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力离散器的支撑机构以及采用其的重力离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9657发布日期:2024-02-02 21:3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重力离散器的支撑机构以及采用其的重力离散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重力离散器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重力离散器的支撑机构以及采用其的重力离散器。


背景技术:

1、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新型纳米材料、半导体、化工、医药、涂料和胶粘剂等行业进行生产中,常常需要把几种原料进行快速混合搅拌,有的则要将混合搅拌与脱泡同时进行。一般非机械接触式搅拌,通常采用自转变速的形式,其真空结构上更不利于散热和密封的解决。中国专利cn210410479u公开了一种“一种基于齿型带的行星式重力离散器”,该专利包括无级平衡调节机构、机架,电机,电机带动的托盘,活动接在托盘上的杯托和通过轴承连在电机转轴上的调速耦合轮,自转调速耦合轮通过皮带与自转带轮相连。上述两种专利能够方便对几种原料进行混合和脱泡,其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对料杯自转进行变速传动,传动方式简洁,同时带来特定材料进行变重力变切向应力调整困难,难以适应广泛的材料分散需求的弊端。

2、同时,由于行星式重力离散器在运行时高速运转,其产生的震动较大,如何减小震动,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为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装置和/或结构,以改进行星式重力离散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行星式重力离散器在运行时高速运转,其产生的震动较大,如何减小震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重力离散器的支撑机构以及采用其的重力离散器。本技术的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力离散器的支撑机构,其通过全新的连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设备工作时的震动,有利于保证设备稳定、可靠运行。本技术的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基于前述支撑机构的重力离散器;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齿型带的双轴调速行星式重力离散器,其是一种基于齿型带的双轴调速行星式重力离散混料搅拌装置,特别是齿型带的双轴调速传动结构形式的重力离散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重力离散器的支撑机构,包括基板、支撑柱、上连接板、缓冲弹簧、用于为离心单元提供支撑的浮动台面、配重块、柔性拉升装置、底部弹簧,所述离心单元包括电机;

4、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上连接板相连,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基板相连;所述支撑柱为至少l个且支撑柱均布于上连接板与基板之间;

5、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离心单元相配合的第一中心孔;所述缓冲弹簧为至少m个且缓冲弹簧沿第一中心孔的周向布置;

6、所述浮动台面位于上连接板的上方且浮动台面能相对上连接板运动;所述浮动台面的下端设置有与缓冲弹簧相配合浮动连接件,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上连接板相连,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浮动连接件相连且缓冲弹簧能为离心单元提供斜向上的拉力;

7、所述配重块设置在电机的底端且配重块通过电机能调节离心单元的重量,所述配重块与电机构成第二中间体;

8、所述第二中间体上设置有与柔性拉升装置相配合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柔性拉升装置为至少n个,所述柔性拉升装置沿第二中间体的周向分布;

9、所述柔性拉升装置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相连,所述柔性拉升装置的另一端与支撑柱相连且柔性拉升装置能为第二中间体提供侧向拉力;

10、所述底部弹簧的一端与基板相连,所述底部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中间体相连且底部弹簧能为第二中间体提供底部作用力;

11、所述l为自然数且l≥3,所述m为自然数且m≥3,所述n为自然数且n≥3。

12、还包括若干个地脚,所述地脚设置在基板下方。

13、所述支撑柱为四个且支撑柱均布于基板上。

14、所述缓冲弹簧为四个且缓冲弹簧沿第一中心孔的周向呈十字型布置。

15、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配重块上;

16、所述底部弹簧位于基板与配重块之间,所述底部弹簧的一端与基板相连,所述底部弹簧的另一端与配重块相连且底部弹簧能为配重块提供支撑力。

17、所述柔性拉升装置为八个,所述柔性拉升装置沿第二中间体的周向分布。

18、所述柔性拉升装置分为上、下两组,上方四个柔性拉升装置以电机为中心并呈十字交叉分布,下方四个柔性拉升装置以电机为中心并呈十字交叉分布。

19、所述柔性拉升装置采用阻尼吸收材料制成。

20、采用前述支撑机构的重力离散器。

21、包括基板、支撑柱、上连接板、缓冲弹簧、用于为离心单元提供支撑的浮动台面、配重块、柔性拉升装置、底部弹簧、离心单元;

22、所述离心单元包括真空腔体、电机、转盘、工作机构、自转调速耦合轮、调速耦合竖向轴承、调速耦合端面轴承、自转调速器、调速器轴、自转调速主动轮、调速同步齿型带;

23、所述真空腔体与浮动台面相连且浮动台面能为真空腔体提供支撑,所述真空腔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抽真空设备相连的真空接口;

24、所述电机、自转调速器分别设置在真空腔体外部,所述转盘、工作机构、自转调速耦合轮、调速耦合端面轴承、调速耦合竖向轴承、自转调速主动轮、调速同步齿型带分别设置在真空腔体内部;

25、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真空腔体的底壁并与转盘相连且电机能带动转盘转动;

26、所述自转调速耦合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自转调速耦合轮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调速耦合竖向轴承相连且自转调速耦合轮能相对电机的输出轴自由转动;所述自转调速耦合轮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调速耦合端面轴承,所述自转调速耦合轮通过调速耦合端面轴承能相对真空腔体的下端面转动且真空腔体的下端面能为自转调速耦合轮提供支撑;

27、所述自转调速器与调速器轴相连且自转调速器能带动调速器轴转动,所述调速器轴穿过真空腔体的底壁并与自转调速主动轮相连,所述自转调速主动轮与自转调速耦合轮之间通过调速同步齿型带相连且自转调速器依次通过调速器轴、自转调速主动轮、调速同步齿型带能带动自转调速耦合轮转动;

28、所述工作机构由两个工作组件构成且两个工作组件对称设置在转盘上;或所述工作机构由一个工作组件与一个单杯平衡机构构成,所述工作组件、单杯平衡机构分别设置在转盘上且单杯平衡机构与工作组件相配合。

29、所述工作机构由两个工作组件构成,两个工作组件基于中轴线形成左右对称方式分布结构;

30、或所述工作机构由一个工作组件与一个单杯平衡机构构成,所述工作组件、单杯平衡机构分别设置在转盘的两侧且单杯平衡机构能够对工作组件起到平衡作用。

31、所述工作组件包括料杯容器、料杯转轴、自转轴承、张紧轮、过渡轮、自转同步齿型带;

32、所述料杯容器上设置有料杯自转齿轮,所述料杯容器通过料杯转轴与转盘相连,所述料杯转轴通过自转轴承与转盘相连且料杯容器通过料杯转轴与自转轴承的配合能相对转盘转动;

33、所述张紧轮、过渡轮分别与转盘相连且转盘能分别为张紧轮、过渡轮提供支撑;

34、所述自转同步齿型带通过自转调速耦合轮、张紧轮、过渡轮、料杯自转齿轮形成自转回路。

35、所述自转同步齿型带通过自转调速耦合轮后张紧轮进行第一次折返缠绕,再经过渡轮进行第二次折返缠绕,之后自转同步齿型带的齿型表面缠绕到料杯自转齿轮上。

36、所述调速同步齿型带、自转同步齿型带分别为一侧带齿的齿型扁平皮带。

37、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重力离散器的支撑机构以及采用其的重力离散器。现有行星式重力离散器为满足支撑及连接需要,通常采用刚性连接结构,以保证设备整体的强度。而本技术打破传统刚性支撑连接的局限,首次提出重力离散器浮动支撑的概念,不仅简化了设备结构,且大幅提升了设备的减震性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38、进一步,本技术请求保护基于前述支撑机构的重力离散器。现有基于齿型带的行星式重力离散器,其传动方式简洁,但无法对料杯自转进行变速传动,存在难以适应广泛的材料分散需求的弊端。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齿型带的双轴调速行星式重力离散器,其很好地解决了公自转双轴变速调整的弊端,在材料研究领域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39、在很多新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调整切向应力差,即调整材料搅拌所需要的切向应力和应力差,而现有行星式重力离散器采用固定轮的结构设计,难以满足相应需要。为此,本技术采用自转调速器、调速器轴、自转调速主动轮、调速同步齿型带相配合的结构设计,把现有的固定轮修改为活动轮,能够实现公转自转比的有效调节,使得设备的使用面和覆盖面更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