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05409发布日期:2023-12-16 11:3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溴素吸收,具体为一种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


背景技术:

1、在溴化铝制备的过程中,通过用惰性气体稀释的溴蒸汽与不同尺度的铝进行可控反应,生产高纯度溴化铝,该反应的热可控,并且能减少副产物的产生,也可以减少含溴废水的产生,这种方式是制备溴化铝较佳的工艺,通过这种方式需要将溴素进行汽化,然后汽化后的溴素气体参加反应后,多余的溴素气体需要通过溴素吸收塔进行吸收,随着科技的发展,溴素吸收塔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的方向。

2、现有的溴素吸收塔主要存在如下技术缺陷:现有的溴素吸收塔的设计为多段填料药液向下直喷式的喷淋吸收方式,采用溴素气体向上流动,多段药液向喷淋的操作,使得溴素气体通过塔内的时间较短,进而导致溴素气体与药液以及填料的接触时间较短,从而造成溴素吸收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采用平面式喷淋药液的方式,使得药液与溴素气体的接触面积有限,无法达到充分与溴素气体接触的目的,使得溴素的吸收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吸收机构,所述塔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供液机构,所述吸收机构与供液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有阀门组件,所述塔体的下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机构。

3、所述吸收机构包括环形固定板、隔离圆筒、固定板、螺旋管、第一喷头、填料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塔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固定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离圆筒,所述环形固定板、隔离圆筒与塔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隔离空间,所述隔离空间的内侧设置有螺旋管,所述塔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螺旋管为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贯穿隔离圆筒,且伸入到隔离圆筒的内侧,所述隔离圆筒的内侧设置有填料组件,所述填料组件的内侧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螺旋管内部通入药液,实现螺旋式喷淋,同时在所述辅助组件的内部喷淋的作用下,实现双重式喷淋的目的,达到高效吸收的效果。

4、进一步的,所述填料组件的结构包括连接弯管、固定盖、填料筒、网隔板、安装环和隔板,所述塔体的下部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弯管,所述连接弯管远离塔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盖,所述连接弯管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填料筒,所述填料筒由内外两个环形板以及若干个圆柱杆组成,所述环形板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所述填料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网隔板和隔板,所述网隔板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填料筒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环。

5、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的结构包括直管道、第二喷头和连通管,所述安装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直管道,所述直管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第二喷头,所述直管道的上部外侧连通有连通管。

6、进一步的,所述供液机构的结构包括存液箱、水泵、供液管、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塔体的下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存液箱,所述存液箱的一侧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上侧连通有供液管,所述存液箱的一侧上部连通有进液管,下部连通有出液管。

7、进一步的,所述阀门组件的结构包括分支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螺旋管与供液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设置有三支,上部所述分支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磁阀,中部所述分支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下部所述分支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

8、供液管内的naoh溶液通入到通过连通管、分支管分别通入到螺旋管、直管道的内部,随后分别从第一喷头、第二喷头向外喷出,由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阀口依次等比例减小,使得通过下部,中部和上部螺旋管内naoh溶液量依次等比例减小,进而实现了根据溴素气体由下向上逐渐被吸收的特性,设计相适配的喷淋量的目的,由于填料筒的两个环形板组成的圆环形区域内填充有填料,填料的填充或更换方式为,在对溴素吸收之前,将填料从塔体上侧的管道开口处倒入,使得填料通过重力逐渐下落到连接弯管内,然后从连接弯管内逐渐堆积,直至第一喷头上侧堆积半米深度,至此填料填充完毕,当需要对填料进行更换时,开启固定盖,将连接弯管与外置收集装置对接,需要更换的填料通过重力作用自由落下,落入完毕后,关闭固定盖,在从塔体的上侧进行填充。

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进气管和检测组件,所述塔体的下部内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检测组件。

1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的结构包括连接块、壳体、检测杆、拨动块、滑动变阻器、弹簧和分散块,所述进气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变阻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拨动块,所述拨动块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所述拨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外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拨动块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的内侧壁为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散块,所述检测杆贯穿壳体,所述滑动变阻器与水泵为电性连接。

11、在制备溴化铝的过程中,将反应多余的溴素气体通过外置的管道与进气管相对接连通,进而通入到进气管的内部,在溴素气体通入进气管时,气体推动检测杆,检测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动块压缩弹簧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进而改变滑动变阻器的内部阻值,在溴素气体未通入之前,启动水泵,由于进液管与外置供液设备相固定对接,外置供液设备对存液箱的内部通入naoh溶液,水泵将naoh溶液通入到供液管,然后naoh溶液从供液管分别通入到分支管、连通管内,由于滑动变阻器与水泵为电性连接,且溴素气体的通入量越多,拨动块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的距离越远,滑动变阻器的内部阻值就越小,使得溴素气体的通入量与滑动变阻器内部的阻值呈反向关系,即溴素气体的通入量与通入水泵内部的电流呈正向变化,进而实现了溴素气体的通入量与naoh溶液通入到分支管、连通管的量呈正向变化,从而达到了根据溴素气体的通入量自动适配相对的naoh溶液的量的效果。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分散环,所述连接弯管的上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分散环,所述分散环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分散环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

13、溴素气体在通入进气管时,当溴素气体量较多时,进而推动检测杆运动较远,使得分散块伸入到塔体的内部较深,然后溴素气体被分散块分散为上下两部分,然后连接弯管再次将溴素气体分散,溴素气体向上经过分散环,由于分散环上设置有分布均匀的通孔,使得溴素气体围绕其进行向上均匀流动,然后通过下部的网隔板,进入到下部螺旋管的喷淋区域,进行螺旋式喷淋,然后溴素气体通过填料筒内部的填料层,进入到填料筒的中心区域,此时第二喷头对其再次喷淋。

14、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管的数量设置有三个,上部所述螺旋管与第三电磁阀相对应,中部所述螺旋管与第二电磁阀相对应,下部所述螺旋管与第一电磁阀相对应,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阀口大小依次等比例缩小。

15、溴素气体通过中部的填料层,进入到中部螺旋管的喷淋区域,进行第二次螺旋喷淋,然后通过中部安装环向上运动,同时通过填料筒向其中心向上运动,使得进行第三次螺旋式喷淋,喷淋完毕后的净化气体通过最上侧的填料层向塔体上侧的管道外排出。

16、喷淋后的naoh溶液通过重力向下流动堆积到塔体的底部,进而流入到存液箱的内部,进行循环流动,同时出液管对接外置抽取设备,对其进行抽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向外排出,保持naoh溶液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通过三段螺旋管、第一喷头、直管道、第二喷头和填料组件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可以对溴素气体进行三段式螺旋式喷淋以及内外两侧双重横向喷淋的目的,同时溴素气体的流动路径,围绕喷淋区域,填料区域来回穿梭,改变了传统采用向下直喷,向上直流的方式,增加了溴素气体与喷淋液体以及填料的接触时间,同时也增大了溴素气体与喷淋液体以及填料的接触的面积,提高了整体的吸收效果,解决了现有溴素吸收塔溴素的吸收效果不佳的问题。

19、2、该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通过进气管和检测组件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溴素气体的通入量与滑动变阻器内部的阻值呈反向关系,即溴素气体的通入量与通入水泵内部的电流呈正向变化,进而实现了溴素气体的通入量与naoh溶液通入到分支管、连通管的量呈正向变化,从而达到了根据溴素气体的通入量自动适配相对的naoh溶液的量的效果,实现了智能自适应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吸收效果。

20、3、该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通过阀门组件和螺旋管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由下到上,对溴素气体喷淋量逐渐减少的目的,根据溴素气体由下向上逐渐被吸收的特性,设计相适配的喷淋量的,从而达到了节约喷淋药液的效果。

21、4、该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通过连接弯管、固定盖和填料筒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快捷式填充更换填料的目的,改变了传统溴素吸收塔逐层单独填充更换填料,提高了工作效果。

22、5、该溴化铝制备用溴素吸收塔,通过分散块、分散环和连接弯管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气体量较多时,分散块伸入到塔体的内部较深,然后溴素气体被分散块分散为上下两部分,然后连接弯管再次将溴素气体分散,溴素气体向上经过分散环,由于分散环上设置有分布均匀的通孔,使得溴素气体围绕其进行向上均匀流动,进而实现了对溴素气体进行静态分散的目的,提高溴素气体与喷淋液体、填料层的接触效果,进一步提高吸收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