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07421发布日期:2024-02-09 12:5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建筑现场进行施工时,大部分都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从而导致施工现场附近的空气中灰尘等杂质颗粒含量较高,大大降低了施工场所周围的环境质量,因此根据环保的要求,需要对施工现场周围进行围挡和降尘处理,现有的降尘方式大多为喷雾降尘,即在围挡处设置雾化喷头,将水加压后从雾化喷头喷出,持续对围挡附近进行雾化降尘操作,从而保证围挡范围内的施工场地内溢出的灰尘被有效阻挡,降低了对施工场所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达到了良好的降尘效果。但是这种降尘方式,需要持续不断的通水降尘,一旦停止即会导致灰尘扩散影响周围环境,因此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围挡周围喷出的水雾会干扰过往的行人,且水雾和灰尘凝聚后掉落到周围的地面上,会造成周围的地面比较湿滑和脏乱,影响施工场所附近的行人和车辆通行,在夜间施工停止雾化也暂停时,水雾蒸发将灰尘杂质残留在地面上,附近车辆经过或者刮风时会带起灰尘杂质,导致围挡附近的空气质量大大降低,使得雾化降尘的效果不理想。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cn116510455b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现场的雾化降尘装置,利用雾化喷头对吸入的空气进行雾化降尘操作,使得水雾和灰尘等杂质结合为大颗粒杂质后沉降到降尘箱的底部并逐渐聚集形成带有杂质的污水,在夜间施工暂停时停止喷雾,通过沉淀剂投放管向降尘箱内投放沉淀剂,辅助降尘箱内的灰尘等大颗粒杂质进行凝聚沉降,从而使得杂质与清水进行分离实现对雾化降尘后污水的进一步循环利用,降低了对水资源的消耗。但在该专利中,污水处理与再循环并不是持续性的,在白天进行雾化降尘操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实现水循环,因此该装置的运行对于白天可使用的净水水量以及降尘箱的容积有一定要求,限制了可应用场景。除此之外,雾化降尘还存在以下不足:1、当施工场地内溢出的灰尘含大颗粒粉尘时,雾化除尘的效果很差,难以保证周围环境质量;2、雾化除尘时能够有效降低空气温度形成冷空气,现有技术均未对上述冷空气加以利用。

3、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部分或全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是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实现提高除尘效果、降尘水循环和有效利用冷空气的技术效果。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包括具有降尘室的降尘单元、与所述降尘单元的进口相连通的进气管道、与所述降尘单元的出口相连通的出气管道、使得空气能够自所述降尘单元的进口移动至出口的引风扇,所述降尘室内自进口至出口路径方向的横向填设有至少一个具有蜂窝孔的水帘墙,还包括与所述降尘单元连通的储水箱,至少一个所述水帘墙通过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以水帘墙作为工地粉尘除尘结构,在储水箱的供水作用下,水帘墙能够在其内部的蜂窝孔间隙中形成均匀的水膜,与水雾相比水膜对于粉尘的过滤效果更好,即使空气中存在大颗粒粉尘也能够将之与空气分离,保证周围环境质量,水膜与粉尘混合后能够沿水帘墙快速流下并最终流入储水箱中,水膜与粉尘的混合物中水和粉尘的比例要远高于水雾与粉尘的混合物中水和粉尘的比例,因此混合物的流动性好,不会导致管道堵塞,同时也降低了水和粉尘的过滤要求。

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管道与进水管道一上一下地贯穿连接所述降尘单元上下相对两侧后,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水帘墙相连通,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用于分离水和粉尘的第一过滤网。

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水帘墙的所述蜂窝孔间隙自所述降尘单元进口向出口的方向依次变小。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帘墙具有三个,自所述降尘单元进口向出口的方向布置的三个所述水帘墙的所述蜂窝孔间隙依次为2cm、1.5cm、1cm。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降尘室内还能够拆卸地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降尘单元上设置有打开有便于取出或更换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密封盖,所述第二过滤网横向填设置在所述降尘室自进口至出口路径方向上,且位于所有所述水帘墙之前。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降尘单元埋于地下,所述降尘单元还包括下口部正对所述第二过滤网另一端部向上延伸至地面的连接方管,所述连接方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密封盖。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还包括立管、插在所述立管内的连接管、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开口的吸尘罩,所述进气管道穿过所述立管侧壁后与所述连接管下端口相连通,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立管下端口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立管之间形成出气的空腔,所述立管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大气相连通的出风孔。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降尘单元埋于地下,所述立管长度为3-10米,向下插于地面,多个所述出风孔位于所述立管距离地面上方1-2米之间的位置。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内缘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板的外缘于所述立管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有所述密封板位于所述出风孔上方。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罩包括罩体和万向管,所述万向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管及所述罩体连通。

12、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以水帘墙作为工地粉尘除尘结构,在储水箱的供水作用下,水帘墙能够在其内部的蜂窝孔间隙中形成均匀的水膜,与水雾相比水膜对于粉尘的过滤效果更好,即使空气中存在大颗粒粉尘也能够将之与空气分离,保证周围环境质量,水膜与粉尘混合后能够沿水帘墙快速流下并最终流入储水箱中,水膜与粉尘的混合物中水和粉尘的比例要远高于水雾与粉尘的混合物中水和粉尘的比例,因此混合物的流动性好,不会导致管道堵塞,同时也降低了水和粉尘的过滤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降尘室的降尘单元(3)、与所述降尘单元(3)的进口相连通的进气管道(17)、与所述降尘单元(3)的出口相连通的出气管道(16)、使得空气能够自所述降尘单元(3)的进口移动至出口的引风扇(5),所述降尘室内自进口至出口路径方向的横向填设有至少一个具有蜂窝孔的水帘墙(4),还包括与所述降尘单元(3)连通的储水箱(6),至少一个所述水帘墙(4)通过进水管道(7)和出水管道(8)与所述储水箱(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6)的出水管道(8)与进水管道(7)一上一下地贯穿连接所述降尘单元(3)上下相对两侧后,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水帘墙(4)相连通,所述储水箱(6)内设置有用于分离水和粉尘的第一过滤网(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水帘墙(4)的所述蜂窝孔间隙自所述降尘单元(3)进口向出口的方向依次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帘墙(4)具有三个,自所述降尘单元(3)进口向出口的方向布置的三个所述水帘墙(4)的所述蜂窝孔间隙依次为2cm、1.5cm、1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室内还能够拆卸地设置有第二过滤网(10),所述降尘单元(3)上设置有打开有便于取出或更换所述第二过滤网(10)的密封盖(11),所述第二过滤网(10)横向填设置在所述降尘室自进口至出口路径方向上,且位于所有所述水帘墙(4)之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单元(3)埋于地下,所述降尘单元(3)还包括下口部正对所述第二过滤网(10)另一端部向上延伸至地面的连接方管(12),所述连接方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密封盖(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还包括立管(1)、插在所述立管(1)内的连接管(13)、设置于所述连接管(13)上开口的吸尘罩(2),所述进气管道(17)穿过所述立管(1)侧壁后与所述连接管(13)下端口相连通,所述出气管道(16)与所述立管(1)下端口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3)与所述立管(1)之间形成出气的空腔,所述立管(1)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大气相连通的出风孔(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单元(3)埋于地下,所述立管(1)长度为3-10米,向下插于地面,多个所述出风孔(101)位于所述立管(1)距离地面上方1-2米之间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内缘与所述连接管(13)的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板(15)的外缘于所述立管(1)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有所述密封板位于所述出风孔(101)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罩(2)包括罩体和万向管,所述万向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管(1)及所述罩体连通。


技术总结
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装置,包括降尘单元、与所述降尘单元的进口相连通的进气管道、与所述降尘单元的出口相连通的出气管道,还包括与所述降尘单元连通的储水箱,所述降尘单元内自所述进口至所述出口依次设置有多个具有蜂窝孔的水帘墙、引风扇,多个所述水帘墙通过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多个所述水帘墙的所述蜂窝孔间隙自所述进口至所述出口越变越小,摒弃现有的雾化除尘结构,以水帘墙作为工地粉尘除尘结构,水帘墙能够在其内部的蜂窝孔间隙中形成均匀的水膜,与水雾相比水膜对于粉尘的过滤效果更好,即使空气中存在大颗粒粉尘也能够将之与空气分离,保证周围环境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宫家良,朱志,刘文胜,崔家忠,刘阳,罗德维,谢兵,曹振平,张袖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