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的喷涂装置及其喷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35419发布日期:2024-02-20 20:2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火器的喷涂装置及其喷涂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灭火器喷涂,特别涉及一种灭火器的喷涂装置及其喷涂方法。


背景技术:

1、灭火器,是目前常见的消防器材,在各类公众场所或极易发生火灾场所,都会备有灭火器以防不时之需,现如今,根据不同火灾起因设有不同种类的灭火剂,而这些不同的灭火器也就组成了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等)。

2、目前,灭火器在其瓶身成型之后、进行灌装之前,为了提高灭火器瓶质量以及识别程度,通常需要对灭火器进行喷涂,然而,目前的喷涂工艺在对灭火器喷涂前,需要将这些灭火器瓶身送入清洁室中进行吹气清洁,然后在利用吊具进行运输并进入喷涂室内进行喷涂,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相对减少灭火器瓶身的杂质,但是也还存在如下的未臻之处:

3、其一,清洁室的空间较大,在对灭火器瓶身进行清洁时,容易存在清洁死角,因此,存在清洁效果较差的缺点;

4、其二,在清洁过后的上料过程(指:将灭火器瓶装上吊具的过程)以及后续的输送过程(进入喷涂室之前),存在杂质重新吸附回灭火器瓶身上的问题。

5、综上,上述缺陷均会影响灭火器的喷涂效果,因此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火器的喷涂装置及其喷涂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灭火器的喷涂装置,包括:

3、机身,具有喷涂室和烤房;

4、喷涂头,被设于喷涂室内,并对灭火器瓶进行喷涂;

5、输送机构,能够输送若干供灭火器瓶悬挂的吊具,并驱使各吊具经过喷涂室和烤房;

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由主机身和副机身构成,其中,所述副机身具有与喷涂室连通的上料室以及与上料室连通的折返室,并在副机身上设有能够在上料室和折返室中循环活动上料装置;

7、其中,所述上料装置至少具有支撑模式以及吸尘模式;

8、在所述支撑模式下,上料装置至少形成供灭火器瓶底部放置的支撑区,灭火器瓶能够被放置在支撑区上,并在上料室中被吊具悬挂;

9、在所述吸尘模式下,上料装置至少形成供灭火器瓶进入的除尘腔,灭火器瓶在被吊具悬挂并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入或离开除尘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11、本发明在喷涂装置的喷涂室的入口处设置了上料装置,本发明的上料装置不仅仅能够辅助灭火器瓶身进行上料,其还能够在灭火器瓶身即将进入喷涂室之前对灭火器瓶身进行全方位的清洁工作,不仅具有较高的清洁效果,同时,省去了在清洁过后进入喷涂室之前的输送行程,因此,避免灭火器瓶身再次吸附杂质,从而保证喷涂的效果。

12、优选为:所述上料装置包括:

13、链轮结构,由若干个以可旋转的方式间隔的设于副机身上的链轮组成;

14、链条,传动连接于各链轮之间,且能够在上料室和折返室循环活动;

15、若干基座,间隔安装于链条上,且能够随链条活动;

16、除尘体,安装于基座上,且具有除尘腔;

17、支撑体,升降活动于除尘腔内,并具有排尘口;

18、其中,所述除尘腔能够被供气系统供气,所述支撑体能够被驱动器驱使升降;

19、当所述支撑体上升并自除尘腔的顶部露出时,形成位于除尘腔顶部且供灭火器瓶放置的支撑区;

20、当所述支撑体下降并位于除尘腔底部时,除尘腔被打开并供灭火器瓶进入。

21、优选为:所述除尘体包括:

22、第一本体,具有所述除尘腔;

23、过滤网,设于除尘腔内,且将除尘腔划分为内腔和外腔;

24、进气嘴,安装于第一本体侧壁且与外腔连通;

25、所述支撑体包括:

26、第二本体,被驱动器控制在内腔中升降活动;

27、支撑台,形成于第二本体顶部,且在第二本体上升时能够自除尘腔的顶部露出。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29、本发明的上料装置由支撑体和除尘体构成,且两者被安装在基座上,基座能够通过链条带动移动,因此,能够使得除尘体和支撑体伴随着灭火器瓶体进行移动;

30、在上料过程中,支撑体上升并从除尘体内移出,支撑体顶部形成的支撑台能够供灭火器瓶体放置,因此,可以将灭火器瓶体放置在支撑体上,即可完成上料工作,而灭火器瓶体能够在上料室中完成与吊具的配合(此为现有技术,参战实施例部分),从而达到辅助灭火器瓶上料(上料,即:使得灭火器瓶与吊具配合的过程);

31、在吊具驱使灭火器瓶移动过程中,其能够带动灭火器瓶进入除尘体的除尘腔中(内腔中),而灭火器瓶能够在内腔中完成多角度的除尘工作,并在除尘后离开除尘腔,随后被吊具控制直接进入喷涂室中进行喷涂工作。

32、在本发明对灭火器瓶清洁过程中,气体能够经过过滤网的过滤再喷向灭火器瓶,从而保证对灭火器瓶清理的气体的洁净程度。

33、优选为: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与外腔连通的第一清洁口,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二清洁口,所述基座上设有能够通过第一清洁口和/或第二清洁口对外腔和/或内腔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其中,所述清洁机构包括:

34、抽尘腔,形成于基座内,且由相互连通的第一抽尘腔和第二抽尘腔构成;

35、抽尘体,由活动于第一抽尘腔的第一抽尘体和活动于第二抽尘腔内的第二抽尘体组成;

36、复位弹簧,由设于第一抽尘腔内的第一复位弹簧以及设于第二抽尘腔内的第二复位弹簧组成;

37、驱动轴,活动于第一抽尘腔内,且一端自第一抽尘腔穿出;

38、排尘管,由与第一抽尘腔连通的第一排尘管和与第二抽尘腔连通的第二排尘管组成;

39、其中,所述第一抽尘腔通过第一抽尘管与第二清洁口连通,所述第二抽尘腔通过第二抽尘管与第一清洁口连通,并在第一抽尘管、第二抽尘管、第一排尘管以及第二排尘管上均设有单向阀;

40、当第一抽尘体和/或第二抽尘体被驱动轴控制在第一抽尘腔和/或第二抽尘腔内活动时,第一抽尘体和/或第二抽尘体能够将第一抽尘腔和/或第二抽尘腔内的杂质自排尘管排出;

41、当第一抽尘体和/或第二抽尘体被复位弹簧复位时,第一抽尘腔和/或第二抽尘腔能够通过第一抽尘管和/或第二抽尘管将外腔和/或内腔内的杂质抽入第一抽尘腔和/或第二抽尘腔内。

42、优选为:所述副机身上还设有供驱动轴端部活动的导轨结构,其中,所述导轨结构包括:

43、导轨体;

44、固定体;

45、其中,导轨体被固定体固定于副机身上,且导轨体具有直线段引导区和波浪段引导区组成。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47、本发明在基座上设置了清洁机构,清洁机构能够被导轨结构的波浪段引导区控制,并在启动时,将除尘腔的内腔以及外腔内的杂质抽离,保证除尘腔内的洁净程度,避免在对下一个灭火器瓶的清理过程产生影响;

48、本发明清洁机构的运行过程在折返室完成,并且,清理过程中支撑体与除尘体的位置转换,既可以使得清理装置顶部形成供灭火器瓶放置的支撑区,又能够对除尘腔进行清理,因此,当上料装置离开折返室时,并不耽误将灭火器瓶放置在支撑体上;

49、除此之外,本发明对内腔和外腔的清理均为单独进行,并通过进入外腔内的气流辅助清理,以此提高对内腔和外腔的清理效果。

50、优选为: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部形成有夹持结构,其中,所述夹持结构包括:

51、夹持片,通过转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设于第一本体的顶部;

52、受动齿轮,安装于各转轴上;

53、驱动齿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于第一本体的顶部;

54、驱动齿圈,与第一本体同轴心设置,且具有与各受动齿轮啮合的内齿圈以及与驱动齿轮啮合的外齿圈;

55、支撑槽,形成于驱动齿轮上的第一支撑槽和形成于驱动齿圈上的第二支撑槽组成;

56、支撑杆,由设于第一本体上并活动于第一支撑槽内的第一支撑杆以设于第一本体上并活动于第二支撑槽内的第二支撑杆组成;

57、其中,所述驱动齿轮上设有纵向贯穿的螺纹驱动腔,并在第一本体内设有能够自螺纹驱动腔穿过的升降轴,并在所述升降轴上设有与螺纹驱动腔适配的螺纹驱动轴;

58、所述夹持片至少具有用于夹持灭火器瓶的第一夹持边以及用于夹持吊具的第二夹持边。

59、优选为:所述夹持片内形成有被供气系统供气的喷气腔,并在夹持片上形成有若干与喷气腔连通的喷气孔。

6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61、本发明为保证灭火器瓶放置在上料装置(即:支撑体)上的稳定性,设置了夹持结构,夹持结构既能够对灭火器瓶进行夹持(提高灭火器放置在支撑体上的稳定性),也能够在灭火器瓶进入除尘腔内时对吊具进行夹持(使得在灭火器瓶除尘的过程中,避免吊具晃动,以保证灭火器瓶的清洁效果);

62、不仅如此,本发明还在夹持结构的夹持片上设置了喷气孔,利用喷气孔喷出的气流能够辅助除尘腔内的杂质向除尘腔的底部流动,达到“沉尘”的目的(本发明的沉尘,是指杂质下沉)。

63、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灭火器的喷涂方法,其使用上述一项的喷涂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64、s1上瓶:将灭火器瓶放置于上料装置的各个支撑区中,并被夹持结构的第一夹持边夹紧,经由上料装置的输送进入上料室,输送机构输送吊具与灭火器瓶保持同一垂直线,并驱使吊具下降,吊具自灭火器瓶的瓶口插入并固定灭火器瓶,完成上瓶工作;

65、s2喷涂:输送机构通过吊具输送灭火器瓶进入喷涂室内,并被喷涂头进行喷涂;

66、s3烘干:经由喷涂室喷涂的灭火器瓶被输送机构输送至烤房中进行烘干,并在烘烤后离开烤房,完成灭火器瓶的喷涂工作;

67、其中,在步骤s2之前,灭火器瓶能够被输送机构的吊具送入除尘腔中,并在除尘腔进行除尘工作。

68、进一步的,当灭火器瓶进入除尘腔除尘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如下的除尘步骤,其中,除尘步骤包括:

69、p1:当上料装置支撑区上的灭火器瓶被吊具取走后,支撑体被驱动器控制下降,并在除尘体内形成除尘腔;

70、p2:灭火器瓶被吊具控制进入除尘腔后,与上料装置保持相同的行进速度,随后,控制夹持结构的第二夹持边对吊具进行夹持,并同时利用夹持结构封闭除尘腔的顶部;

71、p3:供气系统分别向除尘腔及其喷气腔供气,进入除尘腔内的气体经过滤网过滤喷向灭火器瓶的周向外壁,进入喷气腔的气体自喷气孔喷出,并将自灭火器瓶掉落的杂质向排尘口方向输送,完成排尘和/或沉尘工作;

72、p4:在步骤p3完成后,支撑体上升,并在其过程中打开夹持结构,随后,灭火器瓶在吊具的控制下离开除尘腔,并被输送机构控制进入喷涂室进内。

73、进一步的,当步骤p4结束后,上料装置经由上料室进入折返室中进行自清理步骤,其中,自清洁步骤包括:

74、l1:当上料装置进入折返室后,支撑体被驱动器控制上升,并封闭除尘腔的顶部,同时在上料装置顶部形成支撑区并等待上瓶;

75、l2:当上料装置经过导轨结构的波浪段引导区,驱动轴被波浪段引导区控制进行往复的伸缩工作,当驱动轴伸缩时,配合复位弹簧,带动抽尘腔内的抽尘体进行抽尘和排尘工作;

76、其中,在步骤l2中,驱动轴在经过波浪段引导区时,首先进行缩入活动,并挤压第一抽尘体和第二抽尘体分别将第一抽尘腔和第二抽尘腔内的物质排出,并进行伸出活动,第一抽尘体和第二抽尘体分别被复位弹簧驱使复位,并通过第一抽尘腔和第二抽尘腔将内腔和外腔的杂质抽离;

77、在外腔和内腔杂质被抽离过程中,供气系统向外腔或内腔供气,并环绕内腔和/或外腔流动,随后将内腔和/或外腔内的杂质带离。

7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79、在本发明中在灭火器瓶进入除尘腔后,利用夹持结构对吊具进行夹持时,不仅能够提高稳定性,而将p2步骤(包含对吊具的夹持)设置在p1步骤之后和p3步骤之前,在此过程中,吊具的运行可以完全依靠上料装置,从而省去了输送机构的凸块皮带,因此还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可以参考实施例部分)。

80、此外,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部分得以展现,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更加的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