在如下问题,即,插入有磁性体丝的隔室牺牲了供尾气流动的流路,因此,相应地压力损失增加。

2、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良好地抑制压力损失并能够利用感应加热将碳微粒等燃烧除去或对担载于蜂窝结构体的催化剂进行加热的蜂窝结构体及尾气净化装置。

3、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在多个柱状的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进行接合而构成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在接合材料层内植入有金属部件的构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本发明如下确定。

4、(1)一种蜂窝结构体,其是多个柱状的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进行接合而构成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

5、所述蜂窝结构体的特征在于,

6、所述柱状的蜂窝单元具有外周壁和多孔质的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并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

7、在所述接合材料层内植入有金属部件。

8、(2)一种蜂窝结构体,其是柱状的蜂窝结构体,该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具有外周壁和多孔质的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并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

9、所述蜂窝结构体的特征在于,

10、在所述外周壁的内部或表面配设有金属部件。

11、(3)一种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12、(1)或(2)的蜂窝结构体;

13、线圈配线,该线圈配线呈螺旋状环绕所述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以及

14、金属管,该金属管对所述蜂窝结构体及所述线圈配线进行收纳。

15、发明效果

16、可以提供能够良好地抑制压力损失并能够利用感应加热将碳微粒等燃烧除去或对担载于蜂窝结构体的催化剂进行加热的蜂窝结构体及尾气净化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蜂窝结构体,其是多个柱状的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进行接合而构成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11.一种蜂窝结构体,其是柱状的蜂窝结构体,该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具有外周壁和多孔质的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并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13.一种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蜂窝结构体及尾气净化装置,该蜂窝结构体能够良好地抑制压力损失,且能够利用感应加热将碳微粒等燃烧除去,或者对担载于蜂窝结构体的催化剂进行加热。一种蜂窝结构体,其是多个柱状的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进行接合而构成的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其中,柱状的蜂窝单元具有外周壁和多孔质的隔壁,该隔壁配设于外周壁的内侧,并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在接合材料层内植入有金属部件,金属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体材料构成,金属部件为金属箔或金属网。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周一,石原拓也,宫入由纪夫,桝田昌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