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6186发布日期:2023-07-05 18:29阅读:12来源:国知局
颗粒物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物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1、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2、公开号为cn11430783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颗粒物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该颗粒物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包括生产机构,生产机构由搅拌机构、导料机构、造粒机构、传料机构和风干机构组成,风干机构左端壁安装有吹风机,吹风机外端壁上下均设有导风管,导风管外端设有拼接头;通过搅拌机构、导料机构、造粒机构、传料机构和风干机构的配合依次进行物料搅拌、导送、造粒、传送以及风干,全自动生产加工。

3、但是现有的颗粒物的粘合不均匀,致使生产良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颗粒物制备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粘合均匀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颗粒物制备设备,包括:

3、混料箱,其上设置有多个入料口,待混料由所述入料口进入所述混料箱内;

4、在所述混料箱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以对进入混料箱内的待混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以形成待成型粉末;

5、在所述混料箱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搅拌装置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搅拌装置进行工作;

6、所述混料箱通过引导管与炖化箱连接,所述引导管上设置有送料风机,所述送料风机用以将所述待成型粉末通过引导管输送至炖化箱,所述引导管靠近混料箱的一端设定为第一端,所述引导管靠近炖化箱的一端设定为第二端,在所述第二端处还设置有炼蜜,所述炖化箱内设置有成型装置,用以在炼蜜与待成型粉末首次接触并进入炖化箱后,在水源的加入后再次接触成型形成颗粒物;

7、在所述炖化箱的底部设置有排丸管,用以将颗粒物排出至设置在所述炖化箱下方的暂存装置内,所述暂存装置用以对所述颗粒物进行存储。

8、进一步地,所述炖化箱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口,所述炖化箱还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内盛装有水,所述水箱连接有第一导液管,所述炖化箱连接有第二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远离水箱的一端通过第一泵与第二导液管远离炖化箱的一端连接,水箱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泵的作用由水箱进入所述炖化箱内。

9、进一步地,在所述炖化箱的下端还设置有排液口,用以将所述炖化箱内过量的水排出至过滤箱,所述水箱的下方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分别与炖化箱的排液口和水箱连接,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过滤组件,用以对由炖化箱内排出的液体进行过滤,并确定过滤后的液体是否符合使用标准,若符合使用标准,则通过第二泵泵入水箱内。

10、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箱还设置有排污口,用以在确定过滤后的液体不符合使用标准时,将液体由所述排污口排出过滤箱。

11、进一步地,在所述过滤箱的靠近箱底的侧壁上设置有ph检测仪,用以对经过过滤后的液体的ph值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符合使用标准。

12、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在过滤箱的深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孔径,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第二过滤网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均设置在所述ph检测仪的上方,所述炖化箱与所述过滤箱的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方,使得由炖化箱内排出的液体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

13、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和搅拌叶片组,所述搅拌杆竖直设置在混料箱内,在搅拌杆上设置有若干拆装槽,拆装槽的内部嵌有嵌块,嵌块的一侧和搅拌杆的一侧相互固定,嵌块的另一侧固定有吸附块,嵌块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槽,拆装槽内部的两端均固定有弹簧板,弹簧板的一端连接有椭圆球块,弹簧板和椭圆球块内部之间形成弹性连接,限位槽关于嵌块的水平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弹簧板关于拆装槽的水平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14、进一步地,所述暂存装置包括暂存箱,暂存箱设置在下料口的底端,暂存箱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暂存箱的一端连通有插槽,插槽的内部安插有存料板,存料板的一端固定有握把,存料板的内部固定有存料槽,存料槽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沥水网,放置槽内壁靠近底端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板。

15、进一步地,插槽的内径大于存料板的外径,支撑板设置在存料板安插后的底端,存料板和握把内部之间形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16、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台和支撑架,所述混料箱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用以支撑所述混料箱,所述炖化箱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用以支撑炖化箱,所述水箱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用以支撑水箱,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暂存装置以及过滤箱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充分进行搅拌,保证待成型粉末的均匀性,并在进入炖化箱之前与炼蜜进行初次接触,保证炼蜜与待成型粉末的充分接触,在进入炖化箱后,在水源的作用下三者再次充分接触,保证炼蜜与待成型粉末的接触,也使得颗粒与颗粒在水的作用下接触更加充分,使得形成的颗粒物质量更好。

18、尤其,在进入炖化箱前待成型粉末已经均与炼蜜在炖化箱口处进行了充分接触,进入炖化箱后利用水分将颗粒与颗粒之间进行充分接触,再经过炖化箱的炖化成型,形成颗粒物,且形成的颗粒物的粘合性更好,良率更高。

19、尤其,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实现了对于炖化箱排出的液体的有效过滤,实现了水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

20、尤其,通过设置排污口实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液体进行有效排出,保证过滤箱内的过滤效率,防止水量过高。

21、尤其,通过设置ph检测仪,实现对于过滤后的水源的有效检测,准确判断是否回收或是排掉,保证了水源的循环效率。

22、尤其,通过设置多个过滤网,实现对于杂质的多重过滤,有效提高过滤效果,保证水源的重复利用率。

23、尤其,通过设置拆装槽,实现了叶片的有效拆装,便于清洗,保证搅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清洁的便捷性,由于搅拌药粉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叶片损坏,由于采用可拆装的结构便于进行更换和维修,进而提高颗粒物制备设备配件的更换便捷性。

24、尤其,通过设置沥水网,实现对于颗粒物的有效干燥和沥水,提高颗粒物的干燥速度,设置支撑板有效支撑存料板,保证存料板上的颗粒物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握把提高取出的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箱的靠近箱底的侧壁上设置有ph检测仪,用以对经过过滤后的液体的ph值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符合使用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在过滤箱的深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孔径,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第二过滤网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均设置在所述ph检测仪的上方,所述炖化箱与所述过滤箱的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方,使得由炖化箱内排出的液体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和搅拌叶片组,所述搅拌杆竖直设置在混料箱内,在搅拌杆上设置有若干拆装槽,拆装槽的内部嵌有嵌块,嵌块的一侧和搅拌杆的一侧相互固定,嵌块的另一侧固定有吸附块,嵌块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槽,拆装槽内部的两端均固定有弹簧板,弹簧板的一端连接有椭圆球块,弹簧板和椭圆球块内部之间形成弹性连接,限位槽关于嵌块的水平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弹簧板关于拆装槽的水平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装置包括暂存箱,暂存箱设置在下料口的底端,暂存箱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暂存箱的一端连通有插槽,插槽的内部安插有存料板,存料板的一端固定有握把,存料板的内部固定有存料槽,存料槽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沥水网,放置槽内壁靠近底端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插槽的内径大于存料板的外径,支撑板设置在存料板安插后的底端,存料板和握把内部之间形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颗粒物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台和支撑架,所述混料箱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用以支撑所述混料箱,所述炖化箱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用以支撑炖化箱,所述水箱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用以支撑水箱,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暂存装置以及过滤箱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物制备设备,该设备包括混料箱,待混料由入料口进入混料箱内;在混料箱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以对进入混料箱内的待混物料进行搅拌混合;在混料箱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引导管上设置有送料风机,送料风机用以将待成型粉末通过引导管输送至炖化箱,炖化箱内设置有成型装置,形成颗粒物,暂存装置用以对颗粒物进行存储。通过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充分进行搅拌,保证待成型粉末的均匀性,并在进入炖化箱之前与炼蜜进行初次接触,保证炼蜜与待成型粉末的充分接触,在进入炖化箱后,在水源的作用下三者再次充分接触,保证炼蜜与待成型粉末的接触,使得形成的颗粒物质量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潘耀宗,王恒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雷允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